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的诗词阅读与鉴赏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新课改下,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阅读与鉴赏作品的能力也要相对提升。本文通过对古诗词教学过程的分析,结合教材,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阅读;鉴赏
一、 引言
诗词是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文学明珠,对于古诗词的研究至今仍在进行,其赋予了我们深刻的创作灵感和文学感悟。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目越来越偏,对于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也要求渐高。因此,本文将结合教学过程,列举实例,作以启发。
二、 了解背景,体会创作思想
我们在对一篇诗词进行学习的最初,一定要对这个作品的体裁,如,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等等先进行区分确定,其次对于诗词的作者、创作年代、创作背景、创作意义及其作品在整个古诗词历史上的地位作以了解,这样就可以形成对这个作品的初步认识。一般的方法是从题目入手。
例如,有一年的高考诗歌鉴赏例题是柳中庸的《征人怨》,从题目看,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征人”,我们可以明确这是与战争、边关有关的诗歌类型,一般是边塞诗、咏古诗等,二是“怨”,这个字表达出了两层的意思,一是这首诗必定是抒发情感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全篇表达的感情是沉郁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会学生从题目入手,抓住题干,进而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
三、 指出生词,学会分析诗眼
在古诗词的鉴赏过程中,字词关是一道难关,不仅体现在会出现许多的生僻字、通假字、多义词等,还会有针对性的题型,如,指出诗词的诗眼、分析诗词中用得最为传神的是哪个字等,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这类情况出现读音错误,对于正确了解诗词造成了困扰。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们平时多读诗,在考试的过程中,如果有不会的个别的字词,也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例如,有一年的高考题是潘大临的《江间作四首(其三)》,其中就要求学生找出词眼,并解答出该字在诗中的具体作用。我们可以先通读全词,可以发现,“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这句词在全篇中最为特殊,有着别样的美感,“拳”和“退”不常见,我们试着放入别的词,发现都不太合适,因此,这两个字就是词眼,烘托出了一幅静动结合的美好场景。
四、 注重结构,分析表现技巧
古诗词重结构、重对仗、重韵律,更是在唐代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概念,在宋朝明确的划分出了可以唱的词曲。如今,高考的相关的例题中经常会出现通过理解字词、诗句来分析其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的情况。
例如,高考題中,周德清的《[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需要解答出全篇中所运用的表现技巧。表现技巧一般要从表达的技巧、表现的手法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篇作品时,需要给学生灌输我们常见的一些表现的手法,如,抒情手法中常用的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描写手法中的衬托、想象、对比等,修辞手法中常见的比兴、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内容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们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前两句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箭支,明显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第一句中的前后两句,“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形成了对偶,等等。
五、 结合词句,分析诗词内涵
词句是诗词的直观表达,我们品味诗词,理解其内涵的第四步就要从逐字逐句解读诗句开始。通过分析词句含义、结合上下文、了解诗词内容,我们可以达到理解全文,明确诗词表达的中心思想的目的,由此进一步的体会诗词的语境之美。而在现在的高考的例题中,关于这方面,一般会要求学生通过理解词句,分析诗词语言风格、表达的意境、主旨、情感等。
例如,高考题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诗句分析句意,并指出其语言的风格,全篇表达的思想感情。面对这类的题目,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来进一步判断其诗作的语言风格,在平时需要让学生针对性的对于历史上常见的诗作类型进行了解,如,苏轼的豪迈旷达,李白的飘逸洒脱,李商隐的绮丽俊逸等,这样在接触到诗作的时候,心里就有印象。分析句意方面,需要结合全篇内容和上下文,如“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明显指爱国报国之情,“阅鬓华”表现了诗人年老以及历史匆匆的沧桑感。抓住这个思路,就可以轻易的得出作者想表达的是矢志不渝的报国之情。
六、 结合全篇,得出自身感悟
现在还有一种较偏,但是占分较大的题型,就是进行诗词整体的赏析评论,这类题型要求学生的阅读与鉴赏的能力足够出众,在进行作答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的是要抓住重点,可以是对个别句子的扩展,也可以是对全篇的整体的感悟。
例如,高考有这样的一个诗词赏析题目,王铠运的《晓上空泠峡》题目要求结合全篇所表达的情感,谈谈自己的理解。那么,我们首先要对于诗词整体的内容加以分析,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或赞或批。如,我们抓住整首诗的意境来写自己的看法,就要着重的突出意境带给自己的感受。抓住某个词句进行分析,那么就要表达自己对于这个词或句运用的正确与否、效果如何发表意见。我们抓住整篇诗词的情感作为突破口,就要结合情感分析它所带给人的感受。此外,要记得答题的时候注意篇幅与重点的突出,不能连篇废话。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精神文明产物,要想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展知识量,必须提升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进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可顺.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模式与方法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4):34-34.
[2]陈中生.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4):58-59.
[3]陶然.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路径——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5(5):12-15.
