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前言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有目的的选择问题,设置问题,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并且获取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
2、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提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提问的质量不高,缺乏艺术性,单调,学生的回答中创造评价性成分很少。提问的形式单一,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提问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可以说,这样的提问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那么,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以下是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几点优化策略。
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3.1、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
3.1.1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1.2 创设质疑性问题情境
科学质疑、不断探索的意识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没有质疑,探索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自己创设的各种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引起疑问,获得新的发现。
3.1.3 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自主参与,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2、把握好问题的“度”
3.2.1 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差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假如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过难,又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3.2.2 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A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首先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高、能力较强的B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还与他们较劲儿,故意为难他们,训练他们的能力。
3.2.3 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主要是看提问是否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学生会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果提问过少,会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3.2.4 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教师的提问应该从普遍适用的记忆性问题开始。据此,我们将拟定解题计划阶段的提问分为:只涉及“这一问题”的提问;涉及与此题相关的“一类题”的提问。从这些联系点着手提问,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使学生在面对具體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3.3、及时评论问题的回答
对学生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进行分析,有理有据的讲评,把归纳、总结、讲评过程看成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巩固提高和促进的过程,在对回答进行评论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3.3.1 运用“表扬为主”的原则
在讲评时,要注意运用“表扬为主”的原则。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反馈信息正确而迅速地找出“症结”,作出积极的反应,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准确信息找出正确的答案。学生的回答若很完全,教师应当加以肯定,给予适当的赞许;若不完全,要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善意指出不足之处,给予启发。要注意表扬发言积极,回答问题正确并有独到见解的发言者,以启发调动其他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3.3.2 要根据回答情况及时追问或补问
课堂里,如果开始的设问是为了启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在教学进程中,通过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3.3.3 把握精彩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可以预设的,补问或追问也可以预设,但大多数情况是不可预设的,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而生成。这对教师来说,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目标的把握上非常清晰和恰当。教师只有心有目标,才能及时地进行有效的补问和追问,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有目的的选择问题,设置问题,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并且获取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
2、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提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提问的质量不高,缺乏艺术性,单调,学生的回答中创造评价性成分很少。提问的形式单一,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提问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可以说,这样的提问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那么,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以下是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几点优化策略。
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3.1、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
3.1.1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1.2 创设质疑性问题情境
科学质疑、不断探索的意识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没有质疑,探索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自己创设的各种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引起疑问,获得新的发现。
3.1.3 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自主参与,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2、把握好问题的“度”
3.2.1 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差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假如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过难,又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3.2.2 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A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首先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高、能力较强的B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还与他们较劲儿,故意为难他们,训练他们的能力。
3.2.3 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主要是看提问是否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学生会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果提问过少,会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3.2.4 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教师的提问应该从普遍适用的记忆性问题开始。据此,我们将拟定解题计划阶段的提问分为:只涉及“这一问题”的提问;涉及与此题相关的“一类题”的提问。从这些联系点着手提问,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使学生在面对具體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3.3、及时评论问题的回答
对学生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进行分析,有理有据的讲评,把归纳、总结、讲评过程看成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巩固提高和促进的过程,在对回答进行评论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3.3.1 运用“表扬为主”的原则
在讲评时,要注意运用“表扬为主”的原则。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反馈信息正确而迅速地找出“症结”,作出积极的反应,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准确信息找出正确的答案。学生的回答若很完全,教师应当加以肯定,给予适当的赞许;若不完全,要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善意指出不足之处,给予启发。要注意表扬发言积极,回答问题正确并有独到见解的发言者,以启发调动其他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3.3.2 要根据回答情况及时追问或补问
课堂里,如果开始的设问是为了启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在教学进程中,通过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3.3.3 把握精彩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可以预设的,补问或追问也可以预设,但大多数情况是不可预设的,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而生成。这对教师来说,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目标的把握上非常清晰和恰当。教师只有心有目标,才能及时地进行有效的补问和追问,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