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情操,就必须学好语文。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先导。
我认为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勇于探究,乐于探究。若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效果会更好。下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让学生在节假日中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往往是在课后。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让学生阅读,这时学生会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可布置学生具体可行的阅读内容。当然家长督促和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阅读效果会更好。
在2013年暑假前,我要求学生在假期中认真阅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多部名著。开学后, 9月24日,我对八年级(30)、(31)两班127名学生,就这两部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情况如下:
1.在暑假认真读完这两部著作的有70人,阅读人数占55%。粗略阅读的有57人,阅读人数占45%。
2.写了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有101人,占78%。
3.做摘抄的有14人,占11%。
4.做相关习题册上练习题的有26人,占25%。
5.除了要求看的名著外,78%的学生又自己看了其他名著。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完成效果很好,也从中看出学生对阅读很感兴趣。2013年9月25日,我同样又对上面的127名学生就阅读这本名著过程中家长监督情况进行调查,由此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他们家长所起的作用很大。
1.在父母监督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的有80人,占人数的63%。
2.在父母只是督促学习,没有明确要求读何内容的情况下,阅读名著的有22人,占17%。
3.没有父母和家人督促,自觉阅读的有25人,占20%。
由此看出,学生在课外能否积极主动阅读与家长有一定关系,家长的督促和提醒,更有助于学生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阅读作业。
二、科学阅读对良好阅读习惯养成更有效
1.科学有效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
“得法于内,运用于外”既是学习的规律,也是目的。不过,现在的学生可看的东西太多了,对文质兼美的名篇、名著,很少学生能够愿意静下心来读,更不用说探究性阅读了。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最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抓住课堂教学。
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探究兴趣。教师应当适当做一些拓展和延伸,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的只能是作者、作品的介绍或部分内容的梗概,还应在课外阅读整本书。
B.鉴赏美文。
初中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有限,所以应在日常教学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阅读,如鲁迅的《朝花夕拾》,朱自清的《朱自清散文集》,冰心的《繁星》、《春水》等,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C.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班级的课外阅读氛围是可以营造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美文赏析” 兴趣组。
我要求学生从家中尽可能地拿课外书到班级和同学相互交换看,也指导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给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提供条件。
(2)举行读书汇报会。
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汇报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3)结合大课间进行影视对比阅读。
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影片,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探究鉴赏能力。
总之,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而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并树立起信心,自觉拓展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韦淑红)
我认为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勇于探究,乐于探究。若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效果会更好。下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让学生在节假日中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往往是在课后。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让学生阅读,这时学生会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可布置学生具体可行的阅读内容。当然家长督促和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阅读效果会更好。
在2013年暑假前,我要求学生在假期中认真阅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多部名著。开学后, 9月24日,我对八年级(30)、(31)两班127名学生,就这两部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情况如下:
1.在暑假认真读完这两部著作的有70人,阅读人数占55%。粗略阅读的有57人,阅读人数占45%。
2.写了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有101人,占78%。
3.做摘抄的有14人,占11%。
4.做相关习题册上练习题的有26人,占25%。
5.除了要求看的名著外,78%的学生又自己看了其他名著。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完成效果很好,也从中看出学生对阅读很感兴趣。2013年9月25日,我同样又对上面的127名学生就阅读这本名著过程中家长监督情况进行调查,由此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他们家长所起的作用很大。
1.在父母监督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的有80人,占人数的63%。
2.在父母只是督促学习,没有明确要求读何内容的情况下,阅读名著的有22人,占17%。
3.没有父母和家人督促,自觉阅读的有25人,占20%。
由此看出,学生在课外能否积极主动阅读与家长有一定关系,家长的督促和提醒,更有助于学生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阅读作业。
二、科学阅读对良好阅读习惯养成更有效
1.科学有效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
“得法于内,运用于外”既是学习的规律,也是目的。不过,现在的学生可看的东西太多了,对文质兼美的名篇、名著,很少学生能够愿意静下心来读,更不用说探究性阅读了。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最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抓住课堂教学。
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探究兴趣。教师应当适当做一些拓展和延伸,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的只能是作者、作品的介绍或部分内容的梗概,还应在课外阅读整本书。
B.鉴赏美文。
初中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有限,所以应在日常教学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阅读,如鲁迅的《朝花夕拾》,朱自清的《朱自清散文集》,冰心的《繁星》、《春水》等,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C.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班级的课外阅读氛围是可以营造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美文赏析” 兴趣组。
我要求学生从家中尽可能地拿课外书到班级和同学相互交换看,也指导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给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提供条件。
(2)举行读书汇报会。
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汇报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3)结合大课间进行影视对比阅读。
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影片,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探究鉴赏能力。
总之,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而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并树立起信心,自觉拓展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