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en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对文章的解读不同于普通读者。教师不但要读通教材、读懂教材,还要读活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才能带领学生入得教材又出得教材,在与教材的反复对话中得到涵咏和积淀。
  
  一、重组——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将教材进行适当的切割分解,以不同的顺序或方式呈现出来,便是重组。
  苏教版教材中曾经有这样一道题:
  读一读:女孩—女孩儿 鲜花一鲜花儿 月牙一月牙儿 笔杆一笔杆儿 花篮一花篮儿 纽扣一纽扣儿
  按照通常的教法,无非就是带着学生读一读,纠正错误的地方,体会体会儿化后的表达效果。从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正确朗读这些词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表达效果却不能在这毫无语境的朗读中体会到。于是,我把词语重新组合,编了这样一首诗:
  女孩儿
  天上有一弯细细的月牙儿/地上有一个小小的女孩儿/她的手上/是一个精致的花篮儿/花篮里/插满了芬芳的鲜花儿/你要到哪里找寻梦想/美丽清新的女孩儿/在你的梦里/一定也有一枝求知的笔杆儿/那么/临行前/让妈妈为你缝上/那颗掉了的纽扣儿
  儿化音在诗中成为韵脚,词语不再是独立的枯燥的符号,显得灵动而富有生机,这便是教材重组的魅力。
  
  二、增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时要将视野放得开阔一些,不能拘泥于教材。那些与教材有密切关联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形成素养的文字材料应该适当取用,形成有效的拓展。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他的一次讲座中提到两个课例,都是关于古诗《江雪》的教学。两节课的结构差不多,都是采取“问题式”教学,先通读全诗,疏通诗句的意思,再让学生提问题,然后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带动师生的阅读实践。两节课上,学生都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天那么冷,雪那么大,这老翁为什么要出来钓鱼?”请看两位老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
  课例1:
  师:(略一沉吟)这是一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生1:我知道这老翁为什么出来钓鱼,因为他家里很穷,没有吃的了。
  生2:他是个钓鱼迷!
  生3:他刚刚跟家里人吵了一架,心情不好。上次我外公和外婆吵了一架,外公就出去钓鱼了。
  师:(面向提这个问题的学生)懂了没有?
  生:懂了!
  课例2:
  师:(若有所思,轻轻地反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老人真的在钓鱼吗?
  (学生陷入沉思)
  师:这里有一份补充材料。是关于柳宗元的生平和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请你们默默地读一读。
  (学生默读材料)
  师:谁有了自己的想法?
  生:(恍然大悟状)我明白了,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天那么冷,雪那么大,他一个人出来钓鱼,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别的看法吗?
  生: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告诉人们他内心非常孤独,因为我发现,这首诗每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千-万-孤-独”。
  师:跨越千年,柳宗元终于找到了你这个知音!
  生:我也认为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一个春天!风雪交加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课例2中,教师补充的材料把学生的思考引向了深入,加深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对话,与作者之间达到了感情的沟通与共鸣。理想的课堂本应如此。
  
  三、删减——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对于教材中一些不适合班情学情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适当的简化处理,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原苏教版第十二册有一篇课文《暖流》,讲的是国家领导到南开大学视察,与学生亲切谈话的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篇政治色彩比较浓而语文味比较淡的文章。大概写的人或编的人也明白这个问题,为了增强文学味和可读性,在文中穿插了领导与学生们一起朗诵《水调歌头·中秋》的场景,也提到了王勃的《滕王阁序》。
  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读了一遍课文,说了说大概意思,讨论了课题“暖流”的含义。这样,10分钟内,我就教完了它。剩下的时间呢?既然文中提到了两首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作品,我就借助这把钥匙带着学生打开了古典文学的大门,与苏轼、王勃一番神交。
  现在,苏教版国标本已经把这篇课文删掉了。
  教师对教材的活用也不能囿于方法技术的层面,要用心去理解教材,要用情去唤醒教材。重组不是随便的割切,增补不是无限的拓展,删减不是任意的砍削。无论是重组、增补还是删减,都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充分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兽药企业伴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壮大。截至2006年12月31日,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的企业已有1225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食品安
儿童诗含有饱满的儿童式情感、儿童式想象,有新颖巧妙的构思,有天真精粹的语言以及童稚优美的意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应用儿童诗歌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让语文课堂“味”道十足。    一、借诗习诗,让儿童领略语文课堂的趣味    小语课堂首先应该是一个很有趣味性的课堂,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亲近语文、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视野、积累素材,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时认为他的课内收获仅占百分之三十,其余百分之七十则来自于课外阅读。阅读是积累,大量的阅读是创造的源泉。学生经历了长期有效的课外阅读,语文素养才会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课外阅读,可以创新课外阅读的指导方式,追求阅读的有效性。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公雏各72只。检测新城疫抗体效价,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水平,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表明:北京油鸡二免
近几年的阅读教学改革充分突出了读的地位和作用,让书声琅琅重现课堂。但我们也时常看到,一些教师随意地采用朗读形式,导致读的效果十分不理想。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