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怎么都快乐》这篇课文是著名儿童文學作家任溶溶的作品。它是一首小诗,全诗充满了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所描写的又都是孩子们熟悉的游戏。这样的一篇课文一定是孩子们非常喜欢阅读的。
这首小诗写到了小孩子非常喜欢的多种游戏,有适合一个人玩的,也有适合两个人、三个人玩的,还有适合四个人、五个人,甚至适合许多人一起玩的。这些游戏名称学生并不陌生,玩法也都很清楚,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些玩法,还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比如踢足球、打排球,同样是球类,但一个是“踢”,一个是“打”。当学生读会了课文中的这些游戏名称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游戏名称,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如跳格子、滑轮滑等。
这首小诗语句简短,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无疑是学习这首小诗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着读,首先发现课文前三节与第4节在写法上的不同,然后聚焦前三节,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发现三节诗的开头都先说几个人玩很好,然后具体写可以玩什么,或者怎么玩。
再细读课文,我们还会发现,课文第2、3小节都写到了讲故事的游戏方式,但是作者的表达却有不同。第2节这样写:
两个人玩,很好!
讲故事得有人听才行,
你讲我听,我讲你听。
第3节为:
三个人玩,很好!
讲故事多个人听更有劲,
你讲我们听,我讲你们听。
虽然同为讲故事,但是却有不同,两个人玩可以讲故事,因为讲故事得有人听才行,而三个人讲故事就更有劲,显然,人多乐趣就更浓厚了。这看似简单的词语背后藏着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等待我们发掘。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感悟其中的深意。再细细比较,我们发现两个人玩的时候,作者写道“你讲我听,我讲你听”,而三个人玩的时候,作者写道:你讲我们听,我讲你们听。比较中我们发现后者多了个“们”字,看似简单,但却是作者用词精准的体现,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的确,朗读是学习诗歌非常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比较着读更不容小觑。学习课文第4节,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着读,学生很容易发现“很好”与“更好”的不同,体会到置身于集体中,快乐更多;与他人合作,收获更大。
这一课的教学,我们不能忽视生字的教学,在设计生字教学时要注意分组进行,比如“讲”和“许”都是言字旁的字,“很”和“行”都是双人旁的字,找到共同点,分类教学能够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自己读一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能
够正确规范地书写“讲、许、很、行”等7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了解不同的游戏方式,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合作的快乐。
3.能够在比较中感受到作者
用词的准确,不断丰富积累。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整理自己玩过的游戏种类。教师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毽子、积木、羽毛球、象棋、篮球、足球等图片,学生说一说这些分别是什么。师出示相应的词语,生认读。
2.我踢过毽子,因此可以说“踢毽子”,你会这样说吗?
3.生说其他的游戏方式。
4.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词语,丰富积累,感受用词的
准确。
踢毽子 搭积木 打羽毛球 下象棋 打篮球 踢足球
5.师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第1节重点指导生字“独、跳、绳”的读音。
(2)第2节重点指导多音字
“得”的读音。
(3)第4节重点指导生字“戏、排、篮、连、运”的读音。
3.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讲、许”两个生字,比较中发现特点:都是言字旁,左窄右宽。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注意右边部分上横短,下横长。
出示“很、行”两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左边的双人旁只占到三分之一,也就是左窄右宽。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双人旁的第一笔撇要短一些,第二笔撇长一些,下面的竖是垂露竖,短一些显得稳健。
4.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读音。
5.小组合作读,读熟课文。
三、细读课文,学习表达
读中比较,学习第1、2、3节:
1.自读课文第1、2、3节,发现相同之处。
(1)学生自读,找出相同之处。
一个人玩,很好!
两个人玩,很好!
三个人玩,很好!
(2)指名读句子。
(3)的确,一个人玩,很好!两个人玩,很好!三个人玩,也很好!作者是怎样写的呢?怎样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快乐的呢?
