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级在故事的土地上诗意栖居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ceg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道德教育,而树立道德榜样、用孩子来影响孩子是有效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每天夕会的10分钟交由班主任集中处理班务,为避免单纯的道德说教,我利用这10分钟开展了“班级微故事”的实践,即把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榜样行为,编成诗意的美德故事,让学生在倾听中受教育。“班级微故事”前期为“夕会故事”,类似微型小说;后期又简化浓缩为“一句话美德故事”,相当于当下流行的微博。“班级微故事”力求将视角切换到班级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努力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哪怕只是偶然,也借机放大,以固化成定势,让优秀成为习惯。
  一、“班级微故事”的诞生故事
  “班级微故事”之创意,源于贾志敏老师的“国旗下的演讲”。贾老师认为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无痕迹的教育,于是每次升国旗之后他以讲述校园内外鲜活故事的方式,启发师生明辨是非。我第一次尝试“班级微故事”是在2004年6月7日,当日故事题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意是,我抽屉里原有用来备同学应急之用的十条红领巾不翼而飞,问班干部都说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就此陈述和推测,然后以题作结,提出希望。第二天红领巾便完璧归赵了。怀揣疑问,我与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大家异口同声表示喜欢听故事,期待老师每天讲一两个这样的故事。全体手舞足蹈,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
  二、“班级微故事”的成长故事
  孩子们的真情表白,鼓舞了我实践“班级微故事”的勇气,我将自己的思考与领导、同事交流,得到一致支持。的确,有很多道德教育的话题等着我们向孩子分享,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勇气、毅力、诚实……何况,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故事的累积,只要善于发现,总有挖掘不完的故事素材。于是,我开始了近七年的“班级微故事”实践探索。
  1.“日拱一卒”——随时随地编写班级故事
  我首先想到的是把学生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编成故事,于是我开始留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利用课余时间编写故事。有些故事素材稍纵即逝,我就利用手机短信和纸质便条记下关键词作备忘,事后还原现场,整理成“篇”。但凡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涉及真善美的主题,皆可成为我的素材。
  2.“朝花夕拾”——“夕会故事”中的每个黄昏
  故事的讲述是在每个黄昏,讲述之前的诵读、记忆是必须的。时间很公平,每天给予每个人的都是24小时,我只能学着狄更斯从黑夜里偷用几个钟头。寒来暑往,每日黄昏故事总是不断,我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讲台下听。学生在听故事中接受教育,因为老师肯定谁否定谁,引导都在自然而然中发生,效果甚好。
  夕会故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小宇同学一直以来是班里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平日里读书、说话存在困难——大多数的汉字他不认识,许多话也说不全。
  那天,同学们都在读《地球万岁》这首新诗。看着他不知所措的样子,我走过去让他把诗的第一小节读给我听。结果呢,他读一个字想一个字,没有一句话能够完整流利地读出来。于是,我只好先教他一个一个地认字。字认全了,再教会他一个一个地读词。等着他词语读会了,再教他读每一个句子。一遍,两遍,三遍,四遍……终于,在不懈努力下,他开始读得流利起来,不仅有了节奏,还渐渐饱含着感情。
  我笑着对他说:“你成功了!”他也笑了,笑得很开心。显然,这次成功与他的坚持是分不开的。
  前面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登山》,三个人相约登山,只有第三个人登上了山顶,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妙意境。这是为什么?前者知难而退,次者半途而废,唯有后者知难而进。
  《荀子·劝学篇》中有这样一句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说: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一块腐烂的木头,你也刻不动它;然而,只要你一直刻下去不放弃,哪怕是金属、石头,都能雕刻成功。