[4]孔瑞丰.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J].教育,2015(17):79-79.
作者简介:
陈梅芳,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阅读;鉴赏
一、 引言
诗词是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文学明珠,对于古诗词的研究至今仍在进行,其赋予了我们深刻的创作灵感和文学感悟。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目越来越偏,对于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也要求渐高。因此,本文将结合教学过程,列举实例,作以启发。
二、 了解背景,体会创作思想
我们在对一篇诗词进行学习的最初,一定要对这个作品的体裁,如,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等等先进行区分确定,其次对于诗词的作者、创作年代、创作背景、创作意义及其作品在整个古诗词历史上的地位作以了解,这样就可以形成对这个作品的初步认识。一般的方法是从题目入手。
例如,有一年的高考诗歌鉴赏例题是柳中庸的《征人怨》,从题目看,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征人”,我们可以明确这是与战争、边关有关的诗歌类型,一般是边塞诗、咏古诗等,二是“怨”,这个字表达出了两层的意思,一是这首诗必定是抒发情感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全篇表达的感情是沉郁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会学生从题目入手,抓住题干,进而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
三、 指出生词,学会分析诗眼
在古诗词的鉴赏过程中,字词关是一道难关,不仅体现在会出现许多的生僻字、通假字、多义词等,还会有针对性的题型,如,指出诗词的诗眼、分析诗词中用得最为传神的是哪个字等,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这类情况出现读音错误,对于正确了解诗词造成了困扰。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们平时多读诗,在考试的过程中,如果有不会的个别的字词,也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例如,有一年的高考题是潘大临的《江间作四首(其三)》,其中就要求学生找出词眼,并解答出该字在诗中的具体作用。我们可以先通读全词,可以发现,“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这句词在全篇中最为特殊,有着别样的美感,“拳”和“退”不常见,我们试着放入别的词,发现都不太合适,因此,这两个字就是词眼,烘托出了一幅静动结合的美好场景。
四、 注重结构,分析表现技巧
古诗词重结构、重对仗、重韵律,更是在唐代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概念,在宋朝明确的划分出了可以唱的词曲。如今,高考的相关的例题中经常会出现通过理解字词、诗句来分析其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的情况。
例如,高考題中,周德清的《[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需要解答出全篇中所运用的表现技巧。表现技巧一般要从表达的技巧、表现的手法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篇作品时,需要给学生灌输我们常见的一些表现的手法,如,抒情手法中常用的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描写手法中的衬托、想象、对比等,修辞手法中常见的比兴、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内容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们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前两句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箭支,明显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第一句中的前后两句,“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形成了对偶,等等。
五、 结合词句,分析诗词内涵
词句是诗词的直观表达,我们品味诗词,理解其内涵的第四步就要从逐字逐句解读诗句开始。通过分析词句含义、结合上下文、了解诗词内容,我们可以达到理解全文,明确诗词表达的中心思想的目的,由此进一步的体会诗词的语境之美。而在现在的高考的例题中,关于这方面,一般会要求学生通过理解词句,分析诗词语言风格、表达的意境、主旨、情感等。
例如,高考题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诗句分析句意,并指出其语言的风格,全篇表达的思想感情。面对这类的题目,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来进一步判断其诗作的语言风格,在平时需要让学生针对性的对于历史上常见的诗作类型进行了解,如,苏轼的豪迈旷达,李白的飘逸洒脱,李商隐的绮丽俊逸等,这样在接触到诗作的时候,心里就有印象。分析句意方面,需要结合全篇内容和上下文,如“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明显指爱国报国之情,“阅鬓华”表现了诗人年老以及历史匆匆的沧桑感。抓住这个思路,就可以轻易的得出作者想表达的是矢志不渝的报国之情。
六、 结合全篇,得出自身感悟
现在还有一种较偏,但是占分较大的题型,就是进行诗词整体的赏析评论,这类题型要求学生的阅读与鉴赏的能力足够出众,在进行作答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的是要抓住重点,可以是对个别句子的扩展,也可以是对全篇的整体的感悟。
例如,高考有这样的一个诗词赏析题目,王铠运的《晓上空泠峡》题目要求结合全篇所表达的情感,谈谈自己的理解。那么,我们首先要对于诗词整体的内容加以分析,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或赞或批。如,我们抓住整首诗的意境来写自己的看法,就要着重的突出意境带给自己的感受。抓住某个词句进行分析,那么就要表达自己对于这个词或句运用的正确与否、效果如何发表意见。我们抓住整篇诗词的情感作为突破口,就要结合情感分析它所带给人的感受。此外,要记得答题的时候注意篇幅与重点的突出,不能连篇废话。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精神文明产物,要想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展知识量,必须提升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进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可顺.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模式与方法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4):34-34.
[2]陈中生.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4):58-59.
[3]陶然.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路径——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5(5):12-15.
[4]孔瑞丰.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J].教育,2015(17):79-79.
作者简介:
陈梅芳,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