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4年2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一审以494票赞成、36票反对和31票缺席的结果通过了“面纱头巾法”,禁止女学生在公立初中和高中学校佩戴伊斯兰头巾,同时强迫学生摘除大十字架和犹太人的小帽等具有明显宗教标志的服饰。不过,这一法案不适用于私立中学,也不适用于海外的法语学校。该法案将于2004年9月正式实施。 法国有关方面认为,在学校等公共场合佩戴明显的宗教饰物,是一种宗教信仰的过度张扬,也是将宗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2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一审以494票赞成、36票反对和31票缺席的结果通过了“面纱头巾法”,禁止女学生在公立初中和高中学校佩戴伊斯兰头巾,同时强迫学生摘除大十字架和犹太人的小帽等具有明显宗教标志的服饰。不过,这一法案不适用于私立中学,也不适用于海外的法语学校。该法案将于2004年9月正式实施。
法国有关方面认为,在学校等公共场合佩戴明显的宗教饰物,是一种宗教信仰的过度张扬,也是将宗教习俗在现代世俗社会有意或无意地强制传播,这有悖于现代文明。另外,法国的主流宗教是天主教,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十字架、《圣经》、祷告等都不得在学校出现;穆斯林作为一个具有明显宗教标志的群体,他们与宗教相关的言行也应在法律的管辖范围之内。
反对者也自有他们的立场。有的穆斯林和民权组织认为,自1789年《人权宣言》公布以来,法国就赋予人民宗教信仰的自由,穆斯林女性有权决定自己是否戴头巾,因为戴头巾并没有妨碍他人,也没有影响其他人改变信仰。
可见,反对者与支持者之间存在两个分歧。一是民主与自由之争,二是世俗与宗教之争。
法国的世俗化进程不是和平的牧歌,它充满着艰辛,也伴随着各种意见和人群之间的妥协。直到进入20世纪后,法国才完全实现了政教分离。宗教不断受到世俗政治权力的打压、排挤、限制,渐渐退出政治舞台。世俗政治对宗教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的干预是有历史延续性的。这就是法国发生头巾法事件的深刻历史原因。
19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考察了美国之后,曾经作过一个对比:“在法国,我看到宗教精神与自由精神几乎总是背道而驰的;而在美国,我却发现两者是紧密配合,共同统治着一个国家的。”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问题仍然相当尖锐。作为民主发源地的法国,仍然在宗教自由与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
据统计,法国6000万人口中有约500万穆斯林,伊斯兰教显然已经是仅次于天主教的法国第二大宗教。但是,对大多数法国原住民而言,接受这一现实却非常不易。
法国的穆斯林移民大多来自北非和黑非洲的法国前殖民地。移民早期,北非人即使被给予法国国籍,也不被视为法国公民,除非他们宣布放弃伊斯兰教。二战后是穆斯林移民法国的高峰。1989年,几名戴伊斯兰头巾的女学生被禁止入校,引起穆斯林社会的强烈抗议,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伊斯兰教头巾”事件。伊斯兰教的到来激发了法国社会长期以来在世俗政治表面下酝酿着的古老的宗教激情。
概括而言,法国主流社会与穆斯林少数派之间的关系,就是世俗主义与新的外来宗教之间的关系。作为少数派别的穆斯林要想真正融入法国社会,要过的第一关就是世俗主义!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对这段历史一个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沿着他的思路,西方人普遍认为,伊斯兰教是不安定的穆斯林地区暴力频仍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这种论调充满了西方式的偏见。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政治中的思潮往往影响到对国内问题的理解。9.11后,欧洲国家作为美国的战略盟友和穆斯林移民众多的地区,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诸如限制新建清真寺,穆斯林周五聚礼日的宣讲要用当地语言,或将宣讲稿预先呈报审查,等等。一些穆斯林国家也认为,法国政府的作法是向美国单边主义屈从的结果。
全球化趋势意味着全球联系的加强和多元的并存。西方价值观尽管影响深远,但各民族、各文明的悠久传统不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被统统“化”掉!不承认这一点,就是否定文化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走向多元的时代。
其他文献
处理领事保护案件的基本要求是反应迅速、措施得当,归根到底,都要以海外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领事工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 3月14日,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市郊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无情地吞噬了28人的生命,其中包括九名中国人。事发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十分关注,并向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遇难者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
