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性质有别于其他学科性质,有其特殊性。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愿学、乐学、爱学,陶冶性情,领会知识,提高能力,获得美的享受。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并且具有较强的情绪性,新奇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感官,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为可耳闻目睹的视听形象,有利于激发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加信息传递的通道,扩大信息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重要途经之一。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如果教师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理解课文内容,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就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愚公的形象是难点,教学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先播放流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断,当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天上天外天”“面对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那种神情坚毅的特定画面时,学生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特别是最后一句“无路难,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这一“动情点”激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以读为本,激活语文课堂
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情感,灌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必须对文章认真读,反复读,以放录音带或范读带动学生,再指导阅读和朗读,启发学生找出注入作者情感的重点语句,通过默读、齐读、朗读、轮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读出文章的感情,从而激活课堂。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手段。读不仅是感受、理解课文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只有通过读这个环节,学生才能读出知识,读出情感,读出智慧与哲理,进而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素养,形成能力。譬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有的学生一边读,一边禁不住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课文中趣味盎然的图景深深地吸引了他,唤起了他儿时美好的回忆和联想;同时,学生仿佛看到了“碧绿的菜畦”,听见了“鸣蝉的长吟”,尝到了覆盆子的“又酸又甜的美味”。不必过多的赘述,学生们就容易理解到热爱大自然,喜欢游戏玩耍是孩子们的美好天性……学生们用有声的语言把文字中蕴涵的深情表达出来了,有表情的朗读,形成了情感辐射力,叩击了学生的心灵,点燃了感情,这是任何讲解和分析都无法代替得了的。
三、抓住重点词句,激活课堂
诗有诗眼,文也有文眼,每篇课文中必有作者灌注感情着力描写的地方。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思想感情,对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不但起到激活课堂的作用,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背影》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然后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父亲对自己说过的最令自己感动的一句话时的情景,又请有音乐特长的同学很深沉地唱了一曲《北国之春》,这样就大大触动了学生的感情。紧接着,我就根据这四句话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怜爱儿子的深情。四句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同学们大多有这种生活体验,因此也容易引起共鸣,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通平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了学生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参与到教学之中,与课文中的感情融为一体,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并且具有较强的情绪性,新奇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感官,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为可耳闻目睹的视听形象,有利于激发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加信息传递的通道,扩大信息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重要途经之一。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如果教师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理解课文内容,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就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愚公的形象是难点,教学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先播放流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断,当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天上天外天”“面对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那种神情坚毅的特定画面时,学生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特别是最后一句“无路难,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这一“动情点”激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以读为本,激活语文课堂
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情感,灌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必须对文章认真读,反复读,以放录音带或范读带动学生,再指导阅读和朗读,启发学生找出注入作者情感的重点语句,通过默读、齐读、朗读、轮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读出文章的感情,从而激活课堂。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手段。读不仅是感受、理解课文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只有通过读这个环节,学生才能读出知识,读出情感,读出智慧与哲理,进而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素养,形成能力。譬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有的学生一边读,一边禁不住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课文中趣味盎然的图景深深地吸引了他,唤起了他儿时美好的回忆和联想;同时,学生仿佛看到了“碧绿的菜畦”,听见了“鸣蝉的长吟”,尝到了覆盆子的“又酸又甜的美味”。不必过多的赘述,学生们就容易理解到热爱大自然,喜欢游戏玩耍是孩子们的美好天性……学生们用有声的语言把文字中蕴涵的深情表达出来了,有表情的朗读,形成了情感辐射力,叩击了学生的心灵,点燃了感情,这是任何讲解和分析都无法代替得了的。
三、抓住重点词句,激活课堂
诗有诗眼,文也有文眼,每篇课文中必有作者灌注感情着力描写的地方。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思想感情,对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不但起到激活课堂的作用,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背影》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然后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父亲对自己说过的最令自己感动的一句话时的情景,又请有音乐特长的同学很深沉地唱了一曲《北国之春》,这样就大大触动了学生的感情。紧接着,我就根据这四句话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怜爱儿子的深情。四句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同学们大多有这种生活体验,因此也容易引起共鸣,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通平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了学生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参与到教学之中,与课文中的感情融为一体,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