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掌握技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努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潜能得到最大开发。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2017年12月5日是学校开展的福州市教学开放日,笔者有幸进行一节《角》的公开教学。接受这一任务后,笔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虚心磨课、完成公开教学,收获颇多。笔者再回顾多年的教学经历,深感有效教学的不易,现结合本课教学,针对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以飨读者。
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需投入更多的思考,对学情倾入更多的关注,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要讲在关键处,找准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最大提升,这样的教学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一、情境创设催生有效课堂教学
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将生动而具体、充满美感的画面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不时冲击着他们的视觉神经,这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燃起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笔者教学《角》时创设了这样情境:由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唯美画面。围绕画面,笔者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达,燃起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满腹疑问:“这与本节课老师教授的内容有关吗?有什么关联?”学生的眼神充满了期待。然后笔者的话锋一转:“蜻蜓为何独爱荷花?”课件随即呈现出一朵亭亭玉立,含苞待放的荷花。原来,蜻蜓独爱荷花上尖尖的角(画面马上出现荷花上的角的图片)。学生豁然开朗。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角”这一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实现有效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体地位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1] 这表明在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有效指导,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出现的亮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数学智慧,从而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如在《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
(2)。
问题引出后,学生们积极思考,很快问题便有了答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笔者先让学生A回答(1),并对A学生善于通过观察等式两边的两个分式相对应的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而发现其变化的共性,并能正确地叙述给予及时鼓励。同样,笔者也对学生B正确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给予肯定。随后,笔者继续追问:“为何第一个问题中需要c≠0的条件,而对于第二个问题,题目并未给出相应的限制条件?”大家顿时陷入了沉思,但很快学生C给出了他的观点:“观察两个等式,先存在左边,后得到右边,因此左边的分式必须先要有意义,已经满足了x≠0,于是有了题目条件的区别。”大家茅塞顿开,不由自主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加强,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表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法深化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优化教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形成良好解题习惯,使有限的课堂获得更多的成效。
例如,如何将整式的加减运算的错误率降到最低呢?为此,笔者以计算“3x-4x2 7-3x 3x2 1-x3”为例,做如下的教学思路设计。
第一步:找同类项(不同组的同类项用不同的标记直接在题目中标示出);
第二步:添括号(有几组同类项就用几个括号,并将各组同类项依次填入括号内,注意包含项的符号,括号间均用加号连接,没有同类项的也单独照抄在一个括号里);
第三步:合并同类项(每组合并时,都先预留一个括号,每个括号后是各自的字母及它的指数部分,后将各项系数依次填入需要合并的括号内,没有同类项的照抄,是常数项的同类项也可先合并或照抄);
第四步:计算(需要合并的各括号内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第五步:去括号(注意是否变号的识别方法,若合并后系数为零的项,则结果记为0);
第六步:规范书写(省略0和系数1,系数为-1的只保留负号,对系数为带分数的应写成假分数或小数的形式);
第七步:整理(将结果为多项式的按某个字母的升或降幂排列)。
具体解答如下:
计算:3x-4x2 7-3x 3x2 1-x3。
解:原式=(3x-3x) (-4x2 3x2) ( 7 1) ( -x3)
=(3-3)x (-4 3) x2 ( 8) ( -x3)
=(0)x (-1)x2 ( 8) ( -x3)
=0-1 x2 8 -x3
= -x3- x2 8
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计算中思维条理化。笔者惊讶地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仅运算能力得到提高,计算上的错误也会降低,从而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无缝对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拓展资源升华有效课堂教学
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途径,拓展教学空间,发散学生思维,才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凸显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在《角》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已知∠AOB(∠AOB<90°),在角的内部,以点O为端点画射线,请探究角(小于平角)的个数。①在角的内部画1条射线,问一共有多少个角?②在角的内部画2条或3条射线,问一共有多少个角?③在角的内部画99条射线,问一共有多少个角?④在角的内部画(n-1)条射线,问一共有多少个角?⑤在角的内部画n条射线,问一共有多少个角?⑥如果角的内部一共有36个角,问要在角的内部画多少条射线?(请直接写出结果)问题的解答思路見下表。
总之,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变成“引”,使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钻”,发挥数学学科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方面的作用,努力加快有效课堂教学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学文.谈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10):68.