开放档案的本质是肯定了公民对涉及到国家重大利益的事情有知情权,因为它们关系到公民的利益,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外交以人为本这个原则的提出很重要,等于树立了一面旗帜。敢于亮出这面旗帜就不容易,因为大家就拿这个衡量政府的行为、领导人的行为,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这种变化是积极的,它的方向与中国社会进步的方向是一致的。 进步:对外开放外交档案 外交工作有其特殊性。首先,它影响到国家荣誉和
频频发难为哪般 中国加入WTO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并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有所改善。2002年中国全年对美贸易顺差达到了创记录的427亿美元。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中美贸易额达464.2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184.5亿美元,同比增长31.9%;而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今年1~4月美中贸易额为512.4亿美元,其中美对华进口426.8亿美元,对华出口85.6亿美元,贸易逆差
9.11事件后,美国认为世界进入一个新时代———“后后冷战时代”,标志是美国面临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大概也是去年这个时候,我曾以“9.11之后的美国及中美关系”为题做了一个讲话。很快这一年又过去了,应该说,国际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复杂的变化,而最重要的令人关注的事件就是伊拉克战争。我今天想谈的题目就是“伊拉克战争和美国”。主要想从更大的国际背景来看这场战争,以及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战略趋向有什么影
3月14日,西班牙在3.11爆炸案发生的第四天举行大选。投票结果显示,执政的人民党得票率37.6%,工人社会党42.8%,执政党在取得诸多政绩的情况下无可挽回地下台,首相何塞·玛丽亚·阿斯纳尔也黯然离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几何时,这位有着浓密胡须、犀利目光、略显矮小身材的西班牙政治家,借“改良的中间主义”主张和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在欧洲政治舞台傲视群雄。 阿斯纳尔1953年2月25日生于马
欧元的命运除了取决于欧元区本身,还取决于美国和国际间的相互协调。过去,国际货币体系协调的决定权主要集中在欧美手中,现在却少不了亚洲的参与。 2003年,国际金融领域让人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欧元板块与美元板块的激烈碰撞,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欧元与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人们对欧元未来命运的关心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中欧
“失去十年”后又“失去五年” 编者按:海地旋风般的政局变化让人们再度关注拉美这个曾一度“欣欣向荣”、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爆发危机的地区。是什么原因使拉美至今都没能走出“无间暗道”的尽头? 在1997年那会儿,谁也不会怀疑拉美像东亚一样成为经济高速增长、赶超美欧的明日之星,因为这一年拉美所有国家的经济都出现正增长,整个地区平均增长率为5.3%,这不仅是本地区25年的最好年景,而且在全世
3月12日,韩国国会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卢武铉动议案。之后,卢武铉的总统权力被暂停,由国务总理高建代理。 一语酿灾祸 3月12日,韩国国会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卢武铉动议案。之后,卢武铉的总统权力被暂停,由国务总理高建代理。这是韩国56年宪政史上第五次总统权限在任期内被停止,但总统遭到弹劾尚属首次。这一事件震惊了韩国社会,也引起国际间的广泛关注。 此次弹劾案的导火索是卢
时下有种误解,好像“安乐死”是在鼓励放弃生命。安乐死一词源出希腊文Euthanasia,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原意是指在人类主观外力的作用下安然告别人世。安乐死的对象应该是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其使命是完成一个没有或尽量减少痛苦的死亡形式并赋予终极的死亡以尊严和安详。这里,“死亡”被理解为逐渐从量变到质变的丧失蜕变过程。因此,安乐死是在痛苦的死亡已经发生、生命的价值基本丧失的情形下卫护生命
组织这次讨论,是对近来亚洲东部一系列国家政治演进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连续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决定的。韩国政坛的动荡和卢武铉总统的困境,当政22年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带领本国经历了冷战、后冷战和全球化时代的洗礼后走下政治舞台,菲律宾在时隔十几年后于今年7月再次发生尽管是不成气候的兵变,柬埔寨大选后出现长达三个月的政治僵局,还有印度尼西亚在经历了六年“民主化”进程后依然动荡无序…… 这些现象是孤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