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分制入学政策实现了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给很多外来务工的孩子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积分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享受平等的待遇。但是由于这些学生的学科基础较弱,课堂表现也不够积极,课下作业完成的也不是很理想,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本文针对积分制入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几项提升作业有效性的策略,旨在帮助学困生走出學习困境,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积分制入学;初中数学;学困生;作业布置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衔接性,是小学到高中的过度,如果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在初中阶段得不到巩固和提升的话,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就很难得到突破。而且学困生的自制能力有限,上课状态欠佳,因此经常性的忽视作业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学生进步。
一、分层次布置作业,提升学生自信心
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在成长阶段的自信心需要持续的激励和维持,尤其对于积分制入学背景下的学困生,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是长久以来的学习压力造成了学生心理有障碍,基础能力本就薄弱,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在教师布置作业后不能主动积极地完成,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学生自信,教师可以对班级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析,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实际的学习内容,设置多样化的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因此,对于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而基础较弱的学困生,教师要尊重差异性,从基础知识出发,强化其基础能力的锻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时候,这节知识需要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原理及应用进行深度理解,并且学习平方根相关的知识和计算,对于学困生来讲,这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首先,从题目的布置上,教师应该给学困生进行特殊的划分,在其能力范围之内促进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于课堂延伸的部分,则由浅入深地进行逐步渗透,从而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推动其自信心的培养。
二、分模块知识练习,强调作业针对性
在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几乎包含了数学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不仅是学生接触数学世界的关键时期,更是为以后的高中甚至大学学习打基础。在面对学困生的时候,教师从内心要相信他们可以提升自己,而且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于外来务工家庭或者随迁家庭,他们身上同样拥有着无限的潜能等着教师挖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或者不同的学习模块,抓住每位学生的弱项或者痛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得到专一的强化训练,以此来推进学生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这是学生首次接触二次方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产生差距,这时候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开展一定的专项培训。教师可以从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的方式入手,明确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包含的模块,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划分作业范围,尽量让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练习。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
三、分小组作业互评,激励学生常反思
在作业批改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对传统方式的改变,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同层次或者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作业互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还能够通过互相评价的过程对基础知识进行再度学习。当然,教师在该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工作,并努力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这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互通的方式之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实现更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吃力,尤其在初三阶段,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那么教师在作业评价的时候,为了能够提振学生信心,燃起学生的斗志,可以开展一些作业互评活动,让学困生在该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借助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的过程,也能够让教师深刻了解到学生的困难以及存在的疑点,从而给予解答,最大程度上发挥分小组互评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当教师遇到学困生的时候,应该具有耐心和热心,耐心体现在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寻找其提升空间,挖掘其潜能,促进学生进步;而热心则体现在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成长和发挥的机会,采用科学的作业布置内容和方式,从而促进学生集体进步。
参考文献:
[1]晏庆华.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作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11-112.
[2]晏庆华.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对学困生成绩提高的个案分析及反思[J].才智,2012(29):87.
关键词:积分制入学;初中数学;学困生;作业布置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衔接性,是小学到高中的过度,如果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在初中阶段得不到巩固和提升的话,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就很难得到突破。而且学困生的自制能力有限,上课状态欠佳,因此经常性的忽视作业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学生进步。
一、分层次布置作业,提升学生自信心
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在成长阶段的自信心需要持续的激励和维持,尤其对于积分制入学背景下的学困生,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是长久以来的学习压力造成了学生心理有障碍,基础能力本就薄弱,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在教师布置作业后不能主动积极地完成,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学生自信,教师可以对班级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析,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实际的学习内容,设置多样化的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因此,对于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而基础较弱的学困生,教师要尊重差异性,从基础知识出发,强化其基础能力的锻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时候,这节知识需要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原理及应用进行深度理解,并且学习平方根相关的知识和计算,对于学困生来讲,这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首先,从题目的布置上,教师应该给学困生进行特殊的划分,在其能力范围之内促进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于课堂延伸的部分,则由浅入深地进行逐步渗透,从而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推动其自信心的培养。
二、分模块知识练习,强调作业针对性
在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几乎包含了数学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不仅是学生接触数学世界的关键时期,更是为以后的高中甚至大学学习打基础。在面对学困生的时候,教师从内心要相信他们可以提升自己,而且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于外来务工家庭或者随迁家庭,他们身上同样拥有着无限的潜能等着教师挖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或者不同的学习模块,抓住每位学生的弱项或者痛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得到专一的强化训练,以此来推进学生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这是学生首次接触二次方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产生差距,这时候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开展一定的专项培训。教师可以从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的方式入手,明确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包含的模块,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划分作业范围,尽量让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练习。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
三、分小组作业互评,激励学生常反思
在作业批改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对传统方式的改变,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同层次或者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作业互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还能够通过互相评价的过程对基础知识进行再度学习。当然,教师在该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工作,并努力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这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互通的方式之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实现更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吃力,尤其在初三阶段,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那么教师在作业评价的时候,为了能够提振学生信心,燃起学生的斗志,可以开展一些作业互评活动,让学困生在该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借助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的过程,也能够让教师深刻了解到学生的困难以及存在的疑点,从而给予解答,最大程度上发挥分小组互评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当教师遇到学困生的时候,应该具有耐心和热心,耐心体现在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寻找其提升空间,挖掘其潜能,促进学生进步;而热心则体现在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成长和发挥的机会,采用科学的作业布置内容和方式,从而促进学生集体进步。
参考文献:
[1]晏庆华.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作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11-112.
[2]晏庆华.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对学困生成绩提高的个案分析及反思[J].才智,2012(2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