  想想沈小宇的成功和那三个人登山的故事,再想想荀子的这句话,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这是个偏重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故事,立足于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因为主人公近在眼前,所以孩子们听罢感受深刻,触动很大。
  3.走进“微博时代”——“一句话美德故事”
  “班级微故事”走到一定阶段,“夕会故事”模式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首先,需要教师投入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时刻关注学生,努力发现讲述的素材,花足够的时间整理和熟记素材,以便于顺利讲述。其次,笔者这期间工作发生了转变,新单位事务繁多,压力重,挑战多。于是我顺应工作的需求,将故事的讲述发展至随时随地进行,这便是“一句话美德故事”。
  “一句话美德故事”案例——
  (1)什么是慈悲?合唱比赛在即,今天的微型课我想听听大家准备得怎样。谁知,我才提出请求,几个同学便冲出了座位。干什么呢?有的关前门,有的关侧门,窗户边上的同学则急急忙忙拉上窗子。完全是条件反射似的。我很诧异,问何故。答曰:怕影响别的班同学上课。但凡站在别人立场,能替别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2)什么是实事求是?午间我们对本期新学的四首诗词进行了默写测试,有同学提前完成便交给我批阅。我才判完一个准备判下一个,这位同学突然凑近了唤我:“彭老师,我这个错了。”一边说,一边指着他写的“燕”字给我看。果然是我判错了。我连忙改过来,并说了声“对不起”。我特别表扬了他。为什么呢?事实怎样,他就说是怎样。这个就是实事求是。
  “一句话美德故事”没有多少形象的刻画,往往只是白描,蜻蜓点水一般,却似一股股暖风拂过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浑然不觉中明晓诸多待人处世的道理。
  “夕会故事”和“一句话美德故事”各有千秋。前者如微小说,虽然短小,但故事完整,生动具体,孩子在倾听中易入情入境,于是从中受到水到渠成的道德教育。后者则如微博,语言简洁,尽管“轻描淡写”,却能更明确地点出期望,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无论前后、长短,微故事在班级道德教育中的润物细无声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三、“班级微故事”背后的故事
  1.题材的选择
  题材的选择上,为了最大限度激发孩子听、读(说后通常会打印出来,方便孩子进行纸质阅读)的欲望与兴趣,我选取贴近孩子学习或生活、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人真事,以增强孩子对平凡、点滴现实生活的体察,教会孩子自己去发现、反思、总结和进取,以“教”养“不教”,以“不教”胜“教”!
  班级微故事《给,永远比拿快乐》——
  昨天傍晚放学之后,有几位同学争先恐后地奔来向我报告。
  “老师,老师,水池又堵住了。”
  凭着直觉,我知道那肯定就是我们教室边常常堵塞的水池。明天我会通知学校有关领导,请他们及时派水工来修理,于是只嘱咐他们不要再在那个水池里用水。几个同学回去了,似乎有些扫兴。
  可是,不一会儿,这几位同学又急匆匆地满怀着喜悦跑回来。
  “彭老师,我们已经把水池疏通好了。”
  “哦?”我挺是诧异,“谁掏的?”
  “我们一起掏的……”
  细细瞧过去,我这才注意到一位同学肩上扛着一把断尺,其他两位同学的袖子还仍旧卷在胳膊肘上。
  作为老师,我深感欣慰。可是因为忙于杂事,并未想到更多的夸奖之辞。即便如此,几位同学依旧欢笑着,蹦跳着跑出了我的办公室。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我起身往家里赶,意外地发现班级教室的门仍然开着,几张空桌子上还放着几个书包,却见不着半个人影。正在这时,楼下忽然传来一阵惊呼:“哦,通了!”
  原来还是刚才的那几个同学——全都围在水池边,一脸的欣喜。
  “老师,这二楼的水池也堵住了。刚刚我们才把它掏通了!”
  面对着这帮兴致勃勃的、笑容还挂在脸上的同学,我一时竟想不出什么鼓励的话来,只嘱咐他们赶紧回家。
  “耶——”他们叫着,笑着,跑上三楼取他们的书包……
  望着他们的背影,我回忆起曾经读过的一篇短文: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10岁的儿子随着妈妈去看望他。儿子在爸爸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他便随着母亲又回了俄国。春天,儿子栽的花开了。高尔基望着窗外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便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快乐。
  是呀,当你能够时时、处处给别人留下些美好的东西,却从不索取什么作为回报时,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同学们,你们身边这四位清理水池的同学,便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啊!
