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北省2008年开始大规模选聘大学生“村官”,黄冈地区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响应这一号召,在两年时间之内选聘了202名大学生“村官”,黄冈地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是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前提的,黄冈是个农业大市,当地经济的发展呼唤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安营扎寨。笔者通过在黄冈地区为期一年的社会调研,发现这一举措收获颇丰,这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做出了无悔的选择,在和学校环境迥异的农村里埋头苦干,展现了别样的青春和活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发展面貌,实现了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就业;选聘
伴随着各地大学生“村官”工作轰轰烈烈的进行,我们驻足回首,发现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转型和新农村建设的强烈呼唤下诞生的。
一、大学生“村官”就业策略提出的社会背景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城市就业日益高涨的压力,大学毕业生在城市立足越来越困难,我们放眼广大的农村,才发现这里也是一片热土,而且国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正逐年增加投资,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和一些民用企业纷纷到农村安家落户,“农村已经开始凸显为利润洼地。”①大学生“村官”的就业策略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搭建起了新农村建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桥梁。“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十一五’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需要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强公共事业建设外,最关键的是人才。”②大学毕业生把就业的目光投向农村,是大势所趋。
从1995年江苏省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率先开始招聘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村担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就业策略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声势浩大的展开。后来海南省、广州市天河区、河南省鹤壁市、河北省邢台市都展开了探索。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计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各地纷纷启动大学生“村官”就业工程。中组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式转入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③
二、黄冈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需求的关联
黄冈是个农业大市,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的市政建设明显滞后。下大力气发展广大农村的经济,以此来实现黄冈的全面发展。而推进大学生“村官”工程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1.新农村建设呼唤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进入农村担任“村官”,“促进了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搭建了农村人才高地。”④当前我国农村实用性人才匮乏,农民不仅缺技术、缺服务,而且也缺教育、缺引导。以黄冈地区为例,许多农村现实并不容乐观。“不说一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尚不知何为新农村建设(或听说过,并不见什么行动),更不知‘武汉城市圈对接’;就是郊区近郊的农村,也远没有宣传和发动起来。有些村领导开完会到此为止,老百姓也认为外出打份工,赚几个现钱更实惠。”⑤有些村从十几岁到几十岁的男女,绝大部分到相对比较近的上海打工,使得不少地方田地荒芜,村落冷清。出外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多数,很多农村的孩子初中毕业了就不再上学,大部分在外面的建筑工地务工,技术含量低。而且绝大部份农民工很少有人考虑到,也无力做到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技术,或利用打工学到的经验和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改变家乡的面貌。中年农民工他们赚回的钱多半是作家里老小的生活费、教育费,情况好点的可以建座楼房。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则打算是筹钱建楼房结婚成家。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英山县、浠水县、红安县等很多农村都小楼林立,远处乍一看还以为是小城镇居住区,实际上他们建造楼房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东一栋西一栋;新房子建起来了,婚姻稳定下来了,依然是夫妇一起在外面打工,家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经济状况却一点都没有改变,根本谈不上开展新农村建设来致富。针对目前黄冈农村的现状,要彻底改变农村的面貌,必须解决农村人才极度缺乏的问题。但是完全靠市场驱动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农村似乎又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通过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搭建了通向农村的人才桥梁,这不仅缓解了人才结构性矛盾,也优化了城乡人才配置。
在这方面,省内的宜昌地区开创了湖北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先河,为黄冈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06年以来,宜昌市远安县、伍家岗区、点军区先后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22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宜昌市点军区是湖北省最早一批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并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地区。该区两组数据显示,2006年底,点军区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7岁,46%的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闲置与基层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在经过认真调研分析之后,点军区从83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公开招考了10名“村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大学生“村官”的加入让10个村的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4.42岁,文化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6年,远安县认真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在实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锻炼青年大学生“双赢”格局上探索出了新的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学生“村官”用所学专长,指导各村新建袋料食用菌、柑橘、桑蚕等产业基地15个,开展特色培训12期,培训农民群众近万人次,并帮助建沼气池,成立各种公益事业协会12个。当地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安心基层,思想稳定,工作积极,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伍家岗区的3名大学生“村官”一直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青春活力,在2008年8月该区第七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2名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进入村“两委”班子,实现了选聘生不仅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分管某些工作,而且还要进入班子全程参与村“两委”决策的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工作的开展。
这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村官”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来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80%是农业人口的黄冈市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面镜子。
2.大学生“村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人才的匮乏
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是我国基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执政能力强、善于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村官队伍。“黄冈的农村干部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是年龄老化、简单粗暴、凭主观意识办事,甚至带有强烈的家族色彩。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观念意识、执政能力等,普遍达不到村民的要求,”⑥致使黄冈地区偏远贫穷的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要改变这一现状,培养一支真正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黄冈地区通过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为农村集聚了一批熟悉农业、林业、水利、养殖、加工、信息技术、法律、教育等方面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过实践锻炼,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农村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好项目的示范者和先进文化的引导者。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知识、新观念,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而且使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⑦明显看出,尽管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实际事务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但自2008年黄冈选聘大学生“村官”以来,大学生们利用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且朝气蓬勃,富有创造力的优势,有效弥补了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在知识和活力方面存在的缺陷,为农村领导班子增添新的生机,解决农民致富的智力“短板”难题。
“现代农村建设早已超出传统耕作范畴,面临发展特色经济以及拆迁征地,环保普法等各种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⑧基于这样的现实条件,新农村建设呼唤大学生“学以致用,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办实事,将理论知识用以指导农民生产实践以及化解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⑨武穴市和团风县很多农民认为大学生“村官”有文化、有知识,而且没有做派,正是农村所需要的。黄冈市委组织部的王同志谈到“通过两年多的实践锻炼,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已经在村级组织里挑起了大梁、唱起了主角。这些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工作当中,引导我们广大的农民朋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带领农民搞反季种菜、畜牧饲养、上网销售,让农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用新观念务农、新技术种田、新产业致富、新门路挣钱的甜头。”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丰富了农村基层人才库。
参考文献:
[1]湖北统计年鉴2009(中英文对照)[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8月.
