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养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新一轮地理课程把地理素养置于地理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因此认识和准确把握高中生地理素养的构成与特质,并加以培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生应具备的地理素养
1. 地理科学素养
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它不仅包括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特有知识体系,也蕴涵有区域比较、区域综合与分析、观察、野外实践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此外它还包含了地理学家在探索地球表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地理科学素养是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了公众科学素养的共性特征,也融合了地理学科的个性特征。
2.地理人文素养
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两个部分。人文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
3.地理技术素养
地理技术素养是指对地理技术的正确辨别、全面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三个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地理技术素养的专业性很强,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要求的广度与深度应有所不同。对于高中生,需要具备的是了解地理技术知识,形成地理技术观点。地理技术知识是地理技术素养的基础,也是养成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地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拓宽地理学应用领域的同时,也给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受地理学科性质的影响,地理素养与其他学科素养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归纳起来,地理素养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多方面的基本特点。根据地理素养的构成和特质,结合高中生的知识构成和心理特点,对于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提出如下的建议:
1.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
(1)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的精神支柱,具体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是趋于稳定的,他们的兴趣程度反映出对地理学科价值的认识,也会受到向往职业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地理学习的兴趣,就无从谈起地理学习的效果。
(2)更新地理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到地理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地理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现代地理学科的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不断学习和总结创造性教学理论,多开展校本研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品。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创探究创新之路。在传统地理教学的基础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设备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将CAI,Internet教学引入课堂,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地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设疑推进法,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外组织野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人文地理素养。
(3)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人类是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地理环境的性质及其时空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总是息息相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是形象,而又让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鲜活的生活事例表现出来。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建立地理课程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体会到地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认识到地理对未来发展的作用,有效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品质的素养。
2.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
(1)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拓展视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21世纪,我们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全球性问题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在地理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全球视野的培养,提升地理人文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结合到当今社会热点去理解。
(2)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多从地理视角来思考分析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怎样学。”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一门学科,注重的不光是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会这门学科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地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有其独特的视角,注重事物之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联系和差异。培养地理科学技术素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和地理思维去运用和理解审视自然现象,和社会实际问题,同时,有意识的将所学知识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地理技术素养的培养
(1)注重地理學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融会贯通,加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地理学是以地球标称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地理使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也关系到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地理学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经济、人口、历史等学科,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综合有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地理同样具有较强的学科渗透性,政治,经济,人口,环境等都可以纳入地理学科进行研究。因此高中地理,应注重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利用地理知识整合能力和学科渗透能力,培养学生视野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地理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教学必然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也是刻不容缓的。在处理分析资料的同时,扩大视野,正确的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运用地理思维思考解决办法,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素养是一个集成概念,同时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因此,地理素养的养成要综合考虑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等多方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一、高中生应具备的地理素养
1. 地理科学素养
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它不仅包括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特有知识体系,也蕴涵有区域比较、区域综合与分析、观察、野外实践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此外它还包含了地理学家在探索地球表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地理科学素养是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了公众科学素养的共性特征,也融合了地理学科的个性特征。
2.地理人文素养
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两个部分。人文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
3.地理技术素养
地理技术素养是指对地理技术的正确辨别、全面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三个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地理技术素养的专业性很强,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要求的广度与深度应有所不同。对于高中生,需要具备的是了解地理技术知识,形成地理技术观点。地理技术知识是地理技术素养的基础,也是养成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地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拓宽地理学应用领域的同时,也给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受地理学科性质的影响,地理素养与其他学科素养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归纳起来,地理素养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多方面的基本特点。根据地理素养的构成和特质,结合高中生的知识构成和心理特点,对于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提出如下的建议:
1.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
(1)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的精神支柱,具体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是趋于稳定的,他们的兴趣程度反映出对地理学科价值的认识,也会受到向往职业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地理学习的兴趣,就无从谈起地理学习的效果。
(2)更新地理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到地理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地理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现代地理学科的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不断学习和总结创造性教学理论,多开展校本研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品。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创探究创新之路。在传统地理教学的基础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设备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将CAI,Internet教学引入课堂,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地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设疑推进法,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外组织野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人文地理素养。
(3)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人类是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地理环境的性质及其时空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总是息息相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是形象,而又让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鲜活的生活事例表现出来。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建立地理课程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体会到地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认识到地理对未来发展的作用,有效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品质的素养。
2.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
(1)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拓展视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21世纪,我们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全球性问题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在地理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全球视野的培养,提升地理人文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结合到当今社会热点去理解。
(2)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多从地理视角来思考分析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怎样学。”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一门学科,注重的不光是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会这门学科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地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有其独特的视角,注重事物之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联系和差异。培养地理科学技术素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和地理思维去运用和理解审视自然现象,和社会实际问题,同时,有意识的将所学知识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地理技术素养的培养
(1)注重地理學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融会贯通,加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地理学是以地球标称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地理使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也关系到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地理学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经济、人口、历史等学科,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综合有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地理同样具有较强的学科渗透性,政治,经济,人口,环境等都可以纳入地理学科进行研究。因此高中地理,应注重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利用地理知识整合能力和学科渗透能力,培养学生视野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地理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教学必然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也是刻不容缓的。在处理分析资料的同时,扩大视野,正确的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运用地理思维思考解决办法,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素养是一个集成概念,同时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因此,地理素养的养成要综合考虑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等多方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