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后,我们的教材换了。新的教材打破了原来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再以时间为线索,而是转变为更加具体的专题性质的授课模式。在旧课程的目标上,存在着教条化、成人化倾向,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了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忽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课程的内容上,仍存在着‘难、繁、偏、旧’现象,留给教学活动的余地过小”。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课标要求历史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写,出现了不同的版本,面对教材的变化如何更好地推进历史教学成为讨论的热点。而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历史教师的应对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转变观念,革新教学理念才能把教材的变化转化为教学的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迈向新的台阶。
  新课程改革后,历史教材的编写与之前的通行版本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形势所需,传统历史教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僵化、教条、呆板、陈旧,不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要。当然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版教材出现后,各种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其中,破坏了历史的内在客观逻辑体系,造成时序上的混乱,缺乏通史背景;史料贫乏,缺少对历史事件的描述,破坏了历史事件的整体性;弱化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出现鸿沟等问题反映强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看到新教材的进步性,例如,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具有时代性,学术性,探究性和综合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在教学目标落实上,具有全面性和人文色彩,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突出以学生为本;在编写体例上,通过模块与专题形式呈现,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分析整合能力;在史学理论上,强调史观教育,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论知识等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國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我们深入分析,其隐含的信息是:第一,对教学内容并没有具体规定,更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突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多重教育,关注完整个体发展的多个方面。第三,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特点,编写四种不同版本的教材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发展。第四,它强调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突出学生的主导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新课改中一定要抛弃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使用任何一种教科书都要有自己的教学处理”。因此,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历史教师的角色也就要有相应的转变。
  一、转变传统思维模式,理清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在具体教学中的地位
  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弹性课程政策,历史教材不是唯一的历史课程资源和历史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既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更不能受制于教材的设计顺序。任何一种教科书都不可能是绝对真理,教师有权形成自己的教学处理。并且明确任何版本教材的编写都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和原则,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活动基本纲领性文件,因此,教材只是我们的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和教学之间的纽带。教材是手段,课程标准才是目的。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并立足课程标准大胆使用教材,灵活驾驭课堂教学。
  二、转变师生关系,使教师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
  “学校历史教科书不是普通的历史读物,也不是历史学著作,而是实现教学过程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的特殊脚本”,“学生通过这个脚本获得知识和能力,陶冶意识和情操。”这说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历史教学目标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而新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这一要求,即由传统的着眼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本”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学本”。把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让位给学生,学生才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故而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教材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给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创造与发挥的空间,但同时也使历史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及教学过程变得复杂,这就要教师不仅是一位教书者,还要成为一名研究者,学术者,反思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及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指出,“在教材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是新课程改革试验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四、组织竞赛,积极探究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教育资源给教学带来了便利。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收集的资料,上课时通过竞赛形式展示各自的成果。
  例如笔者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对于战争背景的分析,让学生课后自己查资料在课上展示出来。有的学生补充了对北洋舰队的介绍及慈禧太后为了过自己的六十大寿而大挪海军军费的做法,另外还介绍了日本为了发展自己的海军全国上下如何节俭以用来购买军舰,等等。
  通过学生课后自己主动学习,搜索材料,把中日之间当时的背景对比,同学们能自己分析得出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老师在整堂课中发挥了组织作用,学生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知识视野也开阔了,比纯粹老师教的效果好得多。
  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而在历史教学上也是如此,适应新课改要求出现的新教材也就成为必然,面对变化,我们勇于指出不足,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发出抱怨之声,也要看到新教材的进步与优点,通过历史教师自身的转变适应这种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教材的完善,教师的成长,进而推动历史新课程改革,实现对学生全面成长整体发展的培养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全球各种旅游风险呈上升趋势,使旅游被害风险成为研究新焦点。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敏感的产业,这种敏感性表现在易受外界突然事件的冲击,从而影响游客的旅游决策行为。入境游客对这种风险性更为敏感。在旅游安全研究方面,国内学者没有提出具体可行且可供操作的措施,应用性、操作性研究不够,不能满足目前旅游安全保障工作的要求,同时对事故发生和预防机制的研究也不足。文章通过入境游客对中国的旅游被害风险知觉进行分
期刊
【摘 要】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个人魅力的成功塑造,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的推动是显著的。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当前我国各个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一直是学生们努力修习的科目。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善于从提升自身的个人魅力出发,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轻松、和谐地学好这门功课。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师魅力;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综合素质;课堂语言;塑造;思考  一个人的魅力是通过各种形式影响身
期刊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更谈不上自主学练了。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
期刊
【摘 要】主要探讨了随着教师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教师形象严重受损的局面下,如何重新塑造教师的美好形象的问题。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提出探讨。  【关键字】重塑教师形象 内因 外因  对于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形象。他们或者是衣着朴素,拥有广博的知识,或者慈祥和蔼,为了学生带病伏案工作,又或者是机智风趣,启迪人生的良师益友等等。然而我们对于教师形象的认
期刊
【摘 要】书法对于青少年心性修养、德育修养,所起到的作用绝不可估量。打一通血淋淋的游戏起到的德育作用是相反的,而写一个课时的书法则是春风化雨的,之所以现在的青少年一代缺少礼仪礼节道德修养的基本功,与书法教学的废驰有绝对的关系。为保护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激发未成年人对书法艺术的热情和兴趣,为了让孩子树立自信,学会生活,学会关爱,养成良好习惯,开展了“写好字,做好人”的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向健康、和
期刊
说明文讲究科学,所以用词精当,语言准确,是很好的学语言的范本,如果不厌其烦地讲解说明方法,课堂教学了无生趣,枯燥乏味,这些课文就成了“匆匆过客”与学生擦身而过。唯有,抓住语文元素,实实在在地训练,让它散发浓浓的语文味,还原其语文的本色,才是教学的“王道”。接下来,将借助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让说明文的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一、注重语言文字的品读,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赏读中领悟语言的“趣”  崔峦
期刊
如果我问大家:“一个人立足社会最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相信大家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门,众口不一。有人会说是“知识”,有人会说是“能力”,也有人会说是“友谊”。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佳答案,我想,一个人最需要具备的是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信任人、原谅人的品质。尤其是对于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需要得到师友、亲人们同样基至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因为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自卑感,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仇视
期刊
【摘 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期刊
我走进教师行列以来,最难忘的是潮州市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讲的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他转化“后进生”工作所以取得奇效的座右铭,也是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贯穿始终的灵魂,也是我走进教师行列做好班主任工作、转化后进生的指南针。20多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习丁老师和其他先进教师转化后進生艺术上深受启发,使我更懂得了做一个老师必然要“面向全体,偏爱后进生,抓两头促中间”,对后进生的“偏爱”要像农民
期刊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思想广泛地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认同,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由于受多年来受应式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营的体育教学,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并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极其不利的。面对经济条件、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相对差等诸多现状,作为体育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学的地区优势,协调好师生关系,做好农村体育教学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