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实现语文课堂高效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e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这个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促使教学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生交流互动因而课堂上不再沉闷,教学手段丰富多变因而课堂上不再单调。但是,往往是待热闹散尽,只落得“一片茫然”。形与声的喧嚣,并没有起到丰富学识、增强能力、提升素质的作用。
  探究课堂低效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问题设置过浅或无序,因而没有训练学生能力的功效;偏离学科的主旨,致使学生的兴趣游移;教师信息传达芜杂、零碎,导致学生思维紊乱;热衷于以直观的形式替换文本,学生主动摄取和揣悟的过程被省略;教师充当“主角”,忙得“满面油汗”,挤占了学生施展才思的空间,师生难以实现智慧的和谐共振。
  45分钟的课堂就像是包蕴滋养潜能的沃土,任由种子的原生态生长,或“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的方式都是耕耘者浪费沃土资源的行为,其结果是徒见其纷纷闹闹,产出尽是歪瓜裂枣。
  教师的“主导”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因素。高效课堂需要一个教师的激情,但不能把这种激情庸俗地理解为类似于“快乐大本营”式的热闹,而是凭借教师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学情的了如指掌,课堂节奏的娴熟调控,对学科知识的透彻领悟,引导与传授语言的得当精辟。
  精心设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关键点切入,剥茧抽丝,带动课堂知识与能力的突破。这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俯视教材,揽全局而扼其吭。问题设置的精巧,不仅关乎知识重点的掌握、難点的突破,而且关乎学生兴趣的调动、思维的激发。其意义可谓大矣。比如赏析《哀江南》,设置问题可先提及诗歌鉴赏中情与景的关系,进而切入本篇中景的描写对于情的渲染、映衬作用,联系到景物描写的动静、虚实、对比等技巧,情的抒发显隐之辨等。可以说问题的设置仿佛是一个富有经验的导游,引领学生极尽曲径通幽之妙,渐行渐远,且行且深,犹不觉疲累。
  对课本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把对课本的研究作为积累与与揣悟的起点,由此发散思维,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的有效途径。若此,则需要教师“长袖善舞”,在课堂上根据知识点与能力点的需要,调动积累,扩展课堂容量,使文本内外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闺塾》中杜丽娘的一句台词“依注解书,学生自会,还需先生将那大意敷演一番”,道出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学生们通常厌倦一头扎进教材,在文本里摸爬滚打,想有所扩展又不敢逾矩,想归纳提炼却又理不清头序。正如苏轼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囿于教材的藩篱,内容势必单薄、零碎,谈何高效?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须凭借教师自身渊博的专业知识,胸中有丘壑,方可砌花园。还以《哀江南》赏析为例,如何通透理解本篇中的家国沦亡之痛?则可联系《诗经•王风•黍离》,然则昔盛今衰,沧桑变幻可共通矣;如何强化对虚与实映衬之妙的印象?则可联系《山房春事》中“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然则实写眼前之景而曲尽联想、遐思、顿悟之妙。
  课堂因教学内容的扩展而能让学生品尝“惊喜”,因思维的发散而具有超越学生心理预期的收获,教学的“高效”由此而生。
  课堂语言是完成引导、探究、传授的基本手段之一,语文课堂的语言表达,更具有教材的示范性,更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凭借。课堂语言平淡、含混、无序、无趣,长此以往,不仅失去了语言表达的示范作用,影响堂课的效率,而且会浇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语文课堂的语言是感性的,因感性而灵动。焕发着文辞固有的魅力。欣喜、沉郁、慷慨、悲怆等诸多情感融在言辞上,因而不再沉闷乏味;音韵跌宕顿挫,整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因而不再单调、枯燥;形象是思想的载体,意象纷至的语言,必然隽永而可感。再以《哀江南》赏析为例,引导学生体会“罢灯船端午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的冷落境地,教师析曰:端午时节,盛世之时,必然万人空巷,龙舟竞发,船号声、击鼓声、呐喊声交织,组成一幅节日盛况图景,重阳日,菊花开,登高处,秋色与人情皆美,然而昔日的热闹、惬意随故国沦亡而如风逝去,空留寂水、空山,这一些又都说明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故国沦亡,安定的生活失去依托,民生凋弊,生计艰难,何来闲情逸趣?冷落的现状正是生存艰难、心理惶恐的体现。
  语文课堂的语言也是理性的,因理性而缜密。由此及彼,因果相连,演绎归纳,诸多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因为追求缜密,故言语准确,少有偏颇;因为追求缜密,故言有理据,少有空虚。犹以《哀江南》赏析为例:“分析冷清的日落照,剩一树柳弯腰”中的“剩”,引导学生分析:“为何用‘剩’而不用‘有’‘见’等词,盖因‘剩’字为残存之意,意味曾是何种状态?“曾是绿柳如烟,列满长堤。”“为何只剩这一树?”“因兵燹故也。”“则此一剩字有何意味?”“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高效课堂靠教师经营而得,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离不开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师课堂精妙设问,对课本深入浅出的把握,课堂语言感性与理性兼有,就是发挥主导作用,经营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洗尽铅华,摒弃热闹的形式,实现智慧和谐共振,而赢得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在课程改革中处于关键地位。而且,对于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课堂活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以及新课标的实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探究活动的实施  1、环境。探究性学习和活动需要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历史课堂要改变旧有的师生角色,要由原来的历史教师“教”历
期刊
地理教学中有一个让教师纠结的问题:部分善良学生表现出狭隘的爱国主义倾向。一方面这些学生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另一方面对部分国家民族表现出仇视与幸灾乐祸。这需要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价值观,既要肯定其优点,又要指出认识的不足,勉励他们为国家而奋斗。同时教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学生的心理与环境入手,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如果地理教师对这种狭隘的思想不加以制止,容
期刊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设计了“单元学习评价表”,既注重了单元学习終结性评价,也注重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一、单元评价具体操作方法   1、自我评价。体能项目评价:先测试与学习项目有关的体能原始成绩,要求学生如实填入表中。单元学习结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同时,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加强听读训练,特别要增加泛读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对于许多外语学习者来说,阅读则是一种既沉闷又耗时的过程。因此,提高全体学生
期刊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近年来,我们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紧紧立足学校实际,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当前未成年人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规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突破口,通过营造氛围,丰富活动,强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提高认识,开发自驱  1、说理教育。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四个重要
期刊
内容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岀数学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得数学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味道。  关键词:数学 生活 工具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岀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
期刊
“课程资源”是现代课程论的一个概念,它指课程设计,编制可资借鉴的各类信息,诸如教育与心理学理论、学科教育理论、学科课程思想、学科知识系统以及学科研究与发展成果等;也包括教师实施课程教育可资利用的已有经验、成果、方案、流派、模式等。对于现代语文教育而言,语文课程资源还涉及与语文课程教育所要形成的语文素养机关的时空、领域、环境、文化积淀:“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已实施一年多了,但由于大量词汇量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用英语的兴趣,而兴趣是求知的向导,著名外语教学专家H.H.shem说,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J.H.Schuman甚至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在语文教学中运
期刊
所谓情商,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高效率的进行课堂教学。当然,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情商因素对智商因素的促进和补偿作用,教师要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