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生的校园成长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不仅聚焦小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时刻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安全状况。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校园学习的第一看护人,既要坚守“师者”的身份,还要扮演“父母”的角色。但由于部分小学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不到位,工作重心过多放在理论知识讲解上,以至于小学生在成长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安全隐患的威胁。以下,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简要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家长、班主任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思维意识发育尚未成熟,面对突发状况、安全事故时往往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进而导致身心受到伤害。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班主任首先需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视,在教导小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对其输出安全相关的意识,告知小学生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安全防范观念、增强小学生的安全保护能力,并尽最大努力,为小学生构建安全、优质的成长环境。
一、在案例分析中树立安全防范观念
安全观念是小学生保护自身的重要意识前提,它能够使小学生自觉远离安全隐患较大的区域,并且下意識地进行自我保护,避免受到伤害。案例分析是指班主任将实际发生的案例状况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通过分析现象、剖析结果的方式,教导小学生其中包含的知识。案例分析讲解既能够使安全教育有据可依,还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起到警醒的目的,让小学生在遇到、见到案例事故时能够自觉进行规避,进而加速安全观念的树立。
例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分析的生活案例。如“雷雨天气的施工场地”,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得诸多城市都开始加大对高层建筑的投入,但该区域往往潜藏着更大的安全隐患。小组成员A首先表示:“雷雨天气可能会增加高空坠物的概率。”小组成员B进行补充:“雨天地面湿滑,容易绊倒发生磕碰。”最后再由班主任进行总结,更进一步梳理不同场景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由小学生自行思考特定场景下存在的隐患,为其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实现安全防范观念的树立。
二、在情景演练中培养安全保护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安全保护能力,旨在强化小学生对于不同场所的判断力,使其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为,最大程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进行教育。即,班主任为小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并且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模拟面对不同场景的应对方式,既能够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还可以增长小学生实践能力,进而促进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的增强。
例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布置成车水马龙的街道,让小学生在此情景下进行模拟练习。班主任可以选择若干数量的小学生扮演行人与涌动的车流,而后挑选两到三名小学生自行思考过马路的方式,其他学生则作为裁判,评判其过马路方式正确与否。此外,还可以为小学生创设“人满为患的电梯”、“拥挤的楼梯”等情景,让小学生进行不同场景的模拟练习。班主任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使小学生切实参与到场景当中,丰富其生活经验的同时,逐步增强小学生的安全保护能力。
三、在家校联动中构建安全成长环境
安全防范观念、安全保护能力皆属于小学生主观的安全素养,但安全事故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因素,它可能潜藏在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区域。为了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安全,班主任可以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安全隐患对小学生的威胁。即,班主任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相互交流彼此安全保护的措施,互换双方对安全环境塑造的期望,并且及时对现有的环境进行整改,合理增设安全保护设施,进而促进安全成长环境的构建。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家校座谈会的方式与小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双方在校园、家庭中所作的安全处理,对小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并向对方提出合理的建议。如,班主任可以先了解小学生家庭的实际状况,点明待完善区域的同时,提供一定的修改方案。小学生的父母则可以结合班级、校园的状况,提出自身合理化的要求。班主任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既能够让小学生的家长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还能够结合家长的观点,更具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进而在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构建安全的学习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身心安全是格外需要关注的问题。班主任不仅需要提高对于小学生安全成长的重视,更需要明确自身教育者、管理者、看护人等身份与责任,教导小学生必要安全知识的同时,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进而为小学生的身心安全成长起到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刘琳.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安全教育研究[J].侨园,2019,(12):130-130.
·[2]杨曙东.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强化[J].新课程(上),2019,(10):229-229.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家长、班主任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思维意识发育尚未成熟,面对突发状况、安全事故时往往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进而导致身心受到伤害。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班主任首先需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视,在教导小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对其输出安全相关的意识,告知小学生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安全防范观念、增强小学生的安全保护能力,并尽最大努力,为小学生构建安全、优质的成长环境。
一、在案例分析中树立安全防范观念
安全观念是小学生保护自身的重要意识前提,它能够使小学生自觉远离安全隐患较大的区域,并且下意識地进行自我保护,避免受到伤害。案例分析是指班主任将实际发生的案例状况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通过分析现象、剖析结果的方式,教导小学生其中包含的知识。案例分析讲解既能够使安全教育有据可依,还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起到警醒的目的,让小学生在遇到、见到案例事故时能够自觉进行规避,进而加速安全观念的树立。
例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分析的生活案例。如“雷雨天气的施工场地”,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得诸多城市都开始加大对高层建筑的投入,但该区域往往潜藏着更大的安全隐患。小组成员A首先表示:“雷雨天气可能会增加高空坠物的概率。”小组成员B进行补充:“雨天地面湿滑,容易绊倒发生磕碰。”最后再由班主任进行总结,更进一步梳理不同场景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由小学生自行思考特定场景下存在的隐患,为其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实现安全防范观念的树立。
二、在情景演练中培养安全保护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安全保护能力,旨在强化小学生对于不同场所的判断力,使其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为,最大程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进行教育。即,班主任为小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并且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模拟面对不同场景的应对方式,既能够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还可以增长小学生实践能力,进而促进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的增强。
例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布置成车水马龙的街道,让小学生在此情景下进行模拟练习。班主任可以选择若干数量的小学生扮演行人与涌动的车流,而后挑选两到三名小学生自行思考过马路的方式,其他学生则作为裁判,评判其过马路方式正确与否。此外,还可以为小学生创设“人满为患的电梯”、“拥挤的楼梯”等情景,让小学生进行不同场景的模拟练习。班主任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使小学生切实参与到场景当中,丰富其生活经验的同时,逐步增强小学生的安全保护能力。
三、在家校联动中构建安全成长环境
安全防范观念、安全保护能力皆属于小学生主观的安全素养,但安全事故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因素,它可能潜藏在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区域。为了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安全,班主任可以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安全隐患对小学生的威胁。即,班主任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相互交流彼此安全保护的措施,互换双方对安全环境塑造的期望,并且及时对现有的环境进行整改,合理增设安全保护设施,进而促进安全成长环境的构建。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家校座谈会的方式与小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双方在校园、家庭中所作的安全处理,对小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并向对方提出合理的建议。如,班主任可以先了解小学生家庭的实际状况,点明待完善区域的同时,提供一定的修改方案。小学生的父母则可以结合班级、校园的状况,提出自身合理化的要求。班主任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既能够让小学生的家长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还能够结合家长的观点,更具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进而在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构建安全的学习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身心安全是格外需要关注的问题。班主任不仅需要提高对于小学生安全成长的重视,更需要明确自身教育者、管理者、看护人等身份与责任,教导小学生必要安全知识的同时,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进而为小学生的身心安全成长起到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刘琳.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安全教育研究[J].侨园,2019,(12):130-130.
·[2]杨曙东.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强化[J].新课程(上),2019,(10):22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