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德育教育,丰富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帮助初中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品质。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网络技术与德育教育工作的融合策略,基于此本文主要提高初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初中德育;有效性;实践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逐渐成为首要的教学内容,所以这种情况对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德育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德育流程的不断优化,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1 巧用生活情境,传承传统美德
为使初中生在课堂中不会感到约束,可依托多种不同的情境使之看到教师授课风格的转变,在自由且不失约束的环境下轻松和准确地接收到德育内容,受到相应的感染而使情感得以快速升华。在新形势下,学习不再以考试为目标,而是让所学的书本内容及技巧等可伴随学生一生,继而将中华的美德做到最大的传承,这才是授课的大方向。为此,教师带着前瞻性思维,巧用富含生活元素的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看到社会现象,在换位思考下进行多角度的考虑,形成极高的人文品质,这正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例如,在解读德育内容中的情绪管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展现一名学生在一周内所遇的伤心事,鼓励学生来“支招”去将那些烦躁等不良的情绪做到有效地缓解。学生会饱含热情地融入情境并参与课堂活动,下意识地通过角色的换位去考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此时,教师可提出有探究意味的问题: “试想一下,若是在你们身上发生这些事情,又该如何去处理?”,学生继而站在对方的位置去解决,亦或者站在对立角度去尝试解决,让其“知”与“行”做到有效结合。
2 拓宽培训思路,设计德育激励措施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培训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在设计德育激励策略时,应拓宽德育教学培训的思路,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教育方式,使德育教学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以提高德育效果。在中学德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措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笔者发展的方向,形成强大的自笔者激励。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积分制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进行评价,并在学期中、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根据学生的总分数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使学生在物质奖励中表现的积极性不断加强。教师也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荣誉激励,荣誉激励是指对学生的尊敬、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特殊奖励,在精神上对学生进行有力的鼓励,使学生在荣誉感的激励下形成强大的自笔者调节能力,从而在自笔者激励中增强发展动力。设计德育激励措施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课题,并根据实际需要融入一定的社会操作环节,让学生提前体会社会规范,感受学校与社会异同的碰撞。
3 结合微课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部分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是不强的,教师可以从生活体验入手,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法治案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让学生观看有关医疗保险的使用过程微视频,然后再引入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这样一个短暂的交流过程,学生认真面对生活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对生活中的法治认识也会加深。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知识探索过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良好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履行义务,执行权力。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生活知识,学生就不能把握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对德育法治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学生观看视频后,会积极思考医疗保险的作用时,会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不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对象、实施方式、物质基础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并让学生建立对德育法治教育的深度认知。学生在了解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的时候,会逐渐理解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渗透,进而珍惜目前的幸福生活。
4 借助真实事件,强化自律行为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具有的极高的人文品质和能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的综合能力。在初中课堂里,教师为将核心素养的细致化落实与德育教育做到极大程度的结合,借助不同的真实事例和较为热门的话题来迎合初中生的喜好,与之兴趣点契合,激发出其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萌生表达欲望,从多角度去看待身边的现象,继而与生活进行相应联系,能够形成极强的自律意识来规范行为,养成自律的习惯并伴随其终身。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可依托学生的真实体验,选用生活案例,亦或者借助现阶段的热门话题来进行小组方式的讨论,让学生带着辩证的眼光去完成判断与后续的总结,对自身以往的认知做到重新组合,将行为尺度、道德标准等进行准确掌握,通过自省纠正有偏差的思想与行为。例如,教师组织家庭生日会的活动,让学生带着热情参与其中,释放出自身的个性特点,也使之感受到自身不仅是其中一员,更代表了整个团队,可从全局去看待每堂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肩负起管理职责,对自身行为有所约束,也會协助同学做到共同进步。
5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现阶段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对德育方式进行调整与改进,以此来保障德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培伟.对当前初中德育的思考探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116.
[2]张一帆.网络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融合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1(02):131-132.