(4)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列举了相关的游戏。
(5)一个人玩,除了书上所写的搭积木、踢毽子、听音乐等,你还能怎么玩?试着把你想到的游戏加在课文中读出来。
(6)两个人玩,除了书上所写的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跷跷板,还能怎么玩?试着把你想到的游戏加在课文中读出来。
2.细读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1)课文第2节和第3节都写到了讲故事,大家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之处? (2)学生勾画句子,比较品析。
(3)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我”和“我们”,“你”和“你们”的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通过比较“有人听才行”和“多个人听更有劲”,感受人多玩得更有乐趣。
(5)对比读两节诗,感受不同之处。
读中品析,学习第4节:
1.读一读这一节的前三行,你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发现用词的变化: 很好—更好。
(2)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感悟“很”与“更”的不同。
,很 !
,更 !
(3)再读前三行诗,体会“很”与“更”不同的表达效果。
2.出示诗句:
拔河,老鹰捉小鸡,
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
连开运动会也可以。
(1)画出这段话中的游戏项目。
拔河 老鹰捉小鸡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2)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3)“拔、捉、打”都是提手旁的字,我们换一下试试看可以吗?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指导朗读这节诗。
教后反思
这首小诗充满童趣,所写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阅读,加深体会。当我们打通了生活与课堂之间的壁垒时,学生的学习自然也就更有动力,更有乐趣了。当学到课本中一个人的游戏踢毽子、听音乐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一个人玩过哪些游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而且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也学会了这一类型的短语,丰富了积累。
學习儿童诗,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充满趣味,还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无疑,朗读与比较是很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将第2节与第3节诗进行比较,因为这两节诗都写到了讲故事这一相同的内容,但是表达上却有不同。同时,第4节诗中“很好”与“更好”等也都值得品味。我想,只有在细细比较中,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才能够饶有兴致地学好这首儿童诗。
作业设计
一、照样子说一说
象棋 下象棋 积木 搭积木
(设计说明:这道作业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词语搭配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完成这道练习时要注意层层推进,做好示范。)
二、描一描,写一写
(设计说明:先让学生观察写法,再描一描,感受写法,最后独立练习书写,对照所给出的字进行改进。)
三、把这首小诗读给家长听,你还可以更有创意地读,比如可以更换课文中有些游戏的名称
两个人玩,很好!
打乒乓球得有对手才行,
你扣过来,我挡回去。
还有下跳棋,讲故事,
坐跷跷板……
(设计说明:让学生朗读小诗给父母,特别是富有创造性的读,其实就是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完成此项作业有一定难度,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方法,及时做出示范,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样可学。)
资料链接
我国古代游戏简介
游戏一:骑竹马
一手握住竹竿或木棍的一端,一手挥鞭或木刀,胯下的竹竿随着儿童蹦蹦跳跳的马步前进。这种为男孩子们所喜爱的骑竹马游戏的产生,大概与从西汉开始兴起的骑兵有直接的关系。
游戏二:抽陀螺
陀螺,用实心的木头做成,呈小钟形状,游戏时用鞭子抽打,使它快速旋转,这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冬季和早春的体育游戏。早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已经挖掘出陶制的小陀螺,这很可能就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玩具。
游戏三:踢毽子
中国古代用脚踢的各种体育活动十分丰富,踢毽子就是其中极有特色的一种。从宋代开始,鸡毛毽就流行起来了,踢毽子的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名堂也越来越多,不仅用脚,而且用膝、用肚,甚至用头顶。按照身体部位的不同和不同的踢法,出现了各种花样,像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等。
游戏四:跳绳
跳绳是旧历正月儿童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因为跳绳游戏远看如一白色的光轮,近看恰似数百条绳上上下下,古代中国人将跳绳叫作“跳白索”或“跳百索”。孩子们常常一边唱着歌,一边跳出各种不同的花样。特别是在正月初一和元宵节时,孩子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跳绳,给节日增添许多生气。跳绳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灵敏、协调和弹跳力,而且对内脏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怎么都快乐》这篇课文是著名儿童文學作家任溶溶的作品。它是一首小诗,全诗充满了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所描写的又都是孩子们熟悉的游戏。这样的一篇课文一定是孩子们非常喜欢阅读的。
这首小诗写到了小孩子非常喜欢的多种游戏,有适合一个人玩的,也有适合两个人、三个人玩的,还有适合四个人、五个人,甚至适合许多人一起玩的。这些游戏名称学生并不陌生,玩法也都很清楚,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些玩法,还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比如踢足球、打排球,同样是球类,但一个是“踢”,一个是“打”。当学生读会了课文中的这些游戏名称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游戏名称,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如跳格子、滑轮滑等。
这首小诗语句简短,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无疑是学习这首小诗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着读,首先发现课文前三节与第4节在写法上的不同,然后聚焦前三节,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发现三节诗的开头都先说几个人玩很好,然后具体写可以玩什么,或者怎么玩。
再细读课文,我们还会发现,课文第2、3小节都写到了讲故事的游戏方式,但是作者的表达却有不同。第2节这样写:
两个人玩,很好!
