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址是人们情有独锺的事物,从古至今,历久不衰。人们在这里发思古之幽情,抒当世之壮怀,立将来之志向;既陶情适意,又立志扬眉。因为遗址给人们的感官是直接的,使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遗址博物馆的观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古迹遗址是无言的历史,凝重的艺术,智慧的滥煬;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青少年服务,为国家民族服务,是我们每一个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责。现就如何发挥遗址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利用遗址博物馆的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遗址博物馆所反映的古代文明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感性认识的材料。因为各类遗址博物馆本身就是一部物化了的民族历史,从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秦兵马俑遗址;从秦始皇陵、南越王汉墓到武则天乾陵、明十三陵,无不反映出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人们到这些地方参观、考察、研究,必然为我们的祖国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增加民族自信心、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
博物馆的核心功能是教育。遗址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一样,具有其教育功能。它所服务的对象包括社会各阶层,是一个非强制性、非固定的群体。在这些群体中,青少年的数量最多,我国的大中小学,加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合计有两亿人,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1/5。面对众多的青少年朋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遗址博物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中央提出“三贴近”的要求,正是对博物馆服务社会和社会发展、行使教育职责的具体指导,要求博物馆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遗址博物馆应该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将“三贴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遗址博物馆工作者应设身处地的为青少年着想,把自己当成一个青少年去想青少年所想,仔细地去研究和了解青少年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青少年对那些方面满意,对那些方面不满意;青少年有哪些新的建议及要求等等,以此来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为社会及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针对青少年特点,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遗址博物馆具有特殊的优势。因为遗址博物馆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直观性。青少年在这里看到的遗址和文物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在书本上学到的不仅有神秘感,而且缺乏直感。二是可信性。虽然中国古籍浩如烟海,但是由于历史学家的局限性,史书上难免记载偏颇,因此借助实实在在的文物和遗址可以弥补史书的局限性,也填补了史学研究中的空白。三是趣味性。不少的青少年朋友在学校虽然看了不少史书,学了不少历史知识,但对参观历史类遗址博物馆仍然很有兴趣,因为博物馆除了具有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还有博物馆中陈列留下来的深刻印象。
遗址博物馆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可以开展很多具有社会影响的活动,如到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巡回展出、有奖征文活动、举办中学生电视演讲比赛等等,加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的信念。
针对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关心青少年,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未来,就是关心我们民族的未来,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他们今日的思想、文化素养将决定着祖国明日的命运。
二、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发挥遗址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
遗址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教育功能比一般的博物馆要广泛一些,这是因为遗址博物馆不但同一般博物馆一样拥有文物,而且还拥有文物出土的遗址。文物直接在遗址上陈列展览,使观众及青少年在遗址中更具有深切的历史感,更容易受到环境的感染,而见景生情。
陈列是博物馆实施其宣传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遗址博物馆的最优展品就是陈列,它要将遗址及遗址中的出土文物,以最简明最优美的形式,引人入胜地展示出来,让观众及青少年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看后有启示,有收获。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是可塑性强、好奇心重、喜欢动手,在这里还可以有些趣味性的辅助设计,如可以触摸展品、实验考古等,增加趣味性和故事情节,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比如在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青少年朋友就可以看到陪葬车马坑及国君墓葬当时发掘现场,并且可以触摸展品洛阳铲。从而更好地理解周代诸侯生前奢华的场景。陈列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触摸屏导览系统,向青少年朋友介绍遗址博物馆的整体布局、典型文物和重要遗迹的简要介绍。还有在遗址周边,设计一些放大的图片,向青少年朋友说明这些图片在遗址中的位置。
讲解也要考虑到青少年的需求,有的放失,可长可短。青少年参观一般是为了配合课堂教育,他们生性好动,思维活跃。在对他们进行讲解时,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善于引导和提问,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以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形象化的语言,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启发他们的联想力,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样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同时也使他们感到遗址博物馆确实是一种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的机构,学生的“第二学堂”。
遗址博物馆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针对青少年制作一些影音制品,在博物馆内设立影像厅,播放其产品,吸引青少年来这里参观,还可以制作一些与博物馆有关的纪念品、玩具,让青少年朋友既可以学习,又可以玩耍。
三、结合遗址周围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成语典故,增强遗址博物馆教育的功能。
遗址总是伴随着曾经的辉煌或者悲壮而存在,总是在人们引以为戒或引以为豪中为人们所熟知而传颂,它不断地开启着人们的智慧,荡涤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或“念往事之不可留,知来者之犹可追,”而发奋图强。一个遗址,就是一部历史,就是一个文明,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幅画卷,就是一个学说,就是一个命题。对青少年来说,只要你能旁征博引,佐古证今,或声情并茂,或幽默诙谐,就一定能够达到抛砖引玉、曲径通幽的教育效果。
结合三门峡遗址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虢国博物馆讲虢国的历史,讲虢国和周的渊源,讲“假虞灭虢”之计,明“唇亡齿寒”的道理,讲謇叔,讲百里奚的故事,明做人的道理;还可以在灵宝函谷关讲老子的“道德经”,讲“鸡鸣狗盗”的典故,在陕州城遗址讲召公,讲“周召共和”,讲“甘棠遗爱”,看“分陕石”……。
