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贵在夯实基础。通过恰当的阅读引导,辅之以适度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打牢文言文基础,释解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打通学生由古入今、文言和现代汉语融会的通道,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基础;训练;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言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如学生基础差、兴趣低和教学时间安排不便等问题。
吕叔湘先生作出过这样的结论:“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种提法:一是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和典故;二是为了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三是为了接受文化遗产;四是为了写好白话文。” 时至今日,虽然文言教学的环境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先生当年“应该认真考虑的是二,三两种提法”的表态对我们研究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仍然是有所裨益的。
一、抓好基础
“为了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是吕先生所言的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字词基础正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在面向高中生特别是高一新生的教学中,应该不懈地抓实基础性的训练。
字词是文言文的基础。文言文字词的构成,除与现代文相同的常用字词外,还有为数不少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异形字和冷僻字词,这些都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拦路虎,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它们。
通假字是学生接触较早的一类字词。在高中阶段,通假字可以作为重点,但已不需要作为难点来强调了。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课文中古今异体字大量存在,使得通假字的认读存在障碍,学生很多时候分不清注释中“同”与“通”的区别。教师要充分强调这个问题。
此外,那些古今意义不断演变的异义字确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吕叔湘先生曾说过“难字固然要注意,常见的字更需要注意。常见的字大多数都不止一个意义,而这些字又常常有时代限制。不但不能用现代的字义去理解古书,并且同是古义也不能用后起的字义去理解时代在前的文字,特别要留意的是与习见的意义相近而又不同的意义。”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同是一个字词,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不同意义间的区别,不仅不能很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甚至可能会背离原意。
例如在高中课文《过秦论》中出现了“山东”一词,在秦汉时“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地区”,这要比我们现在理解的“山东省”范围要大得多;“关内”一词中的“关”指的是“函谷关”,而随后两千年来,文学作品中的“关”的含义却一直在变化。如果学生不能作出正确的判别,阅读和理解就会出现偏颇。
对于这些字词,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多查字典,多问老师,多做笔记。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夯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归类、比较、列表和调换等方法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准确意思。反复训练 “保”、“调”、“补”和“去”等方法,使之成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的技巧。
笔者所在的省在高考大纲中明确地提出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学生理解句子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学生在遇到一些疑难字词较多或句义难以把握的句子时,往往喜欢意译,这固然是应急的好办法,却容易养成惰性。从双基训练角度上说,要求学生在平时多重视逐字逐词的直译,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字词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对文言文与现代语句表达习惯的异同进行比较,让学生按语言表达规律实现古今意的准确转换,这对于学生的文言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裨益。
二、强化训练
练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在前期教学中,教师对于字词和诵读的重视性教学,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材料。如何迅速对这些养料加以消化、吸收和储存,教师合理安排练习的试题、方式以及训练的重点就至关重要了。
(一)要有准备。对于学生会出现什么情况,会提出哪些问题,哪些语句翻译起来有困难,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编制练习试题时才能有的放矢,抓好重点,突破难点。
(二)训练应该循序渐进,确保知识能得到系统化的梳理。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绝不能用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知识去应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整节课的时间做专项训练,使已学知识系统化,如可以做虚词或句式的专项训练和讲解。在教学中,笔者一般是利用整节课时间从字词句做专项练习。如在高二下学期学习选修课时,结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三个文言单元连续学习的实际,编排了6套专项训练题,对每个文言模块,以课文为蓝本做了专题训练。
(三)编制专题赏读,培养在较高的层次上得到赏读训练,使学生深刻领悟古典作品的丰厚底蕴和精美的艺术方法。专题的确立,结合教学进度,可大可小。如可按照课文编排顺序:诗经赏读、诸子散文赏读、史传散文赏读和生活小品等;也可按内容或主题划分:如爱国忧世、感怀伤情和游子思乡等,不一而足。此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知人论世,学会从结构谋篇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全面客观评价分析作品,特别要指导学生从参考前人的评价中有主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值得用心开掘的宽广领域,它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探讨和解决,让我们共勉。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文言文;基础;训练;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言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如学生基础差、兴趣低和教学时间安排不便等问题。