讲故事得有人听才行,
你讲我听,我讲你听。
第3节为:
三个人玩,很好!
讲故事多个人听更有劲,
你讲我们听,我讲你们听。
虽然同为讲故事,但是却有不同,两个人玩可以讲故事,因为讲故事得有人听才行,而三个人讲故事就更有劲,显然,人多乐趣就更浓厚了。这看似简单的词语背后藏着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等待我们发掘。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感悟其中的深意。再细细比较,我们发现两个人玩的时候,作者写道“你讲我听,我讲你听”,而三个人玩的时候,作者写道:你讲我们听,我讲你们听。比较中我们发现后者多了个“们”字,看似简单,但却是作者用词精准的体现,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的确,朗读是学习诗歌非常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比较着读更不容小觑。学习课文第4节,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着读,学生很容易发现“很好”与“更好”的不同,体会到置身于集体中,快乐更多;与他人合作,收获更大。
这一课的教学,我们不能忽视生字的教学,在设计生字教学时要注意分组进行,比如“讲”和“许”都是言字旁的字,“很”和“行”都是双人旁的字,找到共同点,分类教学能够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自己读一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能
够正确规范地书写“讲、许、很、行”等7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了解不同的游戏方式,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合作的快乐。
3.能够在比较中感受到作者
用词的准确,不断丰富积累。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整理自己玩过的游戏种类。教师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毽子、积木、羽毛球、象棋、篮球、足球等图片,学生说一说这些分别是什么。师出示相应的词语,生认读。
2.我踢过毽子,因此可以说“踢毽子”,你会这样说吗?
3.生说其他的游戏方式。
4.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词语,丰富积累,感受用词的
准确。
踢毽子 搭积木 打羽毛球 下象棋 打篮球 踢足球
5.师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第1节重点指导生字“独、跳、绳”的读音。
(2)第2节重点指导多音字
“得”的读音。
(3)第4节重点指导生字“戏、排、篮、连、运”的读音。
3.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讲、许”两个生字,比较中发现特点:都是言字旁,左窄右宽。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注意右边部分上横短,下横长。
出示“很、行”两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左边的双人旁只占到三分之一,也就是左窄右宽。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双人旁的第一笔撇要短一些,第二笔撇长一些,下面的竖是垂露竖,短一些显得稳健。
4.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读音。
5.小组合作读,读熟课文。
三、细读课文,学习表达
读中比较,学习第1、2、3节:
1.自读课文第1、2、3节,发现相同之处。
(1)学生自读,找出相同之处。
一个人玩,很好!
两个人玩,很好!
三个人玩,很好!
(2)指名读句子。
(3)的确,一个人玩,很好!两个人玩,很好!三个人玩,也很好!作者是怎样写的呢?怎样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快乐的呢?
