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教学精心设计的特征及其弊端
阅读教学的精心设计对教师来说是课前对课堂的一种预设行为,教师在备课时深度挖掘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多种估计、然后再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虽然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但是,和传统教学相比较,他们的教学形式是一样的,学生仍然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的学习,有所变化的只是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增加一点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
(一)从教师的层面看,教师长期进行精心设计的教学,教师队伍中就会出现许多有经验型的教师而不是钻研型的教师。熟练的教学经验而缺乏新的体验和感受,教学往往变成模式化,教师就会对习惯化的教学失去兴趣。如果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和肯定,往往也会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教师单方面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的气氛等而忽视了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感受,教师教学的灵性和创造精神难以形成 。
(二)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学的预设中,从课文导入,教学环节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都是教师凭借自己对学生的认识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上进行设计的。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只是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提倡互相讨论的学习方式而已。学生刚刚接触课文,还没有思考就被老师牵着往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走,针对老师设计好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学习课文、欣赏课文,学生并不能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对课文提出自己的学习要求。
三、“非预设性”阅读教学的探究
所谓“非预设性”教学,一是教师不预先设计教学目标,不预先设计问题,不用问题去套学生、考学生,二是放手让学生谈感受、提问题,发表见解。而这种“非预设性”的课堂教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是相似的。,课堂在学生的自主选择下进行,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在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基础上郑逸农先生在《语文学习》2000年第7期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郑逸农先生提倡的“非指示性”教学。是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行动依据,以对话理论、团体动力学原理为效力保障。它与以往的教学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不预设教学目标,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教学的具体步骤一般为:自读——再读——研读——讨论——交流——引导。
“非指示性”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三开放”(开放的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开放的学习评价)中,通过互动与对话,自主生成语文素养。不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选择采取因人而异的开放形式,鼓励个性化和多样化。
首先,通过自读的形式,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以及需求选择自己的学习目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而且也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首先就是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需求才有动力。精心设计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非指示性”教学不仅适合用于阅读教学,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其次,交流是“非指示性”教学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而且也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更是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单向的思想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是平等的,学生有自己的问题和个人的见解,而不是单单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在交流中,同学们对课文提出的问题通过互相交换意见,无形中就可以同学们学会从多方面看问题,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并把知识用于实际当中,提高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再次,“非指示性”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引导,这也是整节课的精华所在。这一环节是教师串起学生整体思路的重要手段和最佳时机。这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自读、讨论、交流中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并引导他们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上来。起到教师引导的作用。
针对阅读教学精心设计的弊端进行“非预设性”阅读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把花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上,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学生而言,“非预设性”教学能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在“非预设性”教学下,学生首先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自读课文,对课文产生疑问,然后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有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当然,“非指示”性教学法也有不足之处。教学不预设目标,不预设教学步骤,让学生自读,一切随学生自由讨论,谁也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出现什么局面,课堂教学容易混乱。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能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如何“非预设性”教学值得我们更深层次去探究。
参考资料:
1、陈祖平《 “精心设计”之弊端浅析 》,《 语文教学通讯 》
2、王鹏伟《 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 中学语文教学 》
3、崔国久《 非预设性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 语文建设 》
4、郑逸农《“非指示性”教学模式初探》,《语文学习》
阅读教学的精心设计对教师来说是课前对课堂的一种预设行为,教师在备课时深度挖掘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多种估计、然后再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虽然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但是,和传统教学相比较,他们的教学形式是一样的,学生仍然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的学习,有所变化的只是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增加一点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
(一)从教师的层面看,教师长期进行精心设计的教学,教师队伍中就会出现许多有经验型的教师而不是钻研型的教师。熟练的教学经验而缺乏新的体验和感受,教学往往变成模式化,教师就会对习惯化的教学失去兴趣。如果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和肯定,往往也会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教师单方面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的气氛等而忽视了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感受,教师教学的灵性和创造精神难以形成 。
(二)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学的预设中,从课文导入,教学环节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都是教师凭借自己对学生的认识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上进行设计的。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只是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提倡互相讨论的学习方式而已。学生刚刚接触课文,还没有思考就被老师牵着往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走,针对老师设计好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学习课文、欣赏课文,学生并不能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对课文提出自己的学习要求。
三、“非预设性”阅读教学的探究
所谓“非预设性”教学,一是教师不预先设计教学目标,不预先设计问题,不用问题去套学生、考学生,二是放手让学生谈感受、提问题,发表见解。而这种“非预设性”的课堂教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是相似的。,课堂在学生的自主选择下进行,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在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基础上郑逸农先生在《语文学习》2000年第7期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郑逸农先生提倡的“非指示性”教学。是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行动依据,以对话理论、团体动力学原理为效力保障。它与以往的教学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不预设教学目标,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教学的具体步骤一般为:自读——再读——研读——讨论——交流——引导。
“非指示性”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三开放”(开放的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开放的学习评价)中,通过互动与对话,自主生成语文素养。不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选择采取因人而异的开放形式,鼓励个性化和多样化。
首先,通过自读的形式,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以及需求选择自己的学习目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而且也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首先就是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需求才有动力。精心设计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非指示性”教学不仅适合用于阅读教学,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其次,交流是“非指示性”教学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而且也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更是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单向的思想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是平等的,学生有自己的问题和个人的见解,而不是单单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在交流中,同学们对课文提出的问题通过互相交换意见,无形中就可以同学们学会从多方面看问题,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并把知识用于实际当中,提高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再次,“非指示性”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引导,这也是整节课的精华所在。这一环节是教师串起学生整体思路的重要手段和最佳时机。这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自读、讨论、交流中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并引导他们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上来。起到教师引导的作用。
针对阅读教学精心设计的弊端进行“非预设性”阅读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把花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上,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学生而言,“非预设性”教学能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在“非预设性”教学下,学生首先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自读课文,对课文产生疑问,然后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有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当然,“非指示”性教学法也有不足之处。教学不预设目标,不预设教学步骤,让学生自读,一切随学生自由讨论,谁也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出现什么局面,课堂教学容易混乱。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能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如何“非预设性”教学值得我们更深层次去探究。
参考资料:
1、陈祖平《 “精心设计”之弊端浅析 》,《 语文教学通讯 》
2、王鹏伟《 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 中学语文教学 》
3、崔国久《 非预设性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 语文建设 》
4、郑逸农《“非指示性”教学模式初探》,《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