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言稚语”看幼儿心理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744587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龄前的孩子天真可爱,常常“语出惊人”,让人忍俊不禁。殊不知,孩子们的“童言稚语”也反映出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下面就孩子成长中的几个案例对幼儿心理发展做下简要分析。
  一、从“童言稚语”看幼儿的理解水平
  案例1:“是不是舅舅的姥爷就叫舅姥爷?”
  舅舅和我生活在一个城市,中秋节前夕,我对刚上幼儿园不久的儿子说:“今天咱到舅姥爷家串亲戚去。”儿子一听串亲戚,很高兴。突然儿子来了句:“舅姥爷是谁?是不是舅舅的姥爷就叫舅姥爷?”
  案例2:“我们不是沙子呀!”
  一日下午接儿子从幼儿园回家,途中儿子不解地问:“老师为什么说我们不要像沙子?我们(本来就)不是沙子呀!”第二天经询问我才知道,原来老师上了一节课“粘土和沙子”,结束时,老师说了句:“我们小朋友要像粘土一样团结一致,不要像沙子一样一盘散沙。”
  分析与建议:从上面的两个案例来看,儿子对“舅姥爷”、“散沙”的理解具有表面化、简单化的特点,他只是从字面上理解词义,而不能理解词的内在含义,更不能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知道,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儿子刚上幼儿园小班,他的生活经验不丰富,思维仍保留有很大的直观行动性,理解常与知觉过程混在一起。
  作为父母或老师,要促进幼儿理解水平的发展,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及操作的条件与机会,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充足的玩教具和活动材料是幼儿活动展开的前提条件,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的感性经验是理解事物的基础。若脱离了幼儿自身活动与操作,幼儿的思维活动就会受阻,幼儿便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事物。其次,成人要注意加强对幼儿语言的指导。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一方面借助具体事物的刺激,另一方面借助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如幼儿在摆弄玩具时会不停地“自言自语”;遇到不理解的事物时会不由自主地问“是什么”或“为什么”。成人要抓住时机,鼓励并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帮助幼儿理解事物的内在含义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第二信号系统的不断发展,孩子的理解水平将会不断地提高与发展。
  二、从“童言稚语”看幼儿概念的掌握
  案例3:“奶奶变成妈妈了”
  一日,奶奶和姑姑一起从老家到安阳来看孩子,招呼她们坐下,我就忙着给她们倒水。这时听姑姑说:“妈,把买的那些好吃的给皓皓拿出来吧。”奇怪的是,儿子这次听到“吃的”没什么反应,而是吃惊地看着姑姑和奶奶,愣了一会儿,儿子突然大笑起来:“哈哈……姑姑喊奶奶妈妈呢。奶奶变成妈妈了;姑姑变成孩子了。”
  案例4:“黑色的小白兔”
  一日,回到老家,儿子看到姥爷养了好多兔子很高兴,他兴奋地一个一个兔窝挨着看,突然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激动地喊:“妈妈,妈妈,快来看,这有好多黑色的小白兔呢。”我一听这“黑色的小白兔”忍不住笑了:“到底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呢?”儿子头也不回,继续看着那些可爱的兔子依然固执地答道:“黑色的小白兔呀!”“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怎么能又是黑的又是白的呢?”听我再次这么一说,孩子似乎有点明白了,用手指了指:“哦,是黑色的小兔子,那边有白色的兔子。”
  分析与建议:在案例3中,儿子使用了“奶奶、妈妈、孩子”等词,但并不等于他真正掌握了这些词所代表的概念本身。如在孩子脑中,“妈妈”就是和自己的妈妈年龄相仿的女性;“孩子”就是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朋友。而如今,头发已经花白的奶奶突然变成了妈妈;几乎和妈妈一样大的姑姑突然变成了孩子,这和孩子头脑里已有的概念发生了冲突,因此孩子既吃惊又费解。但这也正说明了孩子掌握的这些概念,只是对“奶奶、妈妈、孩子”等事物形象外部的、非本质特征的概括,概括的概念内涵很不精确,而且外延也大大缩小了。
  此外,在案例4中孩子为什么会脱口说出“黑色的小白兔”呢?难道孩子黑白都分辨不清楚吗?显然不是。因为过去孩子只是在电视上、图画书上见到过兔子,而且见到的多是红眼睛的小白兔,另外有首“小白兔”的儿歌进一步强化了孩子对小白兔的认识,一说“兔子”,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就是“小白兔”的形象。也正因为如此,孩子脱口而说出“黑色的小白兔”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不仅进一步说明幼儿掌握的概念内涵不够精确、外延不够适当,而且说明幼儿概念的掌握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变式和比较,引导幼儿对事物有个清晰完整的认识,逐渐帮助幼儿形成较为准确的、科学的概念。如:我们在帮助孩子认识“兔子”时,不仅要为孩子提供常见的“白兔子”,而且要为幼儿提供黑兔、灰兔、花兔等多种颜色的兔子形象或图片;不仅让孩子认识一般的兔子,而且引导孩子认识长毛的、短毛的及各种品种的兔子等等。常言说:“见多识广。”孩子接触的多、认识的范围广了,就不会出现类似“黑色的小白兔”现象了。
