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外,创造能力也是美术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的内容。通过学生创造能力有效培养,可以让学生设计出独特且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在达到美术创作要求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而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美术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培养的措施进行了深入性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的发展依靠的是创造力,可以说创造力是各领域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我国教育中重点培育的内容。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成长的同时满足我国教育目标要求[1]。因此,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有效教学策略中不断提升创造力。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不只是国家课标标准中对美术学科提出的要求,还是美术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2]。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教育的重点并非是学生美术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达到灵活化的效果,通过灵活化的思维可以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创造出更多的优势;站在美术学科的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美术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从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区别在于实践性较强,并且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经历较少,对于各类事物的理解也存在不足的特点,在实践操作时很难进行有效的构思,缺乏构思能力而影响绘画的效果。如果美术教师要实现学生创造力有效培养,需要先从基础知识入手并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进而为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美术基础知识中,包括基础绘画能力与敏锐的观察力。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绘画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引领学生掌握每一个绘画基础知识。同时,可为学生布置课外观察作业,并在布置时要求学生在观察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及時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利用绘画基础知识绘制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成长,并将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创作出绘画作品,进而提升了学生创造力并实现教学目标。
(二)设计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灵感
每一个优秀美术作品的诞生都与创作者的灵感息息相关,创作者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抓住创作灵感,并且及时将灵感创作出来避免灵感遗失。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时应先注重学生灵感的培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而抓住灵感并及时创作并创作出独特且个性化的作品。
(1)利用学生喜好促进学生产生灵感
美术教师应明确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灵感,并让学生抓住灵感进行创作,进而实现学生创造力有效培养的目标。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想象,让学生充分想象并产生灵感。比如,美术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与创作风景画时,教师应避免为学生设限,而是先让学生进行想象并将自己喜爱的风景画想象出来。由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风景,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景画,教师在让学生想象时可告知学生:“只要想象出了风景画要及时进行创作”,学生会在脑海中想象后及时投入绘画中,并且会因为想象的是自己喜爱的内容而产生积极绘画的欲望。通过采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产生绘画灵感并产生积极绘画的欲望,在完成创作的同时也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并有效培养了学生创造力。
(2)通过探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灵感
由于每位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会存在有效理解及不理解的现象。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采取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学习并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如果学生了解这一主题,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创作中,而不理解主题的学生会因为缺乏理解而很难产生灵感进行绘画创作。因此,美术教师可以采取探讨学习的过程,为学生设计学习主题后,让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探讨,通过探讨的过程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对主题产生了解,再让学生在了解后进行丰富的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会产生灵感并让学生及时创作,进而能够创作出个性化且优秀的作品。
(三)展示名画并拓展学生创造思维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美术学科并未存在语言与年代限制,并且美术学科对于学生的水平也未存在硬性要求,较多国家创作出来的名画都是由学生创作的,表明美术并未对创作者的年龄存在要求。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鉴赏与学习,并在鉴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拓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成长并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首先,鉴赏教学。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每一幅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进行鉴赏并将自己从鉴赏中了解的作者情感表达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作者的情感,在此过程中还提升了学生审美能力。其次,根据作者情感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情感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拥有这一情感,要怎样利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呢?”此时,学生会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内,在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同时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绘画作品创作中,提升了学生的创作水平并实现了美术课堂教学目标。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创造力有效培养的目标,需要教师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并落实于课堂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产生创作灵感,再融入学生自己的情感创作出独特且个性化的作品,实现学生创造力有效培养的同时提升学生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洪欣.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1,(20):73-74.
[2]钱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造力培养途径探究[J].学苑教育.2021,(19):63-64.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的发展依靠的是创造力,可以说创造力是各领域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我国教育中重点培育的内容。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成长的同时满足我国教育目标要求[1]。因此,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有效教学策略中不断提升创造力。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不只是国家课标标准中对美术学科提出的要求,还是美术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2]。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教育的重点并非是学生美术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达到灵活化的效果,通过灵活化的思维可以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创造出更多的优势;站在美术学科的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美术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从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区别在于实践性较强,并且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经历较少,对于各类事物的理解也存在不足的特点,在实践操作时很难进行有效的构思,缺乏构思能力而影响绘画的效果。如果美术教师要实现学生创造力有效培养,需要先从基础知识入手并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进而为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美术基础知识中,包括基础绘画能力与敏锐的观察力。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绘画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引领学生掌握每一个绘画基础知识。同时,可为学生布置课外观察作业,并在布置时要求学生在观察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及時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利用绘画基础知识绘制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成长,并将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创作出绘画作品,进而提升了学生创造力并实现教学目标。
(二)设计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灵感
每一个优秀美术作品的诞生都与创作者的灵感息息相关,创作者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抓住创作灵感,并且及时将灵感创作出来避免灵感遗失。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时应先注重学生灵感的培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而抓住灵感并及时创作并创作出独特且个性化的作品。
(1)利用学生喜好促进学生产生灵感
美术教师应明确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灵感,并让学生抓住灵感进行创作,进而实现学生创造力有效培养的目标。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想象,让学生充分想象并产生灵感。比如,美术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与创作风景画时,教师应避免为学生设限,而是先让学生进行想象并将自己喜爱的风景画想象出来。由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风景,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景画,教师在让学生想象时可告知学生:“只要想象出了风景画要及时进行创作”,学生会在脑海中想象后及时投入绘画中,并且会因为想象的是自己喜爱的内容而产生积极绘画的欲望。通过采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产生绘画灵感并产生积极绘画的欲望,在完成创作的同时也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并有效培养了学生创造力。
(2)通过探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灵感
由于每位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会存在有效理解及不理解的现象。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采取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学习并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如果学生了解这一主题,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创作中,而不理解主题的学生会因为缺乏理解而很难产生灵感进行绘画创作。因此,美术教师可以采取探讨学习的过程,为学生设计学习主题后,让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探讨,通过探讨的过程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对主题产生了解,再让学生在了解后进行丰富的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会产生灵感并让学生及时创作,进而能够创作出个性化且优秀的作品。
(三)展示名画并拓展学生创造思维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美术学科并未存在语言与年代限制,并且美术学科对于学生的水平也未存在硬性要求,较多国家创作出来的名画都是由学生创作的,表明美术并未对创作者的年龄存在要求。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鉴赏与学习,并在鉴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拓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成长并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首先,鉴赏教学。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每一幅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进行鉴赏并将自己从鉴赏中了解的作者情感表达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作者的情感,在此过程中还提升了学生审美能力。其次,根据作者情感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情感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拥有这一情感,要怎样利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呢?”此时,学生会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内,在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同时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绘画作品创作中,提升了学生的创作水平并实现了美术课堂教学目标。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创造力有效培养的目标,需要教师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并落实于课堂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产生创作灵感,再融入学生自己的情感创作出独特且个性化的作品,实现学生创造力有效培养的同时提升学生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洪欣.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1,(20):73-74.
[2]钱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造力培养途径探究[J].学苑教育.2021,(1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