吕叔湘先生作出过这样的结论:“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种提法:一是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和典故;二是为了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三是为了接受文化遗产;四是为了写好白话文。” 时至今日,虽然文言教学的环境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先生当年“应该认真考虑的是二,三两种提法”的表态对我们研究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仍然是有所裨益的。
一、抓好基础
“为了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是吕先生所言的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字词基础正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在面向高中生特别是高一新生的教学中,应该不懈地抓实基础性的训练。
字词是文言文的基础。文言文字词的构成,除与现代文相同的常用字词外,还有为数不少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异形字和冷僻字词,这些都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拦路虎,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它们。
通假字是学生接触较早的一类字词。在高中阶段,通假字可以作为重点,但已不需要作为难点来强调了。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课文中古今异体字大量存在,使得通假字的认读存在障碍,学生很多时候分不清注释中“同”与“通”的区别。教师要充分强调这个问题。
此外,那些古今意义不断演变的异义字确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吕叔湘先生曾说过“难字固然要注意,常见的字更需要注意。常见的字大多数都不止一个意义,而这些字又常常有时代限制。不但不能用现代的字义去理解古书,并且同是古义也不能用后起的字义去理解时代在前的文字,特别要留意的是与习见的意义相近而又不同的意义。”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同是一个字词,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不同意义间的区别,不仅不能很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甚至可能会背离原意。
例如在高中课文《过秦论》中出现了“山东”一词,在秦汉时“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地区”,这要比我们现在理解的“山东省”范围要大得多;“关内”一词中的“关”指的是“函谷关”,而随后两千年来,文学作品中的“关”的含义却一直在变化。如果学生不能作出正确的判别,阅读和理解就会出现偏颇。
对于这些字词,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多查字典,多问老师,多做笔记。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夯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归类、比较、列表和调换等方法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准确意思。反复训练 “保”、“调”、“补”和“去”等方法,使之成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的技巧。
笔者所在的省在高考大纲中明确地提出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学生理解句子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学生在遇到一些疑难字词较多或句义难以把握的句子时,往往喜欢意译,这固然是应急的好办法,却容易养成惰性。从双基训练角度上说,要求学生在平时多重视逐字逐词的直译,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字词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对文言文与现代语句表达习惯的异同进行比较,让学生按语言表达规律实现古今意的准确转换,这对于学生的文言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裨益。
二、强化训练
练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在前期教学中,教师对于字词和诵读的重视性教学,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材料。如何迅速对这些养料加以消化、吸收和储存,教师合理安排练习的试题、方式以及训练的重点就至关重要了。
(一)要有准备。对于学生会出现什么情况,会提出哪些问题,哪些语句翻译起来有困难,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编制练习试题时才能有的放矢,抓好重点,突破难点。
(二)训练应该循序渐进,确保知识能得到系统化的梳理。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绝不能用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知识去应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整节课的时间做专项训练,使已学知识系统化,如可以做虚词或句式的专项训练和讲解。在教学中,笔者一般是利用整节课时间从字词句做专项练习。如在高二下学期学习选修课时,结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三个文言单元连续学习的实际,编排了6套专项训练题,对每个文言模块,以课文为蓝本做了专题训练。
(三)编制专题赏读,培养在较高的层次上得到赏读训练,使学生深刻领悟古典作品的丰厚底蕴和精美的艺术方法。专题的确立,结合教学进度,可大可小。如可按照课文编排顺序:诗经赏读、诸子散文赏读、史传散文赏读和生活小品等;也可按内容或主题划分:如爱国忧世、感怀伤情和游子思乡等,不一而足。此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知人论世,学会从结构谋篇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全面客观评价分析作品,特别要指导学生从参考前人的评价中有主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值得用心开掘的宽广领域,它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探讨和解决,让我们共勉。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