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想象的八种方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文章要展开想象。合理的想象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感人,对于合理的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学生已知道其威力不小。但怎样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呢?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学生所学课本中的各位名家所写的不同文体的文章和所阅读书刊上登载的习作,自然也包括班级同学所写的受师生好评的文章等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
  利用范文,展开想象,使学生的想象力日益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从以下八方面有意识地去做:
  1、联系现实,对照生活,展开想象。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起源于生活、离不开现实,日常生活丰富多彩,想象翅膀自然就绚丽多彩。读范文时,让学生把文章和现实生活对照着去理解,既能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又能指引学生怎样用文字组成篇章来描绘多彩的生活。
  2、仔细分析,领会内容,展开想象。文章总是通过文字语句来写景、状物、叙事、记人抒情的。读范文时,让学生做到仔细分析关键词语、句段,以便在理解内容、领略场景和体会感情之中增强想象力。
  3、深入探索,认真实践,展开想象。读过一些范文后就必须亲自去做、去实践,在实践中丰富想象力。比如读“如何做”一类的说明文,不仅要思考怎样才能较顺利地完成这件事,而且还要亲自操作动手,在实践中想象的印痕会更深,更真切。
  4、结合原文,补充情节,展开想象。对故事性较强而意味深长的文章,可在原著的基础上延续故事、发展情节。如:小学课文名篇《凡卡》的故事性较强,可续想爷爷收到信以后的情景,也可想象“美梦”醒后的情况,还可想象凡卡长大以后的情景…… 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从多方面发展情节,可丰富想象力。
  5、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这里所说的插图既包括课本上的内容插图,还包括文具、书包、衣物、报刊上印制的各种图案。面对插图,寻找文字表述的痕迹所在;从插图中辨识场景,突出气氛;从插图中把握人物性格,领会人物形象,看穿人物心理。依文看图,看图写文,增强想象的真实感和空间感。
  6、根据原作,改写“翻版”,展开想象。学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改写,或更换人物,或扩写,或变换文体等等,如把古诗改写成一篇散文,把说明文改写成童话等。但是,按已确定的来改写,就要展开与之相适应的想象,在思想上遵循原著主旨。
  7、走进文章,充当角色,展开想象。学生应身临其境,充当角色,与文中人物同喜忧、共哀乐,具有角色所必备的思想感情、言行动作,如同一个出色演员演出一般投入文中。再凭借深入文章的所得所获,去体验人物的一举一动,用自己的想象丰富人物精神世界,丰满人物形象,让人物在学生心中形象更加具体,闭上眼就能看到,想起他就与他同喜乐、共患难。
  8、读诗作画,诗画对应,展开想象。文章书画佳作,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点,大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中小学阶段学过的看图学文,它们就是画中有诗(文),而每首古诗旁,编者都给配有一幅精美的图画,这就是所谓的“诗中有画”。因此,读诗文可以作画,看图画也可以写出文章。诗画对应,既有助于培养意境,又可以培养想象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范文时,多注意从以上八点去做,会给学生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为学生学习效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作者单位:711400 陕西省柞水县乾佑镇中学)
其他文献
一、教给学生对文章的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赏析已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指导学生赏析文章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从作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考虑,要多读、多悟。如在教学诗词赏析时,先让学生结合作者背景反复朗读,在读中去感悟和闭目想象,然后把自己心中的再造意象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形成“读、悟、品”的读词学习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    二
期刊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前人已经证实了读书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
期刊
有人说,以现在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如果我们教师再多尽一点心,再多想一些教育教学方法,我们的“差生”就会再少一些,我们的“优生”就会多一些,整个教学质量就会翻一番。这话显然有些片面和夸张,是觉得教师没有尽心尽责。  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尽职尽责吗?我们积极地做备、教、改、辅,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操碎了心。我觉得是可敬的。学无止境,教也无源头。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未到顶点,就不能故步自封。其实我们面
期刊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如果鱼儿失去了双鳍,鸟儿失去了双翅,海再阔天再高,它们又能跃多远,飞多高呢?传统的教育模式让我们的学生也象这失去鳍与翅的鱼和鸟,怎么也跳不出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框架。以致语文课堂成了一潭死水,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日渐突显,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必须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
期刊
一、培养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人们对外界的直接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人们的感觉器官把外界的各种刺激和信息及时传到大脑,大脑对其外在的属性部分与整体的联系等予以接收、认定,并且转化为经验、知识。感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层次,这个层次的认识,就是所谓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途径有二: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要求他们平时写关心日记,或很好地组织集体郊游,参加考察等活动,使学生直接有目的地感知
期刊
一、仔细观察    通过观察产生思维,放飞联想。主要培养学生看、想、说、写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掌握观察的技能和方法。  深入观察,选择恰当的角度,看想结合,使其达到预期的选择性、准确性完整性。观察与想象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  观察事物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悲有喜、有苦有乐,观察时要按人物的性格特征、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通过观察,触景生情,丰富想象力。    二、观察顺序 
期刊
故事新编,应该源自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如果借用郭沫若的历史剧写作观,那就是“失事求似”,即在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可能和人物自身性格发展的逻辑前提下,允许作家对历史及人物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虚构。其具体思路就是以名篇名著、历史传说、童话寓言为底子,重新编述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写作形式。这种写作形式往往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把历史、名著、寓言、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直接安
期刊
一些学生一提到写作,就不知从何作起,甚至感到头痛,对写作产生恐惧、厌烦心理,这一问题,老师教学难,学生习作更难。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习作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感知水平及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如果没有习作兴趣,学生就会把习作当作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更谈不上习作能力的提高。为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期刊
进入初三,学生对知识的吸纳能力大大增强。如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解决学生学不足、吃不饱的现状?笔者浅谈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明确中考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1、中考考什么、怎么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的内容、结构,都应该让学生心中有数  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考试将切实体现素质要求和课程标准理念,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例题将更加注重试题的实用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时代性、教育性和综合性,
期刊
【摘要】心理学表明:学生只要对一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契而不舍地主动探索和研究。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数学科的学习兴趣问题。因为兴趣爱好对人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对学生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