  三、从“童言稚语”看幼儿的自我意识水平
  案例5:“妈妈,推推‘你’吧!”
  儿子一岁半多时,经常让他在婴儿时坐的童车里玩。有一天,不知是好奇,还是想重新体验坐车的感觉,儿子扶着墙壁、借助小凳子终于自己坐进了小车了。然而,此时的儿子并不知道坐在车里的自己是推不了自己的,只见他使劲地用双手推着车的两侧,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车子依然停在原地不动。最后,儿子急得面红耳赤,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而且还一边哭一边朝站在不远处静静观望的我喊着:“妈妈,推推‘你’吧!妈妈,推推‘你’吧!”
  分析与建议:在案例5中,孩子所谓的“妈妈,推推‘你’吧”,其实想表达的是“妈妈,推推‘我’吧”。为什么一岁半的儿子“你、我”不分呢?这和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婴儿期的孩子往往会像玩其他物体一样玩弄自己的手指、脚,甚至啃自己的脚趾、扯自己的头发、咬自己的手指、抓自己的脸等。孩子为什么要“虐待”自己呢?其实,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还没有自我意识,他们还不能把自己和周围世界区分开来,因此,常把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东西看作是同样的物体来玩弄。到近一岁时,孩子开始把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和周围的“物”区分开来。
  一岁以后,随着孩子动作的发展,孩子的活动空间和交往范围逐渐增大,在和周围人们的交往中,孩子开始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但刚开始,孩子在提到自己时,往往用自己的名字或父母等成人常对他的称呼来谈论自己。如:我们经常听到这一时期的孩子说“宝宝要喝水”、“宝宝不哭”等,而这里的“宝宝”正是他自己。在案例5中,儿子用别人和他交流时的习惯称呼“你”来称呼自己,也正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刚刚开始发展。此后,在成人的指导下,孩子才逐渐会使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我要睡觉”、“我要喝水”等,明确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心理学上把正确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作为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的自我意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满足孩子活动与交往的需要,使孩子在活动和交往中不断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如:1岁左右的婴儿在学走路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对躯体和动作的自我控制,从而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区分自己和他人。此时,父母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在独立行走中认识自我。两三岁的孩子常常喜欢自己做事、自己行动,常抢着自己用勺子吃饭,即使弄得满身是饭,也不要成人的帮助。此时,成人既要尊重孩子独立行动的愿望和自信,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可以一边让孩子自己用勺子吃,一边用另一勺子同时喂孩子,这样既能使孩子吃饱,又尊重了孩子的独立意识,促进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孩子天真可爱,孩子的“童言稚语”是我们欢乐的源泉,孩子的“童言稚语”更是一本“心”的成长秘籍,让我们用心研读这本秘籍,呵护孩子“心”的成长。
其他文献
幼儿园午间操是指幼儿在园午睡起床后的操节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愉悦幼儿身心,还能消除幼儿大脑皮层因睡眠而残留的抑制,让幼儿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下午的活动。与幼儿园早操活动相比,它有着更加灵活、自由、有趣、多变的特点。如果说早操活动是幼儿园操节活动的“正餐”,那么午间操活动就是一道道美味的“甜点”。怎样使“甜点”变得精致、诱人、美味,切实达到健身与提神效
期刊
家长可以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可以将室内光线改变,拉好窗帘保持卧室适宜的光线。要让幼儿有一个规定的午睡时间,比如让他在12点午睡,那11:30的时候就不要再让幼儿有剧烈的活动,尽量让他们保持安静;当幼儿躺下时家长可以选择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让幼儿倾听或者拿些画册让他自己看看,等幼儿有了睡意轻拍几下,幼儿很快就会进入梦乡。保持空气新鲜,午睡前一小时打开门窗交换新鲜空气,午睡时可根据季节适当
期刊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  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但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  学校和文化,把脑袋与身体分开,  ……  ——马拉古兹《其实有一百》  这首充满哲理性的小诗告诉我们,在幼儿园这片五彩的百花园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有着自己的色彩、芳香独特的小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园丁,该如何去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人人获得成功,
