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语文视野、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但目前进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却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活动而进行的活动,体现出华而不实的特点,呈现出只注重过程不考虑效果的倾向。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起作用,而且还干扰了正常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人为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本文就目前开展的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作了一些浅显的探究,希望能探出一条做实语文综合实践的路子,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成既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活动,最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对目前开展的几种类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
目前进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可以归纳以下几种类型,都存在着只注重过程不检测效果的现象。
1.知识积累型这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多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间开展。其形式表现为对。词语的归纳积累、对名人名言的分类收集、对古代诗词的分类整理等等。一般是老师在周末把任务布置下来,学生周一把作业交上。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学生精心收集的资料。以成语的分类整理为例,一个学生通过必要的手段收集了相当数量的某一类型的成语。从这次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说,是很成功的。但实际上的效果如何呢?我曾经提问过学生收集的一个类型的成语,结果是没有几个能记得的。那么收集那满满一张纸的成语是干什么的呢?只是为了充实各地一轰而上的“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我想,老师设计这样活动的初衷无非是想让学生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最大限度的多掌握一些成语。
2.实践活动型。这种活动大多以学生到课外开展的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测量一个池塘的长度,到街上去找店面招牌上的错别字,到野外辨认书中出现的农作物,调查某种商品在本地的销售情况等等都成了一时时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形式上看,这种实践活动很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活动要求。《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那么,这种
看起来很地道的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如何呢?我们仅就上面两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分析,就可以明白了:
二、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和体会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考虑活动的效果。和语文课本的教学相比,语文的综合实践课没有一个检测的体系。语文课本的教学效果有平时的大、小测验和期中、期末的考试作为检测手段,这就强制地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务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是教师的一种自发的自由教学活动,开展的多少,不直接影响传统的教学效果。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无序化和随意性,造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注重过程不考虑效果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制定一套检测体系。例如,我们在开展《古诗文记时背诵》综合实践活动时,除了随堂对学生进行测试外,还开展了几项集体的检测活动。把在一个班测试出来的结果和在几个班测试出来的结果进行比照,通过具体的数据来测试活动的结果。在整本书的古诗都背完后,我们在整个年级开展了一次古诗文记时背诵的大型综合活动,测试的形式也由原来的单纯背诵变为综合测试。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某一类型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学生必须是活动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在高二时开展了《如何写出文章的底蕴》的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把这个活动分解为若干小块:《文以题妆,题以亮装》训练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高楼万丈平地起》训练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写出文章的底蕴》训练学生写出文章的文采;《让你有一个孔雀的尾巴》训练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结尾。在具体的活动中,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有的是专门收集资料的,有的是专门整理、归纳资料的,有的是专门收集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开头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就学生的实践情况上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作文课。在作文课上,各小组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呈现出来,经过比较、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步骤,解决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写好作文的方法。最后,由教师执笔把学生的活动形成文章或写出教学设计,或传于网络,或报送当地教研机构参赛。但学生看到自己的活动能被多家网站转贴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他们进行活动的兴趣。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活动工程,它是在一个个很小的活动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次次熏陶,是个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过程。活动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它应是一条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线索,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社会。学生应该是被这条线穿起的一颗颗珠子,在运动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教师只能做一个接线的阿婆,什么地方的线断开了,教师就把它接起来,教师永远不要去充当线上穿着珠子。否则,就会造成上面所提到的种种现象,使我们开展的活动失去意义。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一中学)
一、对目前开展的几种类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
目前进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可以归纳以下几种类型,都存在着只注重过程不检测效果的现象。
1.知识积累型这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多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间开展。其形式表现为对。词语的归纳积累、对名人名言的分类收集、对古代诗词的分类整理等等。一般是老师在周末把任务布置下来,学生周一把作业交上。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学生精心收集的资料。以成语的分类整理为例,一个学生通过必要的手段收集了相当数量的某一类型的成语。从这次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说,是很成功的。但实际上的效果如何呢?我曾经提问过学生收集的一个类型的成语,结果是没有几个能记得的。那么收集那满满一张纸的成语是干什么的呢?只是为了充实各地一轰而上的“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我想,老师设计这样活动的初衷无非是想让学生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最大限度的多掌握一些成语。
2.实践活动型。这种活动大多以学生到课外开展的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测量一个池塘的长度,到街上去找店面招牌上的错别字,到野外辨认书中出现的农作物,调查某种商品在本地的销售情况等等都成了一时时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形式上看,这种实践活动很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活动要求。《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那么,这种
看起来很地道的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如何呢?我们仅就上面两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分析,就可以明白了:
二、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和体会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考虑活动的效果。和语文课本的教学相比,语文的综合实践课没有一个检测的体系。语文课本的教学效果有平时的大、小测验和期中、期末的考试作为检测手段,这就强制地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务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是教师的一种自发的自由教学活动,开展的多少,不直接影响传统的教学效果。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无序化和随意性,造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注重过程不考虑效果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制定一套检测体系。例如,我们在开展《古诗文记时背诵》综合实践活动时,除了随堂对学生进行测试外,还开展了几项集体的检测活动。把在一个班测试出来的结果和在几个班测试出来的结果进行比照,通过具体的数据来测试活动的结果。在整本书的古诗都背完后,我们在整个年级开展了一次古诗文记时背诵的大型综合活动,测试的形式也由原来的单纯背诵变为综合测试。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某一类型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学生必须是活动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在高二时开展了《如何写出文章的底蕴》的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把这个活动分解为若干小块:《文以题妆,题以亮装》训练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高楼万丈平地起》训练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写出文章的底蕴》训练学生写出文章的文采;《让你有一个孔雀的尾巴》训练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结尾。在具体的活动中,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有的是专门收集资料的,有的是专门整理、归纳资料的,有的是专门收集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开头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就学生的实践情况上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作文课。在作文课上,各小组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呈现出来,经过比较、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步骤,解决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写好作文的方法。最后,由教师执笔把学生的活动形成文章或写出教学设计,或传于网络,或报送当地教研机构参赛。但学生看到自己的活动能被多家网站转贴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他们进行活动的兴趣。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活动工程,它是在一个个很小的活动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次次熏陶,是个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过程。活动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它应是一条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线索,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社会。学生应该是被这条线穿起的一颗颗珠子,在运动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教师只能做一个接线的阿婆,什么地方的线断开了,教师就把它接起来,教师永远不要去充当线上穿着珠子。否则,就会造成上面所提到的种种现象,使我们开展的活动失去意义。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