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教学精心设计的弊端与“非预设性”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教学精心设计的特征及其弊端
  阅读教学的精心设计对教师来说是课前对课堂的一种预设行为,教师在备课时深度挖掘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多种估计、然后再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虽然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但是,和传统教学相比较,他们的教学形式是一样的,学生仍然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的学习,有所变化的只是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增加一点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
  (一)从教师的层面看,教师长期进行精心设计的教学,教师队伍中就会出现许多有经验型的教师而不是钻研型的教师。熟练的教学经验而缺乏新的体验和感受,教学往往变成模式化,教师就会对习惯化的教学失去兴趣。如果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和肯定,往往也会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教师单方面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的气氛等而忽视了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感受,教师教学的灵性和创造精神难以形成 。
  (二)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学的预设中,从课文导入,教学环节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都是教师凭借自己对学生的认识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上进行设计的。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只是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提倡互相讨论的学习方式而已。学生刚刚接触课文,还没有思考就被老师牵着往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走,针对老师设计好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学习课文、欣赏课文,学生并不能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对课文提出自己的学习要求。
  三、“非预设性”阅读教学的探究
  所谓“非预设性”教学,一是教师不预先设计教学目标,不预先设计问题,不用问题去套学生、考学生,二是放手让学生谈感受、提问题,发表见解。而这种“非预设性”的课堂教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是相似的。,课堂在学生的自主选择下进行,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在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基础上郑逸农先生在《语文学习》2000年第7期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郑逸农先生提倡的“非指示性”教学。是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行动依据,以对话理论、团体动力学原理为效力保障。它与以往的教学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不预设教学目标,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教学的具体步骤一般为:自读——再读——研读——讨论——交流——引导。
  “非指示性”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三开放”(开放的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开放的学习评价)中,通过互动与对话,自主生成语文素养。不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选择采取因人而异的开放形式,鼓励个性化和多样化。
  首先,通过自读的形式,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以及需求选择自己的学习目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而且也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首先就是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需求才有动力。精心设计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非指示性”教学不仅适合用于阅读教学,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其次,交流是“非指示性”教学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而且也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更是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单向的思想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是平等的,学生有自己的问题和个人的见解,而不是单单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在交流中,同学们对课文提出的问题通过互相交换意见,无形中就可以同学们学会从多方面看问题,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并把知识用于实际当中,提高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再次,“非指示性”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引导,这也是整节课的精华所在。这一环节是教师串起学生整体思路的重要手段和最佳时机。这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自读、讨论、交流中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并引导他们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上来。起到教师引导的作用。
  针对阅读教学精心设计的弊端进行“非预设性”阅读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把花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上,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学生而言,“非预设性”教学能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在“非预设性”教学下,学生首先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自读课文,对课文产生疑问,然后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有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当然,“非指示”性教学法也有不足之处。教学不预设目标,不预设教学步骤,让学生自读,一切随学生自由讨论,谁也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出现什么局面,课堂教学容易混乱。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能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如何“非预设性”教学值得我们更深层次去探究。
  参考资料:
  1、陈祖平《 “精心设计”之弊端浅析 》,《 语文教学通讯 》
  2、王鹏伟《 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 中学语文教学 》
  3、崔国久《 非预设性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 语文建设 》
  4、郑逸农《“非指示性”教学模式初探》,《语文学习》
其他文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习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学生不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中小学教育作为基本的、起始的教育途经完全应该适应并挑战于这一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显然,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法制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各学科都应渗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情感更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因为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進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合理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那将会使课堂呈现不一样的活力。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评价新理念已走进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深受鼓舞。但是,不可否认,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评价语言的误区,值得我们去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评价必须科学,正确把握评价尺度。 
文言文是经历过几千年的积淀,而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学精华,先人们在这些文章中寄予了自己最美好的思想情感以及道德情操,学生们通过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的精神得到美的熏陶。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文言文距离现代生活时间久远,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中学教师的难题,相当多的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兴趣或感觉困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命题的基本思路是“重视基础,突出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达到了毕业考试和升学选拔性的双重功能,体现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实际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现代诗歌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诗文的兴趣,认知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和类型;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们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那么在新课改形式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备课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备课要遵循的原则是: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让学生学会、会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力求让学生每节课都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