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 张秀娟,刘晓玲
关键词: 初中德育;有效性;实践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逐渐成为首要的教学内容,所以这种情况对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德育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德育流程的不断优化,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1 巧用生活情境,传承传统美德
为使初中生在课堂中不会感到约束,可依托多种不同的情境使之看到教师授课风格的转变,在自由且不失约束的环境下轻松和准确地接收到德育内容,受到相应的感染而使情感得以快速升华。在新形势下,学习不再以考试为目标,而是让所学的书本内容及技巧等可伴随学生一生,继而将中华的美德做到最大的传承,这才是授课的大方向。为此,教师带着前瞻性思维,巧用富含生活元素的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看到社会现象,在换位思考下进行多角度的考虑,形成极高的人文品质,这正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例如,在解读德育内容中的情绪管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展现一名学生在一周内所遇的伤心事,鼓励学生来“支招”去将那些烦躁等不良的情绪做到有效地缓解。学生会饱含热情地融入情境并参与课堂活动,下意识地通过角色的换位去考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此时,教师可提出有探究意味的问题: “试想一下,若是在你们身上发生这些事情,又该如何去处理?”,学生继而站在对方的位置去解决,亦或者站在对立角度去尝试解决,让其“知”与“行”做到有效结合。
2 拓宽培训思路,设计德育激励措施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培训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在设计德育激励策略时,应拓宽德育教学培训的思路,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教育方式,使德育教学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以提高德育效果。在中学德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措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笔者发展的方向,形成强大的自笔者激励。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积分制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进行评价,并在学期中、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根据学生的总分数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使学生在物质奖励中表现的积极性不断加强。教师也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荣誉激励,荣誉激励是指对学生的尊敬、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特殊奖励,在精神上对学生进行有力的鼓励,使学生在荣誉感的激励下形成强大的自笔者调节能力,从而在自笔者激励中增强发展动力。设计德育激励措施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课题,并根据实际需要融入一定的社会操作环节,让学生提前体会社会规范,感受学校与社会异同的碰撞。
3 结合微课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部分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是不强的,教师可以从生活体验入手,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法治案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让学生观看有关医疗保险的使用过程微视频,然后再引入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这样一个短暂的交流过程,学生认真面对生活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对生活中的法治认识也会加深。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知识探索过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良好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履行义务,执行权力。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生活知识,学生就不能把握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对德育法治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学生观看视频后,会积极思考医疗保险的作用时,会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不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对象、实施方式、物质基础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并让学生建立对德育法治教育的深度认知。学生在了解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的时候,会逐渐理解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渗透,进而珍惜目前的幸福生活。
4 借助真实事件,强化自律行为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具有的极高的人文品质和能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的综合能力。在初中课堂里,教师为将核心素养的细致化落实与德育教育做到极大程度的结合,借助不同的真实事例和较为热门的话题来迎合初中生的喜好,与之兴趣点契合,激发出其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萌生表达欲望,从多角度去看待身边的现象,继而与生活进行相应联系,能够形成极强的自律意识来规范行为,养成自律的习惯并伴随其终身。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可依托学生的真实体验,选用生活案例,亦或者借助现阶段的热门话题来进行小组方式的讨论,让学生带着辩证的眼光去完成判断与后续的总结,对自身以往的认知做到重新组合,将行为尺度、道德标准等进行准确掌握,通过自省纠正有偏差的思想与行为。例如,教师组织家庭生日会的活动,让学生带着热情参与其中,释放出自身的个性特点,也使之感受到自身不仅是其中一员,更代表了整个团队,可从全局去看待每堂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肩负起管理职责,对自身行为有所约束,也會协助同学做到共同进步。
5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现阶段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对德育方式进行调整与改进,以此来保障德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培伟.对当前初中德育的思考探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116.
[2]张一帆.网络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融合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1(02):131-132.
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 张秀娟,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