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关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呼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基于这样的现状,国家一次次的出台新的政策来鼓励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去探索一条适合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路子,但是始终都是停滞不前。虽然有地方也在尝试体育课程的改革,但是总的来说这样的星星之火并没有达到燎原之势。未来怎么去走这条大学体育课改革的路,值得引发各界人士的深思。基于此,本文针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1-0237-01
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1 可供选择的课程项目比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目前,国内一些有条件的高校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置公共体育课程。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全省的高校发现,这些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项目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项目集中在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上,这些课程大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不再具有新鲜感。而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泳、轮滑、台球等项目,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多数大学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课,这就使得学生的选择范围偏小,难以满足多方面的运动兴趣。
1.2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基本处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中,以技术教学、技能培养为主,大多数教学内容重复单调,任务高度分解,安排缺乏整合,由教师决定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统一,缺乏层次性,按班级授课、按部就班地教学组织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在身心发育方而的差异缺少科学的分析与标定。教学内容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首先它具有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的作用。好的内容,新颖的教学教授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甚至浓厚的兴趣。俗语有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件事情只要我们有了兴趣去做,就会成为一种享受。当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存在“应付”“完成课时量”和按“教学大纲”完成任务,而去开设和实施等的问题,这样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的热情厌烦“体育课”等问题。反之,如果未来的体育课程能够完全的吸引到大学生去主动积极的去参与,那么未来的“终生体育”之路,相信不会遥远,学生体质问题相信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未来发展方向
2.1 建立综合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评价课程体系能够完善对于学生以及教师的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公共体育评价结果不公平不完整的事实。建立综合性的课程评级体系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阶段性的评价二就是期末评价,期末成绩就是由学生的学习态度、各个阶段凭借结果和期末评价结果决定。阶段性评价可以分为平时课上表现以及课外锻炼的积极程度两部分,增加阶段性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重课上表现评价的比重将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的积极程度和认真程度、刻苦性以及学生的进步情况统统纳入了阶段性评价体系中。建立综合性的评价课程体系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将以往单一的和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分为身体素质及专项素质测试和技能测试。但是在这几个方面中身体素质的方面的比重应该适当的减少,因为在身体素质方面中比较容易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适当的提高技能和专项素质的比重,能够有利于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观念。但是专项素质和技能测试应该由专项老师根据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身体素质的不同自己做出决定,计分方式可以采取比较常见百分制。
2.2 推荐采用选项课分层教学与课外体育俱乐部一体化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俱乐部当前已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俱乐部呈现多种形式,主要有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三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虽然处在起步阶段,但它代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依据现代教学理念,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管理模式,要紧紧围绕分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因此,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中融入分层教学的内容将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首选。
2.3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
学生的自身体育发展受到是学生自己在某一项( 多项) 体育运动项目上有特长或者有特殊的情愫的影响,若是把学生自己所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他们的体育课,以学生所需求为中心,势必会对未来学生终身体育以及体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兴趣、技能、特长三者就形成为有机的整体,它们互相影响、相互联系,共同推动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具体实施,最终使得学生个体能够通过高校公共体育课而终生受益。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如果能坚定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自己的特长和需求去为他们开设合适的公共体育课,势必会使他们把自己的“爱好、喜欢“的运动项目得到一种升华。通过体育课程上教师专业的技术指导,使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养成一种终身体育意识。这样一来,一个非常良好的良性循环就会在个体身上发展养成,最终的结果也不言而喻了。
2.4 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替代以提高竞技水平为目标的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有他的特殊性,他完全是在开放平等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有此可以避免因身体条件的原因和强行从事体育运动所产生的恐惧而带来的心理障碍,这与应试教育有着根本区别,体育对促进青年情感成熟,形成道德观培养性格和道精神,潜力是巨大的,通过 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以及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不完善之处,在教育他们如何强健身体的同时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当今社会对健康的追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美容之一。对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众多的研究表明:“经常有规律地参加体育是健康体质的保证措施,有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不比是紧张激烈的运动。”以健康为目的中等强度的健身活动以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锻炼时应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宗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目标。
2.5 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锻炼环境
高校体育教学应将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把有“竞技体育”的健身手段与方法、知识和技能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把那些与游戏、其他活动想结合具有趣味性、娱乐性、休闲性的健身方法和手段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未来发展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建立以健康教育為中心的新体育课程设置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开发课程新资源;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须特别指出的是,高校体育课程重新设置需在师资队伍建设、硬件设施建设、体育教材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使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方向的思考[J].白莉.才智.2015(21).
