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评有表扬不可替代的作用,批评前要备课,包括批评方式、方法、时机、艺术及反思,培养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
关键词:批评;表扬;溺爱
最近,李天一案被媒体追踪报道,成为热点新闻,也获悉他父母亲托律师,找关系,拯救儿子。心力交瘁的父母这时也许会发出感慨: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太溺爱)。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从育人的角度来深析,我认为李老师缺少不是父子之爱,而恰恰是对孩子的批评教育。
当下中国实施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根本的目的就是育人,育高素质的人才。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表扬的作用被教育同仁挖掘研究的够深刻的,包括表扬的方式方法和表扬的艺术等,一些教育名家也倡导“不要吝啬你的大拇指”“要让孩子在表扬中成长”“零批评”的教育理念,以至于当下教育有一种“谈批评色变”的趋势,事实上批评与表扬就像小船的两只桨,都是育人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批评与表扬同等重要。那么,批评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一、批评能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念
在中小学教育中初等阶段,学生年龄尚小,是非判断能力并不太强,且较多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影响,而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比例又很高,因此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即明理)主要靠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来完成,通过批评与表扬的最恰当组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这些都是一个未来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批评能使人奋进且具有导向作用
“乱世整治必用重典”,严苛的法律会立即让社会秩序井然,立竿见影。然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原则性问题少之又少,表扬和激励、奖励仍是主要工作方法和手段,我们教师使用批评手段应是慎之又慎,使用前应先对如何批评进行备课,包括该不该对学生进行批评,批评的根本目的如何,批评要采取哪些最合适的方式方法,且批评要讲究时机和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饱含爱心,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以情感人,以礼服人,以理服人。十一二岁的少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积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同时要观察批评的效果并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批评教育水平。记得有一年我刚接过班主任,班级纪律较差,学风欠佳,有极个别学生有彻夜不归上网现象,我立即利用表扬树立新型班风和学风,利用批评压制邪风,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班貌大有改观,走向正规,追求上进的人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批评具有导向作用,能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不能怎么做,且能时时鞭策,快马加鞭,迅速改变不良局面,达到了仅靠表扬而无法企及的效果。但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一个较为宽松、少些控制的班级环境,我随后学会了适时适度放手,让学生管理学生,提高了班级的自我管理能力,开辟了班级活而不乱的大好局面。
三、适时适度的批评能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地处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很难教,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分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员流动幅度的增大导致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增多,而这样的学生不少具有内向、任性、冷漠、自卑、自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心理特点,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也许会发现孩子的缺点,但却过度包容,不忍心提出批评,无原则迁就溺爱,甚至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出面摆平,助长了孩子的邪气,酿成祸灾,李天一案件就是如此。留守儿童不与父母在一起,得到的更是隔代的溺爱,得不到适时的适度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不利。由此要求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循序渐进地适时适度地利用好表扬和批评等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开展生命教育,防止学生发生“想不开”等过激行为。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四、批评能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精神
批评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养成每日必三省自身的习惯,如,“我今天有什么收获?我的言行得当吗?我离我的理想近了还是远了?”等等。教师也不是圣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说错话做错事也是常有的事,这时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向学生道歉,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学生的楷模,努力在班内形成有错就敢承认、敢担当且立即改正的惯例,事实证明这样做反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
记得有这样一个电影片段:“曾经的政治领袖蒋介石的孙子在被训后哭泣,蒋介石对蒋经国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更严格。’”中国的强国梦不是我们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所能实现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承载着祖国的希望,会将梦传承,将梦实现。因此对学生的教育绝对不能因为爱而放纵、放松,而应更严格。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卓有成就的名人贤士無一不是表扬和批评的高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既要做一个会表扬的教师,又要做一个会批评的教师。我们坚信:批评是一服惊醒剂,是良药,高艺术的批评让人心悦诚服,精神如释重负。由此可见:批评不是不爱,恰是师之大爱的具体体现。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恳请大家斧正。
参考文献:
陈静.班主任的工作艺术[J].教书育人,2009(31).
