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jnqejbr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足生活,进行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创设生活情境时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便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明探究的方向。如教学“折扣”一课时,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麦当劳的套餐打折了,你说买哪种最合算?先出示模拟广告一:套餐1(原价18.60元,现价10.00元);套餐2(原价18.60元,现价11.00元);套餐3(原价18.60元,现价12.00元)。学生当然选择了套餐1,它下降得最多。再出示模拟广告二:套餐1(原价18.60元,现价12.00元);套餐2(原价14.60元,现价9.20元);套餐3(原价17.40元,现价11.50元)。问:现在买哪一种最合算?面对数字的变化,学生感到有些困惑。这时教师引导他们先算算再讨论交流。部分学生认为,套餐1价格下调了6.60元,下降的钱数最多,所以选择套餐1;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套餐1的原来价格最高,下降的幅度并不是最大。双方各执己见,学生在矛盾中期待结果。教师通过让学生算一算各套餐下降了百分之几,很快得出了答案。此时再来教学“折扣”,学生易于掌握。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力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本信息建立联系,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明探究的方向。
  二、返回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再扩展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创设开放性的实践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曾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国庆”节快到了,王亮的父母准备给他1500元钱要他到上海旅游3天,但不得超过3天,回苏州不能超过晚上10点。让学生帮王亮查找苏州到上海的火车,汽车,飞机时间表,票价和旅游点的门票价,制订旅游计划,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学得积极有效。在教学“纳税和利息计算”这课时,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附近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产生了许多问题:“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学生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如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同伴知道如何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又使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了联系。从而既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生活情境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如涉及购房问题的应用题,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凌老师准备购买一套新房,请同学替老师想想: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老师出谋划策。”学生认为,要知道房价,先得考察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了解优惠政策,可使用面积,小区物业管理等。然后我出示房价让学生根据房屋基价,优惠政策,以及楼层差价等计算总价。接着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房子买好以后,为了美观和舒适,我准备进行装修(大屏幕出示各种室内装修图片)。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我?”由学生介绍本街道木地板的市场调查。老师问学生:“我最好选择哪一种木地板?为什么?你能用数据说明吗?”然后请各小组同学合作探讨,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仅仅让学生计算房价,就只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技能并没有帮助,反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得不到提高。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其他文献
在数学学习与研究中,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反思、总结,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也能让课堂变得充实而又充满探究的氛围.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取值范围问题逐渐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热点题目.  本文抓住这一类问题进行探究,从其切入口入手,对此进行探究.  1.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时的取值范围问题  1.1圆走动.  例1.(2012·南京)如图1,已知半圆O的直径DE=1
摘 要: 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探索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一个好办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预习的策略,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树立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的预习观;以课堂知识的先行组织者为预习内容;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预习目标;课上对学生预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 数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数学例子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 生活实际 数学学习 自然现象 问题情境  很多同学不喜欢学习数学,总认为数学就是机械的计算、画图,这是数学学习的误区。其实数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要大家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就会发现数学既有用又有趣。  一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将数学思想方法纳入基础知识体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又预示着新一轮教学方式方法革新的到来。由此,改变初中数学封闭式教学的旧有面貌,确立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是当前初中数学教改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的思维的培养。数学课堂的设计主要是要求发挥出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新课
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自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自主学习—
摘要: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让学生经历把数学思考的结果转化成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当学生通过思考理解了数学知识,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并通过表达进一步促进数学思考时,才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考能力 表达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与实践的学习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学认为,小学生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有着显著特点:无意注意占优势,情感表现明显,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教育教学应有趣味性,注意直观性,应该培养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