(4)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列举了相关的游戏。
(5)一个人玩,除了书上所写的搭积木、踢毽子、听音乐等,你还能怎么玩?试着把你想到的游戏加在课文中读出来。
(6)两个人玩,除了书上所写的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跷跷板,还能怎么玩?试着把你想到的游戏加在课文中读出来。
2.细读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1)课文第2节和第3节都写到了讲故事,大家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之处? (2)学生勾画句子,比较品析。
(3)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我”和“我们”,“你”和“你们”的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通过比较“有人听才行”和“多个人听更有劲”,感受人多玩得更有乐趣。
(5)对比读两节诗,感受不同之处。
读中品析,学习第4节:
1.读一读这一节的前三行,你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发现用词的变化: 很好—更好。
(2)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感悟“很”与“更”的不同。
,很 !
,更 !
(3)再读前三行诗,体会“很”与“更”不同的表达效果。
2.出示诗句:
拔河,老鹰捉小鸡,
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
连开运动会也可以。
(1)画出这段话中的游戏项目。
拔河 老鹰捉小鸡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2)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3)“拔、捉、打”都是提手旁的字,我们换一下试试看可以吗?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指导朗读这节诗。
教后反思
这首小诗充满童趣,所写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阅读,加深体会。当我们打通了生活与课堂之间的壁垒时,学生的学习自然也就更有动力,更有乐趣了。当学到课本中一个人的游戏踢毽子、听音乐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一个人玩过哪些游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而且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也学会了这一类型的短语,丰富了积累。
學习儿童诗,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充满趣味,还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无疑,朗读与比较是很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将第2节与第3节诗进行比较,因为这两节诗都写到了讲故事这一相同的内容,但是表达上却有不同。同时,第4节诗中“很好”与“更好”等也都值得品味。我想,只有在细细比较中,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才能够饶有兴致地学好这首儿童诗。
作业设计
一、照样子说一说
象棋 下象棋 积木 搭积木
(设计说明:这道作业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词语搭配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完成这道练习时要注意层层推进,做好示范。)
二、描一描,写一写
(设计说明:先让学生观察写法,再描一描,感受写法,最后独立练习书写,对照所给出的字进行改进。)
三、把这首小诗读给家长听,你还可以更有创意地读,比如可以更换课文中有些游戏的名称
两个人玩,很好!
打乒乓球得有对手才行,
你扣过来,我挡回去。
还有下跳棋,讲故事,
坐跷跷板……
(设计说明:让学生朗读小诗给父母,特别是富有创造性的读,其实就是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完成此项作业有一定难度,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方法,及时做出示范,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样可学。)
资料链接
我国古代游戏简介
游戏一:骑竹马
一手握住竹竿或木棍的一端,一手挥鞭或木刀,胯下的竹竿随着儿童蹦蹦跳跳的马步前进。这种为男孩子们所喜爱的骑竹马游戏的产生,大概与从西汉开始兴起的骑兵有直接的关系。
游戏二:抽陀螺
陀螺,用实心的木头做成,呈小钟形状,游戏时用鞭子抽打,使它快速旋转,这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冬季和早春的体育游戏。早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已经挖掘出陶制的小陀螺,这很可能就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玩具。
游戏三:踢毽子
中国古代用脚踢的各种体育活动十分丰富,踢毽子就是其中极有特色的一种。从宋代开始,鸡毛毽就流行起来了,踢毽子的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名堂也越来越多,不仅用脚,而且用膝、用肚,甚至用头顶。按照身体部位的不同和不同的踢法,出现了各种花样,像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等。
游戏四:跳绳
跳绳是旧历正月儿童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因为跳绳游戏远看如一白色的光轮,近看恰似数百条绳上上下下,古代中国人将跳绳叫作“跳白索”或“跳百索”。孩子们常常一边唱着歌,一边跳出各种不同的花样。特别是在正月初一和元宵节时,孩子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跳绳,给节日增添许多生气。跳绳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灵敏、协调和弹跳力,而且对内脏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