讲解乡土散文的几种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r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乡恋家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中国人都有着浓厚的乡土观念,把故乡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如今,很多乡村被改建为城市,人们慢慢遗忘了乡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乡土文学,重温乡间生活的纯真与质朴,让他们获得心灵的洗涤,形成勤劳朴素的生活作风,以顽强的意志和真诚的心态面对生活。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案例详细谈谈。
  一、结合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乡土文化。学生在阅读乡土散文时不仅要品味文章的语言,还要明白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创作乡土散文的关键。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乡村生活的时光,或在旅游途中见过的乡村风光,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讲解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时,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所见的乡村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描写江南“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这些句子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的冬天是十分温暖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像郁达夫一样介绍自己熟悉的乡村景象。有的学生在北方生活过,于是介绍了那里夏季割麥子的场景,描述了麦子由播种、施肥到收割的全过程,使其他学生也了解了北方乡村的播种文化;有的学生有过在山区生活的经历,于是介绍了山区的交通状况、人们的出行方式,让其他学生领略了山区生活的特色。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
  二、关注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欣赏文本
  在乡土文学中,作家都会把故乡看成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对故乡有一种独特的偏爱。而学生往往不能感受到故乡在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注意作家笔下的乡村生活,让他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乡土的热爱。
  例如,在讲解老舍的《想北平》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老舍对故乡有所偏爱的句子。老舍说,“罗马和伦敦城市很空旷,但是却又过于空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边际;北平城就像太极拳一样动中有静。”又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学生可以发现,作者所在的伦敦虽然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有着便利的交通、良好的设施,但是在作者的心中,自己的故乡北平永远是最美的。通过这些句子,学生就能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生活的熟悉,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在作者的眼中,北平是大都市,却保留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始终保持着亲近,让人可以尽情地享受它的美。从细节描写入手,教师就能让学生感受到作家对故乡的深情。
  三、深入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思乡之情
  很多乡土作品不仅会写故乡的美好,还会写离开故乡后的痛苦。这些离愁别绪往往更能从侧面体现作者对乡土生活的热爱。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和他们一起感受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例如,在《我心归去》一文中,作者并没有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故乡的风景,而是围绕身在异乡的游客思念家乡这个点来抒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看一看作者在法国生活时有何感受:“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通过这一比喻,学生就能理解作者一个人在外乡,听不到家乡话,心中有话却无法倾诉的痛苦。“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作者虽居住在风雅富贵之邦,但无所事事,内心极度落寞。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想象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理,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周围的一切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种孤独寂寞是可以让人发疯的。在异国他乡,与孤独感相伴的是思乡情。故乡有亲人,有自己的历史,有那一方“热土”。作者说,即使异国的景区再美,故乡再穷,但思乡之情仍然会随时产生。
  总之,乡土散文中传达着浓厚的热爱故乡、怀恋故乡的感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乡土文化,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民俗风情、传说故事、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保护好原生态的乡土文化,让“文脉”得以延续。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其他文献
前陆军少将、集团军军长沈三山,愁肠百结地蹲在地上。   那个最大的西红柿红了,早上还是趣青一团,象新枪烤蓝似的绿得发黑。中午便象被人猛击一掌,变得惨白。下午就露出了缕缕网络般的红晕,天还未黑,便火烧云似地红成一片了。   沈三山曾希望它一直长下去,直至成为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人见过的西红柿王。   然而现在,它开始红了。红了的西红柿不会再长大。   腰痛得厉害。那里嵌着一块同瘦肉颜色差不多的日
期刊
在全球新冠肺炎病例不断增多的同时,仍有一些国家和民众相信甚至采取群体免疫作为抗疫策略。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群体免疫原本是用于疫苗接种的一个概念,用群体免疫作为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既不科学也不道德,并重申疫情防控没有捷径。  Using the principle of so-called “herd immunity” to stem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期刊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有籍的选择问题,二是主题的设计问题,三是活动的评价问题。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时,有的教师会对文本中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饮食习惯等内容大讲特讲,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脱离了阅读本身,导致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一、精准
期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考点,也是同学们在文言文复习备考中的难点。经过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基本上都知道了翻译的基本原则,即“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也了解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即“留”“替”“删”“补”“调”“变”。但是,绝大多数同学还是不能准确翻译,失分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大家要找到失分的原因,提高得分率。下面,笔者就以《书姜次生印章前》(
期刊
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往往决定着他的行为方式。如何教人思考,不仅是哲学家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多以自身为中心,从教材出发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陈旧,还会导致学生懒于思考,不爱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诱思探究”理论应运而生。它从诱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人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发挥主观
期刊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任司马一职,在此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也是其中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记叙了自己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奇特风景,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下面,笔者就紧扣一个“醉”字来解读文章。  一、身醉  柳宗元的幼年是在长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均有所见闻和感受,他二十一岁便进士及第,三十
期刊
《荆轲刺秦王》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义士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整篇作品的开头、经过及结尾均是围绕“荆轲刺秦”这一事件展开的。为了让荆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作者从语气、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对荆轲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同时还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以太子丹衬托荆轲  秦将王翦率大军至燕南境,太子丹惶恐不安,赶紧找到自己的幕僚荆轲商议对策。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两个人的态度全然
期刊
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它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笔者就谈谈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一直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师完全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味地讲解,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语文教师把教学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让他们被动地接收知识
期刊
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都会采用比较的方法阅读一些作品,以此弄清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异同。但是,对于如何进行比较,他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方法。因此,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比较阅读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并让他们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文本。接下来,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文本间横向比较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
期刊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题中,作用题是一种常考的题型,也是同学们普遍感觉解答起来有难度的题。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同学们首先要读懂文章,之后,根据具体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答题,并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如何解答作用题。  一、理清文章思路  同学们在解答作用题时如果发现这道题是针对全篇内容设计出来的,那么就一定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如果文章是小说或者叙事类的文本,大家就要将故事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梳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