  这个故事是个二合一产品。前者源于耳闻目睹,后者则源于书报。说出来,学生很有现场感,故事末了孩子们掌声一片。事后,这个班美好的事更多了,单说楼上楼下的四个水池,几乎再没出现过问题,因为他们自发组成好几个小分队,一直在及时维护。
  2.写作的迁移
  故事对于孩子们写作方面的影响,我是后来才发觉到的。因为故事渗透着这样的思想:留心周边真实的点滴,你会发现,生活会因你的有心而变得美丽和精彩!故事听多了,孩子们也成了一个个有心的人,自发将一些见闻以日记形式整理出来,积累成写作的素材。
  学生日记节选——
  随着一阵“铃铃铃”的铃声,第一节语文课下课了。我正整理我的文具的时候,从身边经过的洪伟同学的胳膊碰掉了我的抄写本子。我想叫洪伟给捡起来,话正准备出口,我又改变了主意。刹那间,我的脑海里忽地闪出一个疯狂的念头:我不捡本子,也不让洪伟捡,不妨学着彭老师先前的模样来考一考大家,看看有没有一位“好心人”愿意帮我捡起来。说做就做。于是,我若无其事地坐在课桌前,一边假装看书的模样,一边翘首等待着精彩的瞬间。
  对了,我还没告诉大家这位好心人是谁呢?他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班的陈玉同学。想不到吧?嘿嘿,人不可貌相呢!
  ……
  3.故事的回声
  “班级微故事”的实践也曾有过举步维艰的过程。譬如时间挤不出来,精力跟不上。毕竟大多时候,我是这个实践的唯一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但这期间孩子们和诸多家长的支持与肯定,一次又一次给了我信心。
  夕会故事,多半取材于我们这个班的真人真事。每篇故事讲的虽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但篇篇相连却又不觉得漫无中心,因为每篇故事都有一个核心。这便是“美”。篇篇都是美,有尊敬师长之美,有爱护公物之美,有互帮互助之美……(学生 张宇飞)
  在我孩子的眼里,彭老师是个会讲故事的老师。他用孩子们身边的事例来教育学生,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方法。通过这些故事的浸染,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丽……作为家长,能够感觉到老师的用心良苦。老师付出了耐心,孩子体会了爱心,耳濡目染的多了,自然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家长 吴敏)
  时间久了,每天听我的“夕会故事”或“美德故事”,或由他们自己来讲故事,成了孩子的习惯。某一日若是有事耽误了,孩子们一定吵着嚷着呼我“赖皮”,直到次日及时补过。时至今日,“夕会故事”的有形文字达34万余字,个人专著《夕会故事——孩子,我讲给你听》于2009年1月出版,后更名再版。“一句话美德故事”也已达成106篇,累计2.5万余字。孩子们在“故事”的熏陶下,一天天茁壮长大,我也时时感受到无比的欣慰与欢悦。
  四、对“班级微故事”的反思
  (一)为什么孩子喜欢“班级微故事”
  听故事,是人与生俱来的喜好,形象思维尚占据思维主导地位的小学生尤其如此。“微故事”的实践把教育隐喻在故事之中,方便学生深化认识,外化行动,逐渐养成习惯、形成品质。实践过程之中,笔者发现“班级微故事”还有如下功效。
  ——开启智慧。学习总是靠逐渐积累的,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片面到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故事的增多,学生关于美德的认识储备越来越丰厚。正如培根所说:“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就越有力量。”用故事行走,在开启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方面作用显而易见。   ——润泽生命。因为都是些有关真、善和美的故事,素材又多源自学生生活,日子久了,愈发增强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真切体察的兴趣,学生对生命成长的感悟也愈发深刻,自然心生求真、向善和爱美的美好愿望,并日渐外化为行动,逐渐养成自觉自发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爱上阅读。故事讲述,对于孩子来说本身便是一种听读,将这些讲述的故事整理成文字,然后打印出来在学生中间传阅,又是一种阅读资源。孩子们会争相阅读,很快将阅读的视角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你”的故事拓展到别人的故事。爱上故事,爱上文字,以致流连忘返,是微故事的另一魅力所在。
  ——使学生乐于写作。微故事对孩子写作的影响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毕竟教师一直在读,在讲,在写,孩子们听着,看着,慢慢就有了自己说、自己写的欲望。只要讲故事的那个人一直在那里,他们的写作热情也就一刻不会停止。
  (二)我和孩子在“班级微故事”中共同成长
  因为“班级微故事”,我发觉自己的眼睛愈发敏锐,心思愈发细腻,意志愈发坚强。这些故事在网络陆续发表之后,博得一些师友的鼓励与赞赏,我也愈加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和交流互动的重要。一个向来拙于且羞于表达的人,慢慢也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发表言论。我在“班级微故事”中更体会到坚持的意义,自己持续多年的主题写作也得益于此。
  故事讲到一定程度,孩子们渐渐发现故事挖掘和提炼的奥妙所在,便跃跃欲试。我适时放了手,让孩子们自己来讲故事。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故事主题明确,题材丰富,尽管在语言组织和提炼上尚显不足,可是并不影响效果,讲述的热情一直呈上升趋势,可谓乐此不疲。“班级微故事”的持续进行,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体察到一种积极昂扬的生活姿态。
  (三)“班级微故事”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美中不足的是,“班级微故事”的讲述一直随意性过强,集中体现在:尽管事前也努力倡导故事要颂扬孩子们生活或学习中真的、善的或美的德行,可多半是发现什么讲什么,缺乏具体的系统规划。今后应考虑以专题的方式讲系列故事,如每学期先预设几个专题,安排好序列,力求一个时间段集中一个专题的系列故事讲述,使孩子对该主题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班级微故事”的教育功效。