期刊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理解《纲要》精神,我们深知要使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园密切合作,双向良性互动。在实施《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过程中,作为具体操作层面的幼儿园方,越来越感悟到只有注重挖掘家庭的有效资源,发挥家园双方互动合作的有利优势,我们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但是观察课程实施中的家园互动合作,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家长抱
期刊
我国幼儿园男教师承受着比其他教师群体更多、更大的压力,致使幼儿园男幼师队伍一直难以壮大,并且为数不多的男幼师还在不断流失。幼儿园如何留得住男教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开展师徒结对等各种活动,帮助男性新教师适应新环境  幼儿园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的帮助和扶持,师徒结对是以老带新的一种主要方式。男幼师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幼儿园工作,面对新环境有着太多
期刊
幼师这个特殊的环境,女生占95%以上,男生在这里是“弱势群体”,同时也是个“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教育等很多方面都有和女生不同的地方,如何发挥出学校教育的优势,把他们变成优势群体和幼儿园的中坚骨干,是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  1.全面发展,一专多能。  来上幼师的男生多半不是自愿的,被家长强迫来的,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幼师的课程设置也很特殊,普通高中没有的钢琴、唱歌、舞蹈、
期刊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企业集团化概念的迅速扩展,“教育集团”这一提法也应运而生,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教育集团,幼教集团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国十条”中也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诚然,幼教集团化能够促进协作共赢及资源共享,形成园所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各成员共同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集团化办园所面临的管理、园所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难度。特别是在条件未成熟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扩张,我认
期刊
幼儿师范类学校一直是女学生的天地,对于女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对于男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在摸索和探讨之中。为避免类似“虐童”事件在男幼师身上发生,对于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幼儿园男幼师就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男幼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幼儿师范类学校对女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丰富的经验,但是近年来面对招收的男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幼儿师范学校教师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作为一名教学法老师,笔者一直思考在这个目标之下自己能够做什么,其中就包括: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幼师生?当然,并不存在着一种绝对的教学方式适合每种教学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寻找相对适宜的教学方式。  案例一:学生对“只说不做”的“抗议”  我教的课程是《幼儿园科学活动指导》,简单说,这是一门教学生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
期刊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游戏是孩子生活和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亲子游戏可以帮助父母与孩子沟通,增进对孩子的了解,帮助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情绪情感。亲子游戏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任何一种别的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仅对孩子十分重要,而且对家长也是不可缺少。通过对家长在亲子游戏中的提问、注视、描述、回应、建议、示范、指使等八种行为表现的描述,把家长在亲子游戏中的角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