2017年12月5日是学校开展的福州市教学开放日,笔者有幸进行一节《角》的公开教学。接受这一任务后,笔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虚心磨课、完成公开教学,收获颇多。笔者再回顾多年的教学经历,深感有效教学的不易,现结合本课教学,针对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以飨读者。
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需投入更多的思考,对学情倾入更多的关注,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要讲在关键处,找准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最大提升,这样的教学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一、情境创设催生有效课堂教学
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将生动而具体、充满美感的画面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不时冲击着他们的视觉神经,这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燃起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笔者教学《角》时创设了这样情境:由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唯美画面。围绕画面,笔者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达,燃起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满腹疑问:“这与本节课老师教授的内容有关吗?有什么关联?”学生的眼神充满了期待。然后笔者的话锋一转:“蜻蜓为何独爱荷花?”课件随即呈现出一朵亭亭玉立,含苞待放的荷花。原来,蜻蜓独爱荷花上尖尖的角(画面马上出现荷花上的角的图片)。学生豁然开朗。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角”这一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实现有效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体地位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1] 这表明在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有效指导,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出现的亮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数学智慧,从而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如在《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
(2)。
问题引出后,学生们积极思考,很快问题便有了答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笔者先让学生A回答(1),并对A学生善于通过观察等式两边的两个分式相对应的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而发现其变化的共性,并能正确地叙述给予及时鼓励。同样,笔者也对学生B正确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给予肯定。随后,笔者继续追问:“为何第一个问题中需要c≠0的条件,而对于第二个问题,题目并未给出相应的限制条件?”大家顿时陷入了沉思,但很快学生C给出了他的观点:“观察两个等式,先存在左边,后得到右边,因此左边的分式必须先要有意义,已经满足了x≠0,于是有了题目条件的区别。”大家茅塞顿开,不由自主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加强,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表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法深化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优化教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形成良好解题习惯,使有限的课堂获得更多的成效。
例如,如何将整式的加减运算的错误率降到最低呢?为此,笔者以计算“3x-4x2 7-3x 3x2 1-x3”为例,做如下的教学思路设计。
第一步:找同类项(不同组的同类项用不同的标记直接在题目中标示出);
第二步:添括号(有几组同类项就用几个括号,并将各组同类项依次填入括号内,注意包含项的符号,括号间均用加号连接,没有同类项的也单独照抄在一个括号里);
第三步:合并同类项(每组合并时,都先预留一个括号,每个括号后是各自的字母及它的指数部分,后将各项系数依次填入需要合并的括号内,没有同类项的照抄,是常数项的同类项也可先合并或照抄);
第四步:计算(需要合并的各括号内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第五步:去括号(注意是否变号的识别方法,若合并后系数为零的项,则结果记为0);
第六步:规范书写(省略0和系数1,系数为-1的只保留负号,对系数为带分数的应写成假分数或小数的形式);
第七步:整理(将结果为多项式的按某个字母的升或降幂排列)。
具体解答如下:
计算:3x-4x2 7-3x 3x2 1-x3。
解:原式=(3x-3x) (-4x2 3x2) ( 7 1) ( -x3)
=(3-3)x (-4 3) x2 ( 8) ( -x3)
=(0)x (-1)x2 ( 8) ( -x3)
=0-1 x2 8 -x3
= -x3- x2 8
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计算中思维条理化。笔者惊讶地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仅运算能力得到提高,计算上的错误也会降低,从而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无缝对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拓展资源升华有效课堂教学
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途径,拓展教学空间,发散学生思维,才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凸显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在《角》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已知∠AOB(∠AOB<90°),在角的内部,以点O为端点画射线,请探究角(小于平角)的个数。①在角的内部画1条射线,问一共有多少个角?②在角的内部画2条或3条射线,问一共有多少个角?③在角的内部画99条射线,问一共有多少个角?④在角的内部画(n-1)条射线,问一共有多少个角?⑤在角的内部画n条射线,问一共有多少个角?⑥如果角的内部一共有36个角,问要在角的内部画多少条射线?(请直接写出结果)问题的解答思路見下表。
总之,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变成“引”,使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钻”,发挥数学学科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方面的作用,努力加快有效课堂教学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学文.谈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