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是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他认为概念化、公式化的平庸作品的产生,在根本上是由于教条主义扼杀了作家的创造个性与创造精神,为了使作家的主观精神不致衰落,就必须加强作家的"人格力量或战斗要求",并指出这是"文艺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事实上,胡风文学理论的关注点始终是强调作家在生活与文学之间的主观能动作用,它凭着自身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影响深远。
  一、"主观战斗精神"理论的基本内涵
  首先,胡风倡导作家要有服务于时代生活的责任感。
  胡风提出"主观战斗精神"是为了克服当时文坛上的"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倾向。他认为"现实主义的发展是在两种似是而非的不良倾向中进行的,一种是主观公式主义(标语口号是它原始的形态),一种是客观主义(自然主义是它的前身)",[1]他就是在对这两种倾向的斗争中树立起自己的理论旗帜,如陈思和所说:"胡风对中国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工作,是从对左翼文学内部的两种非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开始的。"[2]
  在《现实主义在今天》一文中,胡风对"主观公式主义"与"客观主义"作了深入的剖析与批评。在他看来,"主观公式主义"是一种僵死的"态度"和 "看法",它认为在这种"公式主义"的创作过程中,作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主观精神,创作出的作品也"不能够发生大的艺术力量",为此,我们应该由"生活里汲取热力",创作出"说出了生活真实的文艺作品"。同时,"客观主义"又被称为"自然主义",在这一创作倾向的指导下,作家主体"失掉了和广大人生脉搏的关联",创作出的作品成了"生活现象底留声机片",因而,胡风极力反对"冷观"的"客观主义",强调在创作过程中作家的主观精神。
  其次,胡风认为作家应有对于现实的把握力、拥抱力与突击力。
  在《文艺工作底发展及其努力方向》一文中,胡风曾指出:"……结果当然会引起主观战斗精神底衰落,主观战斗精神底衰落同时也就是对于客观现实的把握力、拥抱力、突击力底衰落。……"在这里,胡风将"主观战斗精神"的衰落归结为对于现实的"把握力、拥抱力、突击力"的衰落,反之,所谓"主观战斗精神"的实质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把握力、拥抱力、突击力"。简言之,"把握力"即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居高临下地认识、理解、分析与掌握的能力;"拥抱力"即作家深入生活、追随生活,并从深层了解生活的能力;"突击力"即作家敢于突破庸常生活的麻痹而有所创新。
  以上就是"主观战斗精神"理论的两种基本内涵,有学者指出:"人的主体性--主体与客体以创作实践为中介的联结--作家以主观战斗精神搏得作品中主客体的统一,这就是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构成成分。"
  二、"主观战斗精神" 理论的当代意义
  首先,"主观战斗精神"理论启示作家要坚持主体的创造性。
  近年来,当代文学中对作家的主体精神强调的不够深入,而"主观战斗精神"理论却能启示当代作家凸显个人的主体因素,建构其自身的主体性,胡风要求作家在创作中要采取战斗的姿态,强调作家在创作中的自我斗争,他认为作家作为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应该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从而去发现、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斗争,批判现实生活的不合理现象,通过文学实践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其次,"主观战斗精神"理论提醒作家要树立独立人格意识。
  面对当代文坛创作面临的困境之一--文学正在被市场经济"边缘化",为了改善文学的这种生存状态,当代作家应该树立独立人格意识。正如胡风,他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的提出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这一论证虽一度受到了怀疑和批评,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他曾说:"为了中国的反封建和争取民主个性解放、个性价值、个性的主体性与庄严,人们一直在做着精神探求……将来在新的形势下也还要做这种探求。"胡风也正是凭着这种人格力量在文学史上取得了精神的永恒。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独立人格意识理解为一种敢于说真话,敢于直面现实人生的战斗姿态。胡风始终对现实保持着一种清醒的认识,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立场。如他曾说:"如果一个作家真正被'宗派的绳子'征服了,那他的心灵就是因为对时代要求说了谎而负伤,鄙弃自己,丧失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基本的东西的品质,伤口扩大起来,从此枯死下去,再也不是一个作家了,顶多也不过是磨成一个无灵魂的文字工匠而已。"因此,在当代文学的发展中,作家不应该被商业利益驱使而创作出大量的平庸媚俗的作品,而应该追求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价值取向,应该以自己的精神力量与物欲横流的社会划清界限,从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存在之地,以此来实现超越生存、超越自己的人生之境。这些也可以说是胡风及其"主观战斗精神"理论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凸显了作家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个人主体意识的强调,对个人独立自主品格的张扬,在当代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所以胡风"至今仍然是个没有结束的话题",[7]他的影响不仅属于三四十年代,属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给当代文学界予以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当代文学走向健康、健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獻