(作者单位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九中)
关键词:批评;表扬;溺爱
最近,李天一案被媒体追踪报道,成为热点新闻,也获悉他父母亲托律师,找关系,拯救儿子。心力交瘁的父母这时也许会发出感慨: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太溺爱)。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从育人的角度来深析,我认为李老师缺少不是父子之爱,而恰恰是对孩子的批评教育。
当下中国实施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根本的目的就是育人,育高素质的人才。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表扬的作用被教育同仁挖掘研究的够深刻的,包括表扬的方式方法和表扬的艺术等,一些教育名家也倡导“不要吝啬你的大拇指”“要让孩子在表扬中成长”“零批评”的教育理念,以至于当下教育有一种“谈批评色变”的趋势,事实上批评与表扬就像小船的两只桨,都是育人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批评与表扬同等重要。那么,批评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一、批评能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念
在中小学教育中初等阶段,学生年龄尚小,是非判断能力并不太强,且较多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影响,而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比例又很高,因此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即明理)主要靠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来完成,通过批评与表扬的最恰当组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这些都是一个未来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批评能使人奋进且具有导向作用
“乱世整治必用重典”,严苛的法律会立即让社会秩序井然,立竿见影。然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原则性问题少之又少,表扬和激励、奖励仍是主要工作方法和手段,我们教师使用批评手段应是慎之又慎,使用前应先对如何批评进行备课,包括该不该对学生进行批评,批评的根本目的如何,批评要采取哪些最合适的方式方法,且批评要讲究时机和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饱含爱心,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以情感人,以礼服人,以理服人。十一二岁的少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积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同时要观察批评的效果并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批评教育水平。记得有一年我刚接过班主任,班级纪律较差,学风欠佳,有极个别学生有彻夜不归上网现象,我立即利用表扬树立新型班风和学风,利用批评压制邪风,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班貌大有改观,走向正规,追求上进的人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批评具有导向作用,能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不能怎么做,且能时时鞭策,快马加鞭,迅速改变不良局面,达到了仅靠表扬而无法企及的效果。但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一个较为宽松、少些控制的班级环境,我随后学会了适时适度放手,让学生管理学生,提高了班级的自我管理能力,开辟了班级活而不乱的大好局面。
三、适时适度的批评能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地处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很难教,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分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员流动幅度的增大导致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增多,而这样的学生不少具有内向、任性、冷漠、自卑、自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心理特点,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也许会发现孩子的缺点,但却过度包容,不忍心提出批评,无原则迁就溺爱,甚至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出面摆平,助长了孩子的邪气,酿成祸灾,李天一案件就是如此。留守儿童不与父母在一起,得到的更是隔代的溺爱,得不到适时的适度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不利。由此要求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循序渐进地适时适度地利用好表扬和批评等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开展生命教育,防止学生发生“想不开”等过激行为。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四、批评能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精神
批评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养成每日必三省自身的习惯,如,“我今天有什么收获?我的言行得当吗?我离我的理想近了还是远了?”等等。教师也不是圣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说错话做错事也是常有的事,这时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向学生道歉,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学生的楷模,努力在班内形成有错就敢承认、敢担当且立即改正的惯例,事实证明这样做反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
记得有这样一个电影片段:“曾经的政治领袖蒋介石的孙子在被训后哭泣,蒋介石对蒋经国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更严格。’”中国的强国梦不是我们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所能实现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承载着祖国的希望,会将梦传承,将梦实现。因此对学生的教育绝对不能因为爱而放纵、放松,而应更严格。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卓有成就的名人贤士無一不是表扬和批评的高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既要做一个会表扬的教师,又要做一个会批评的教师。我们坚信:批评是一服惊醒剂,是良药,高艺术的批评让人心悦诚服,精神如释重负。由此可见:批评不是不爱,恰是师之大爱的具体体现。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恳请大家斧正。
参考文献:
陈静.班主任的工作艺术[J].教书育人,2009(31).
(作者单位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