综上所述,遗址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这一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遗址博物馆的现状不容乐观,其数量少,文物暴露在外急需保护等问题也很突出。遗址博物馆的校外教育活动开展的还很不够,不少遗址博物馆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没有开展什么活动。即或开展了这一活动的遗址博物馆,也大都没有制度化、经常化,活动形式还比较简单,活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未来,遗址博物馆一定能冲破重重障碍,健康发展,为青少年教育乃至公众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遗址博物馆的观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古迹遗址是无言的历史,凝重的艺术,智慧的滥煬;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青少年服务,为国家民族服务,是我们每一个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责。现就如何发挥遗址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利用遗址博物馆的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遗址博物馆所反映的古代文明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感性认识的材料。因为各类遗址博物馆本身就是一部物化了的民族历史,从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秦兵马俑遗址;从秦始皇陵、南越王汉墓到武则天乾陵、明十三陵,无不反映出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人们到这些地方参观、考察、研究,必然为我们的祖国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增加民族自信心、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
博物馆的核心功能是教育。遗址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一样,具有其教育功能。它所服务的对象包括社会各阶层,是一个非强制性、非固定的群体。在这些群体中,青少年的数量最多,我国的大中小学,加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合计有两亿人,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1/5。面对众多的青少年朋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遗址博物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中央提出“三贴近”的要求,正是对博物馆服务社会和社会发展、行使教育职责的具体指导,要求博物馆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遗址博物馆应该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将“三贴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遗址博物馆工作者应设身处地的为青少年着想,把自己当成一个青少年去想青少年所想,仔细地去研究和了解青少年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青少年对那些方面满意,对那些方面不满意;青少年有哪些新的建议及要求等等,以此来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为社会及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针对青少年特点,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遗址博物馆具有特殊的优势。因为遗址博物馆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直观性。青少年在这里看到的遗址和文物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在书本上学到的不仅有神秘感,而且缺乏直感。二是可信性。虽然中国古籍浩如烟海,但是由于历史学家的局限性,史书上难免记载偏颇,因此借助实实在在的文物和遗址可以弥补史书的局限性,也填补了史学研究中的空白。三是趣味性。不少的青少年朋友在学校虽然看了不少史书,学了不少历史知识,但对参观历史类遗址博物馆仍然很有兴趣,因为博物馆除了具有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还有博物馆中陈列留下来的深刻印象。
遗址博物馆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可以开展很多具有社会影响的活动,如到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巡回展出、有奖征文活动、举办中学生电视演讲比赛等等,加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的信念。
针对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关心青少年,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未来,就是关心我们民族的未来,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他们今日的思想、文化素养将决定着祖国明日的命运。
二、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发挥遗址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
遗址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教育功能比一般的博物馆要广泛一些,这是因为遗址博物馆不但同一般博物馆一样拥有文物,而且还拥有文物出土的遗址。文物直接在遗址上陈列展览,使观众及青少年在遗址中更具有深切的历史感,更容易受到环境的感染,而见景生情。
陈列是博物馆实施其宣传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遗址博物馆的最优展品就是陈列,它要将遗址及遗址中的出土文物,以最简明最优美的形式,引人入胜地展示出来,让观众及青少年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看后有启示,有收获。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是可塑性强、好奇心重、喜欢动手,在这里还可以有些趣味性的辅助设计,如可以触摸展品、实验考古等,增加趣味性和故事情节,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比如在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青少年朋友就可以看到陪葬车马坑及国君墓葬当时发掘现场,并且可以触摸展品洛阳铲。从而更好地理解周代诸侯生前奢华的场景。陈列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触摸屏导览系统,向青少年朋友介绍遗址博物馆的整体布局、典型文物和重要遗迹的简要介绍。还有在遗址周边,设计一些放大的图片,向青少年朋友说明这些图片在遗址中的位置。
讲解也要考虑到青少年的需求,有的放失,可长可短。青少年参观一般是为了配合课堂教育,他们生性好动,思维活跃。在对他们进行讲解时,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善于引导和提问,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以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形象化的语言,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启发他们的联想力,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样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同时也使他们感到遗址博物馆确实是一种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的机构,学生的“第二学堂”。
遗址博物馆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针对青少年制作一些影音制品,在博物馆内设立影像厅,播放其产品,吸引青少年来这里参观,还可以制作一些与博物馆有关的纪念品、玩具,让青少年朋友既可以学习,又可以玩耍。
三、结合遗址周围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成语典故,增强遗址博物馆教育的功能。
遗址总是伴随着曾经的辉煌或者悲壮而存在,总是在人们引以为戒或引以为豪中为人们所熟知而传颂,它不断地开启着人们的智慧,荡涤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或“念往事之不可留,知来者之犹可追,”而发奋图强。一个遗址,就是一部历史,就是一个文明,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幅画卷,就是一个学说,就是一个命题。对青少年来说,只要你能旁征博引,佐古证今,或声情并茂,或幽默诙谐,就一定能够达到抛砖引玉、曲径通幽的教育效果。
结合三门峡遗址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虢国博物馆讲虢国的历史,讲虢国和周的渊源,讲“假虞灭虢”之计,明“唇亡齿寒”的道理,讲謇叔,讲百里奚的故事,明做人的道理;还可以在灵宝函谷关讲老子的“道德经”,讲“鸡鸣狗盗”的典故,在陕州城遗址讲召公,讲“周召共和”,讲“甘棠遗爱”,看“分陕石”……。
综上所述,遗址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这一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遗址博物馆的现状不容乐观,其数量少,文物暴露在外急需保护等问题也很突出。遗址博物馆的校外教育活动开展的还很不够,不少遗址博物馆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没有开展什么活动。即或开展了这一活动的遗址博物馆,也大都没有制度化、经常化,活动形式还比较简单,活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未来,遗址博物馆一定能冲破重重障碍,健康发展,为青少年教育乃至公众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