  [1]胡风.胡风选集(第一卷).文艺理论和评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2]陈思和.胡风对现实主义理论的贡献[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2).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环境保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保护环境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即公民享有环境权。环境权是指特定的主体对环境资源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对公民个人和企业来说,就是享有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主要包括环境资源的利用权、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和环境侵害的请求权。
期刊
建设"宪政中国"的提法已不是一日之程,宪法在中国的诞生也有百年历史。在我国当今社会不论是法学家、学者、政治家等社会各界人士,都时刻关注着宪政中国的建设。世界日益联系的紧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脚步也迈进世界的有人类足迹生存的每一个角落。我国素有华夏五千年文明古国之称誉,不论是封建社会的文明,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昌盛,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完美,社会制度本身并不能适应人民日益文明的
期刊
一、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地方高校作为创造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坚定不移地走"三者协调发展之路",是高校的必然选择。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显著标志是看它是否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进一步发挥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既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促进高校自
期刊
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本文着重就虚拟经济在国际贸易
期刊
最近几年由于电网的安全操作运行对企业、相关部门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继电保护工作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也由于继电保护以及其安全自动装置具有更新快、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对于继电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也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近些年来相继出现的一些事故反映继电保护工作人员误操作、误整定和误接线所引起的事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严重制约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准。如何提高继电保护工作的安全
期刊
在作品中,陶弟丰姿潇洒,言谈骚雅,无疑是陶渊明的化身,由于时代不同,他虽然爱菊爱酒,风雅一如陶渊明,但也有迥异的特色。经过士-商-士的转变过程,以及醉死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塑造的陶弟是一个典型的"士魂商才"的人物:经商才能高超,内心坚持士的精神。  菊花被尊为四君子之一,代表士人孤高绝俗、坚贞自守的品格。陶渊明十分爱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衰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
期刊
最近,无论在电视媒体或是大街小巷,经常能听到"原生态"几个字。"原生态"到底是什么?从文化解释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其界定为"事物原始生存的状态",是指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形下事物所呈现的自然面貌。"原生态"具有"自然的原生态"(原生态自然)与"文化的原生态"(原生态文化)两层涵义。原生态文化是指古老文化原型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
期刊
一、小产权房的法律属性  小產权房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是由农民自行组织建筑在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所以它并不真正构成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产权。它主要有如下几个法律特征:  (一)小产权房的土地使用不合法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是不可以出租、转让、买卖或者用于非农业建设。任何个人或单位需要使用土地进行建设的,就必须依法进行申请使用国有土地。除了本集体经济组织成
期刊
一、'隐含读者'的理论意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德国接受美学理论突破形式主义的重围,在文本研究方法上把读者地位提升到了空前高度。由伊塞尔首先提出的'隐含读者'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建立一个理论上可行的读者模型。对于叙事学而言,隐含读者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了文学语言研究的转向,即从以文本为中心转向了以文本-读者关系为中心。要想从读者角度来进行文本研究,首先要了解文本-读者关系。由于读者千变万化,各
期刊
《诗经》305首诗中,爱情诗约有40多首,这些爱情诗堪称千年婉美的情韵,浪漫爱情的颂歌,让后人广为传颂,吟咏至今。这些爱情诗非常广泛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   一、《诗经》爱情诗中男女关系  一类关系:爱慕表达得热情率真。青年男女常常用诗歌率真大胆地表白爱情,感情诚挚、热烈、纯朴、自然。男子对女子的悦慕,如《郑风· 出其东门》、《周南· 关雎》等,女子对男子的爱恋,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