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为摆在各学科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我发挥音乐学科的心理教育功能,以多样方式渗透智力开发、情绪情感、个性培养等,帮助学生在乐曲的熏陶下,树立积极的心理。
关键词:小学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对策;智力;情绪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组织小学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挖掘乐曲中正确的观念给予学生宽慰,引导学生获得健康心理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我会立足小学生心理发展要求,从以下方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教学的融合。
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智力开发
1.音乐教学拓展学生想象力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其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通过声乐、器乐等训练,学生的想象空间可以不断扩大,获得想象力的发展,进而推动智力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教育活动开展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远远要比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重要得多。在舒缓的乐曲中,学生可以自主地放松身心,开拓思维,自由想象,自主创造。为了发挥音乐的此功能,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借助情境创设方式,结合教学内容,以多样手段为学生展现具体事物,使其在视觉、听觉等发挥作用下,自由想象。以“快乐的泼水节”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地播放了傣族庆祝泼水节的画面。在如此热闹的氛围下,学生自然会放松身心,仿若置身于当时的场景,想象,自己在当时当地会如何向路人或朋友泼水,但路人或朋友向自己泼水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如何?在丰富表象的积累下,学生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透过乐曲和场景,感知其中的内涵,从而领略到其中所寄予的热爱之情,实现情感发展,进而受此熏陶,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
2.音乐教學开发学生创造力
音乐的魅力除了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之外,还可以使其获得创造力的发展。因为,音乐形式直观形象,音乐内容自由灵活,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自主融入乐曲场景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自由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心情愉悦,就算遇到困难,也会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所以,我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结合教学所需,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或者扮演角色。以“健康歌”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伴随乐曲,自主想象锻炼身体的画面,合作编创相关动作,以此在肢体动作下,对作品内涵加深理解,同时获得创造力的发展。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良好情绪
事实证明,音乐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掌握排遣心理压力的方法,形成积极的心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面临考试、家长美好期许等方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无法及时地得到排遣的时候,其会越来越严重,逐步地演化为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精神不振,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参与中,情绪低落,更甚者直接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倾听一首曲调轻快的乐曲,学生可以自主地放下心事,进入乐曲场景,从而在旋律、节奏等作用下,刺激大脑,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基于此,我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发挥音乐的心理辅助作用,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耳熟能详的,或乐调轻快的乐曲,使学生在此熏陶下,放下内心对学习的戒备,积极投身教学活动。如在组织“健康歌”之前,我为学生播放了《运动员进行曲》,使其在乐曲的辅助下,调动情绪,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个性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时候,其会以极大的热情对该事物进行探究、理解,就算遇到挫折,也会积极面对。而且,在这种热情的感召下,一切的事物都会变得充满活力,一切事物都会变得无限美好。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心理自然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循序渐进地形成健康心理。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存在着个性差异。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既然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要以其个性差异为基础,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根据执教班级学生的发展情况,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方式,如律动教学、情境教学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低年级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我采取律动教学,引导学生在拍手、跳舞等过程中,亲身体验乐曲节奏,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产生学习兴趣;在中段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则采取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体验中,想象画面,感知内涵;在高段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引导学生合作创作,使其在学以致用中,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其心理教育功能,渗透智力开发、良好情绪、个性培养等,使学生产生音乐学习兴趣、获得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等,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杨曜齐.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7(31):170-171.
[2]周琳.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J].音乐时空,2016(08):128+127.
关键词:小学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对策;智力;情绪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组织小学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挖掘乐曲中正确的观念给予学生宽慰,引导学生获得健康心理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我会立足小学生心理发展要求,从以下方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教学的融合。
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智力开发
1.音乐教学拓展学生想象力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其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通过声乐、器乐等训练,学生的想象空间可以不断扩大,获得想象力的发展,进而推动智力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教育活动开展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远远要比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重要得多。在舒缓的乐曲中,学生可以自主地放松身心,开拓思维,自由想象,自主创造。为了发挥音乐的此功能,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借助情境创设方式,结合教学内容,以多样手段为学生展现具体事物,使其在视觉、听觉等发挥作用下,自由想象。以“快乐的泼水节”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地播放了傣族庆祝泼水节的画面。在如此热闹的氛围下,学生自然会放松身心,仿若置身于当时的场景,想象,自己在当时当地会如何向路人或朋友泼水,但路人或朋友向自己泼水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如何?在丰富表象的积累下,学生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透过乐曲和场景,感知其中的内涵,从而领略到其中所寄予的热爱之情,实现情感发展,进而受此熏陶,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
2.音乐教學开发学生创造力
音乐的魅力除了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之外,还可以使其获得创造力的发展。因为,音乐形式直观形象,音乐内容自由灵活,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自主融入乐曲场景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自由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心情愉悦,就算遇到困难,也会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所以,我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结合教学所需,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或者扮演角色。以“健康歌”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伴随乐曲,自主想象锻炼身体的画面,合作编创相关动作,以此在肢体动作下,对作品内涵加深理解,同时获得创造力的发展。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良好情绪
事实证明,音乐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掌握排遣心理压力的方法,形成积极的心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面临考试、家长美好期许等方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无法及时地得到排遣的时候,其会越来越严重,逐步地演化为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精神不振,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参与中,情绪低落,更甚者直接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倾听一首曲调轻快的乐曲,学生可以自主地放下心事,进入乐曲场景,从而在旋律、节奏等作用下,刺激大脑,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基于此,我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发挥音乐的心理辅助作用,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耳熟能详的,或乐调轻快的乐曲,使学生在此熏陶下,放下内心对学习的戒备,积极投身教学活动。如在组织“健康歌”之前,我为学生播放了《运动员进行曲》,使其在乐曲的辅助下,调动情绪,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个性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时候,其会以极大的热情对该事物进行探究、理解,就算遇到挫折,也会积极面对。而且,在这种热情的感召下,一切的事物都会变得充满活力,一切事物都会变得无限美好。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心理自然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循序渐进地形成健康心理。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存在着个性差异。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既然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要以其个性差异为基础,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根据执教班级学生的发展情况,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方式,如律动教学、情境教学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低年级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我采取律动教学,引导学生在拍手、跳舞等过程中,亲身体验乐曲节奏,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产生学习兴趣;在中段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则采取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体验中,想象画面,感知内涵;在高段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引导学生合作创作,使其在学以致用中,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其心理教育功能,渗透智力开发、良好情绪、个性培养等,使学生产生音乐学习兴趣、获得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等,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杨曜齐.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7(31):170-171.
[2]周琳.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J].音乐时空,2016(08):12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