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学化学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更应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努力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建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材作用 学习方式 课堂主人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体验。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通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体会:
一、教师理念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则是一种“生命课堂”,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往,我们总认为教师教学的时候学生就在学习,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它的结果是确定并可以量化的,“教学与学习”这一术语的含义往往是“教学及其策略”,很少关注学习本身。而在“生命课堂”内,学习应该是一种带有反思色彩的智慧活动,这种活动使学习者能够应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或评价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影响他在课堂内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最具有价值的应该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苏教版版化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栏目如“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信息提示”“资料卡片”“拓展视野”等,这些栏目的设置符 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由浅入深。同时也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去思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讨论进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研究成果的一个认知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旨趣不是在于结果,而是在于过程中。课堂内的化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生成过程,它会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非预设性。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能随时根据的学生的现场表现和学习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高一上《离子反应》时,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离子反应的练习,并做成了PPT。上课前进行5分钟讲演的同学讲了三国中哑泉的故事,他说哑泉中因为含有铜离子所以使人中毒,而后来的安乐泉水由于成碱性,使铜离子变成氢氧化銅沉淀因而解了毒。他的故事还未讲完,下面同学已经议论纷纷,有同学马上提出胃里有胃酸,又会使氢氧化铜溶解。
于是,教师临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故事写出反应,并从生活中再找一些实例来练习离子反应的书写。学生想到了误食钡餐中毒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毒的办法;小儿吃螺蛳壳磨的粉能补钙的原因;如何测试泉水是否含有铜离子的办法(用铁钉或铁器);往石灰水中吹气,先有沉淀后沉淀消失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举例、写反应,再从学生的书写中寻找错误,归纳小结,得出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这节课完全是非预设性的,却又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不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自己在实践中解决了问题。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
3.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
4.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习惯于对答案,他们很难发现的判断参考答案的正确与错误。一些学生知道参考答案是错的,也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学生缺乏主见的表现,一个没有主见,不敢坚持自己观点的人怎么会有创新?化学史上每一次大的发现都是对权威的挑战,都是对旧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如果没有质疑的勇气科学就永远不能进步。在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应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效地控制学习过程,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提高一题多解的能力。一套适合学生自身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更新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才能真正找到激发学生源动力、开启学生化学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材作用 学习方式 课堂主人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体验。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通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体会:
一、教师理念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则是一种“生命课堂”,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往,我们总认为教师教学的时候学生就在学习,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它的结果是确定并可以量化的,“教学与学习”这一术语的含义往往是“教学及其策略”,很少关注学习本身。而在“生命课堂”内,学习应该是一种带有反思色彩的智慧活动,这种活动使学习者能够应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或评价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影响他在课堂内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最具有价值的应该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苏教版版化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栏目如“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信息提示”“资料卡片”“拓展视野”等,这些栏目的设置符 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由浅入深。同时也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去思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讨论进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研究成果的一个认知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旨趣不是在于结果,而是在于过程中。课堂内的化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生成过程,它会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非预设性。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能随时根据的学生的现场表现和学习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高一上《离子反应》时,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离子反应的练习,并做成了PPT。上课前进行5分钟讲演的同学讲了三国中哑泉的故事,他说哑泉中因为含有铜离子所以使人中毒,而后来的安乐泉水由于成碱性,使铜离子变成氢氧化銅沉淀因而解了毒。他的故事还未讲完,下面同学已经议论纷纷,有同学马上提出胃里有胃酸,又会使氢氧化铜溶解。
于是,教师临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故事写出反应,并从生活中再找一些实例来练习离子反应的书写。学生想到了误食钡餐中毒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毒的办法;小儿吃螺蛳壳磨的粉能补钙的原因;如何测试泉水是否含有铜离子的办法(用铁钉或铁器);往石灰水中吹气,先有沉淀后沉淀消失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举例、写反应,再从学生的书写中寻找错误,归纳小结,得出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这节课完全是非预设性的,却又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不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自己在实践中解决了问题。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
3.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
4.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习惯于对答案,他们很难发现的判断参考答案的正确与错误。一些学生知道参考答案是错的,也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学生缺乏主见的表现,一个没有主见,不敢坚持自己观点的人怎么会有创新?化学史上每一次大的发现都是对权威的挑战,都是对旧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如果没有质疑的勇气科学就永远不能进步。在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应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效地控制学习过程,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提高一题多解的能力。一套适合学生自身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更新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才能真正找到激发学生源动力、开启学生化学学习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