[2]黄冈统计年鉴2009[M].统计局,2009.9.
[3]黄冈地区概况[M].黄冈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2-6-1.
[4]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N].中办发〔2005〕18号,人事部网站,2005年6月29.
[5]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N].(组通字〔2009〕61号)新华网,2009年5月11日.
[6]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7]傅进军.大学生就业促进与职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探索与实践—在首届中国新农村建设与合作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Z].河南新农网,2009年10月29日.
[9]董宏君.中组部:五年选聘十万大学生到村任职[EB/OL].
[10]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年第1期.
[11]郭杏芳,胡燕.论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黄冈市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17卷第3期,2008年6月.
[12]朱云峰.农民对大学生村官有“三盼”[N].三峡商报,20090325期.
注释:
①海大学子赴北京“大学生村官调研团”:《大学生“村官调研实践报告》,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实践网,2009
年9月10号.
②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探索与实践—在首届中国新农村建设与合作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河南新农网,2009年10月29日.
③董宏君:《中组部:五年选聘十万大学生到村任职》[EB/OL].
④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州学刊》,2009年第1期.
⑤郭杏芳,胡燕:《论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黄冈市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17卷第3期,2008年6月.
⑥此资料来源于笔者对英山县河南畈村、板塘坳村、浠水县河东街村村民的访谈,2009年12月.
⑦此资料来源于笔者对黄冈市人民政府、红安县、蕲春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访谈,2010年1月.
⑧朱云峰:《农民对大学生村官有“三盼”》,《三峡商报》,20090325期.
⑨朱云峰:《农民对大学生村官有“三盼”》,《三峡商报》,20090325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就业;选聘
伴随着各地大学生“村官”工作轰轰烈烈的进行,我们驻足回首,发现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转型和新农村建设的强烈呼唤下诞生的。
一、大学生“村官”就业策略提出的社会背景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城市就业日益高涨的压力,大学毕业生在城市立足越来越困难,我们放眼广大的农村,才发现这里也是一片热土,而且国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正逐年增加投资,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和一些民用企业纷纷到农村安家落户,“农村已经开始凸显为利润洼地。”①大学生“村官”的就业策略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搭建起了新农村建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桥梁。“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十一五’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需要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强公共事业建设外,最关键的是人才。”②大学毕业生把就业的目光投向农村,是大势所趋。
从1995年江苏省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率先开始招聘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村担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就业策略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声势浩大的展开。后来海南省、广州市天河区、河南省鹤壁市、河北省邢台市都展开了探索。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计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各地纷纷启动大学生“村官”就业工程。中组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式转入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③
二、黄冈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需求的关联
黄冈是个农业大市,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的市政建设明显滞后。下大力气发展广大农村的经济,以此来实现黄冈的全面发展。而推进大学生“村官”工程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1.新农村建设呼唤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进入农村担任“村官”,“促进了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搭建了农村人才高地。”④当前我国农村实用性人才匮乏,农民不仅缺技术、缺服务,而且也缺教育、缺引导。以黄冈地区为例,许多农村现实并不容乐观。“不说一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尚不知何为新农村建设(或听说过,并不见什么行动),更不知‘武汉城市圈对接’;就是郊区近郊的农村,也远没有宣传和发动起来。有些村领导开完会到此为止,老百姓也认为外出打份工,赚几个现钱更实惠。”⑤有些村从十几岁到几十岁的男女,绝大部分到相对比较近的上海打工,使得不少地方田地荒芜,村落冷清。出外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多数,很多农村的孩子初中毕业了就不再上学,大部分在外面的建筑工地务工,技术含量低。而且绝大部份农民工很少有人考虑到,也无力做到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技术,或利用打工学到的经验和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改变家乡的面貌。中年农民工他们赚回的钱多半是作家里老小的生活费、教育费,情况好点的可以建座楼房。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则打算是筹钱建楼房结婚成家。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英山县、浠水县、红安县等很多农村都小楼林立,远处乍一看还以为是小城镇居住区,实际上他们建造楼房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东一栋西一栋;新房子建起来了,婚姻稳定下来了,依然是夫妇一起在外面打工,家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经济状况却一点都没有改变,根本谈不上开展新农村建设来致富。针对目前黄冈农村的现状,要彻底改变农村的面貌,必须解决农村人才极度缺乏的问题。但是完全靠市场驱动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农村似乎又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通过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搭建了通向农村的人才桥梁,这不仅缓解了人才结构性矛盾,也优化了城乡人才配置。