  松居直先生说:一辈子,一件事。前半生过去自不再言,余生我愿是罗伯特·斯蒂文森笔下的“点灯人”,用“班级微故事”为孩子启开美德之门,让班级在故事的土地上诗意栖居。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学校里聚集着各种各样的儿童。  男孩子女孩子,高个的矮个的,严肃的活泼的,正经的调皮的……他们有时在课堂里争强好胜,有时玩得忘记了时间,有时思考着关乎宇宙的大问题,有时又因为跑得太快摔个小跟头。他们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只是在成长中充满希望而又时有迷惑、充满活力而又问题多多、充满个性而又极为多样的一群孩子。  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学习的主人。  对学习的定义是丰富的,但是对
【主持人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在许多中小学,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的常态课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轻视、忽视课程的主体——学生,为开发而开发,着重于编撰一本本教材,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成为校长课程,不受师生欢迎,甚至排斥;抑或是短命课程,开设一两年甚至更短,就被抛弃;抑或是馆藏课程,只是编印了几本教材,放在图书馆,积满了
顾玉龙,号“龙眼”,时事演绎怪侠,独门武功——“大话国际”。从孵蛋(复旦)出壳,曾被央视发往欧洲常驻,是著名战地记者……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制片人。    拥抱,本来是一种亲密的举动,但是在国际关系中,拥抱往往意味着投靠、背叛、相互利用,或者某种暗算……    投向欧盟怀抱的科索沃    北约和南斯拉夫曾经是一对仇敌,从南斯拉夫分裂出去的六个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倒向了从前的敌人——北约和欧盟
“异地高考”政策获批 家长考生均有准入条件  新学期伊始,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据了解,异地高考还是有准入条件的:首先家长要有稳定的工作、住所、收入,缴纳保险,是所在城市的常住人口。就学生而言,要有当地学籍。各地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截至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明显劣势的板块——写作。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阻碍。本文就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策略  【作者简介】顾桂芹,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将微课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文结合自身课堂教学经验对微课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策略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微课应用  【作者简介】牛亨,女,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语法涵盖范围广、难度大、知识琐碎,是学生学习英语所面临
【关键词】教育本质;教育实践;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0-0078-01  认识赵伟校长多年,他是一个谦和的人,在多所不同类型的学校担任过校长,从他身上能感受到对教育的真诚和使命感。关于人,关于教育,关于课堂,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是一位具有人文情怀的教育工作者。记得有一年我们一起漫步校园时,他说:“每天走进校园,
【摘要】2016年福建省进行高考改革,高考卷由原来的自主命题改为采用全国新课标Ⅰ卷,英语高考书面表达命题设置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原来侧重考查以命题作文为主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变为着重考查以书信为主的应用文。面对这一变化,考生在做书面表达部分时无从下手,造成该题型得分不高的现象。本文对近几年英语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书面表达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笔者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
【摘要】提倡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英语作业,作为英语课堂的补充和延续,作业的量及作业的设计形式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作业设计,是检验高效课堂的试金石。  【关键词】小学英语;分层作业;高效课堂  由于各个学生的智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的不同,就造成了我们在课堂中会出现一些”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等的现象。这种针对照顾局
听清楚  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学生才慢慢地走上台。后来,老师问那位学生:“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还是刚才没听清楚?”学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他同学没听清楚。”    反应  某日,乔走进教室,所有的头发都高耸直立,老师问怎么回事。  乔说:这是发胶的反应。  第二日,乔走进教室,脑袋光可鉴人,老师问及。  乔说:这是我父亲对发胶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