在这方面,省内的宜昌地区开创了湖北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先河,为黄冈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06年以来,宜昌市远安县、伍家岗区、点军区先后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22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宜昌市点军区是湖北省最早一批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并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地区。该区两组数据显示,2006年底,点军区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7岁,46%的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闲置与基层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在经过认真调研分析之后,点军区从83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公开招考了10名“村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大学生“村官”的加入让10个村的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4.42岁,文化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6年,远安县认真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在实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锻炼青年大学生“双赢”格局上探索出了新的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学生“村官”用所学专长,指导各村新建袋料食用菌、柑橘、桑蚕等产业基地15个,开展特色培训12期,培训农民群众近万人次,并帮助建沼气池,成立各种公益事业协会12个。当地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安心基层,思想稳定,工作积极,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伍家岗区的3名大学生“村官”一直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青春活力,在2008年8月该区第七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2名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进入村“两委”班子,实现了选聘生不仅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分管某些工作,而且还要进入班子全程参与村“两委”决策的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工作的开展。
这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村官”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来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80%是农业人口的黄冈市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面镜子。
2.大学生“村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人才的匮乏
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是我国基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执政能力强、善于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村官队伍。“黄冈的农村干部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是年龄老化、简单粗暴、凭主观意识办事,甚至带有强烈的家族色彩。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观念意识、执政能力等,普遍达不到村民的要求,”⑥致使黄冈地区偏远贫穷的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要改变这一现状,培养一支真正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黄冈地区通过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为农村集聚了一批熟悉农业、林业、水利、养殖、加工、信息技术、法律、教育等方面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过实践锻炼,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农村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好项目的示范者和先进文化的引导者。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知识、新观念,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而且使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⑦明显看出,尽管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实际事务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但自2008年黄冈选聘大学生“村官”以来,大学生们利用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且朝气蓬勃,富有创造力的优势,有效弥补了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在知识和活力方面存在的缺陷,为农村领导班子增添新的生机,解决农民致富的智力“短板”难题。
“现代农村建设早已超出传统耕作范畴,面临发展特色经济以及拆迁征地,环保普法等各种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⑧基于这样的现实条件,新农村建设呼唤大学生“学以致用,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办实事,将理论知识用以指导农民生产实践以及化解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⑨武穴市和团风县很多农民认为大学生“村官”有文化、有知识,而且没有做派,正是农村所需要的。黄冈市委组织部的王同志谈到“通过两年多的实践锻炼,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已经在村级组织里挑起了大梁、唱起了主角。这些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工作当中,引导我们广大的农民朋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带领农民搞反季种菜、畜牧饲养、上网销售,让农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用新观念务农、新技术种田、新产业致富、新门路挣钱的甜头。”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丰富了农村基层人才库。
参考文献:
[1]湖北统计年鉴2009(中英文对照)[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8月.
[2]黄冈统计年鉴2009[M].统计局,2009.9.
[3]黄冈地区概况[M].黄冈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2-6-1.
[4]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N].中办发〔2005〕18号,人事部网站,2005年6月29.
[5]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N].(组通字〔2009〕61号)新华网,2009年5月11日.
[6]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7]傅进军.大学生就业促进与职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探索与实践—在首届中国新农村建设与合作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Z].河南新农网,2009年10月29日.
[9]董宏君.中组部:五年选聘十万大学生到村任职[EB/OL].
[10]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年第1期.
[11]郭杏芳,胡燕.论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黄冈市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17卷第3期,2008年6月.
[12]朱云峰.农民对大学生村官有“三盼”[N].三峡商报,20090325期.
注释:
①海大学子赴北京“大学生村官调研团”:《大学生“村官调研实践报告》,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实践网,2009
年9月10号.
②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探索与实践—在首届中国新农村建设与合作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河南新农网,2009年10月29日.
③董宏君:《中组部:五年选聘十万大学生到村任职》[EB/OL].
④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州学刊》,2009年第1期.
⑤郭杏芳,胡燕:《论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黄冈市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17卷第3期,2008年6月.
⑥此资料来源于笔者对英山县河南畈村、板塘坳村、浠水县河东街村村民的访谈,2009年12月.
⑦此资料来源于笔者对黄冈市人民政府、红安县、蕲春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访谈,2010年1月.
⑧朱云峰:《农民对大学生村官有“三盼”》,《三峡商报》,20090325期.
⑨朱云峰:《农民对大学生村官有“三盼”》,《三峡商报》,200903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