[2]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陈俊强.知识经济.2014(17).
[3] 基于体育生活方式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标准[J].杨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2).
[4]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谢燕歌,洪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01).
[5]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析[J].高健,颜天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12).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1-0237-01
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1 可供选择的课程项目比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目前,国内一些有条件的高校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置公共体育课程。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全省的高校发现,这些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项目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项目集中在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上,这些课程大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不再具有新鲜感。而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泳、轮滑、台球等项目,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多数大学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课,这就使得学生的选择范围偏小,难以满足多方面的运动兴趣。
1.2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基本处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中,以技术教学、技能培养为主,大多数教学内容重复单调,任务高度分解,安排缺乏整合,由教师决定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统一,缺乏层次性,按班级授课、按部就班地教学组织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在身心发育方而的差异缺少科学的分析与标定。教学内容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首先它具有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的作用。好的内容,新颖的教学教授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甚至浓厚的兴趣。俗语有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件事情只要我们有了兴趣去做,就会成为一种享受。当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存在“应付”“完成课时量”和按“教学大纲”完成任务,而去开设和实施等的问题,这样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的热情厌烦“体育课”等问题。反之,如果未来的体育课程能够完全的吸引到大学生去主动积极的去参与,那么未来的“终生体育”之路,相信不会遥远,学生体质问题相信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未来发展方向
2.1 建立综合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评价课程体系能够完善对于学生以及教师的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公共体育评价结果不公平不完整的事实。建立综合性的课程评级体系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阶段性的评价二就是期末评价,期末成绩就是由学生的学习态度、各个阶段凭借结果和期末评价结果决定。阶段性评价可以分为平时课上表现以及课外锻炼的积极程度两部分,增加阶段性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重课上表现评价的比重将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的积极程度和认真程度、刻苦性以及学生的进步情况统统纳入了阶段性评价体系中。建立综合性的评价课程体系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将以往单一的和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分为身体素质及专项素质测试和技能测试。但是在这几个方面中身体素质的方面的比重应该适当的减少,因为在身体素质方面中比较容易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适当的提高技能和专项素质的比重,能够有利于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观念。但是专项素质和技能测试应该由专项老师根据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身体素质的不同自己做出决定,计分方式可以采取比较常见百分制。
2.2 推荐采用选项课分层教学与课外体育俱乐部一体化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俱乐部当前已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俱乐部呈现多种形式,主要有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三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虽然处在起步阶段,但它代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依据现代教学理念,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管理模式,要紧紧围绕分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因此,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中融入分层教学的内容将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首选。
2.3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
学生的自身体育发展受到是学生自己在某一项( 多项) 体育运动项目上有特长或者有特殊的情愫的影响,若是把学生自己所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他们的体育课,以学生所需求为中心,势必会对未来学生终身体育以及体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兴趣、技能、特长三者就形成为有机的整体,它们互相影响、相互联系,共同推动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具体实施,最终使得学生个体能够通过高校公共体育课而终生受益。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如果能坚定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自己的特长和需求去为他们开设合适的公共体育课,势必会使他们把自己的“爱好、喜欢“的运动项目得到一种升华。通过体育课程上教师专业的技术指导,使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养成一种终身体育意识。这样一来,一个非常良好的良性循环就会在个体身上发展养成,最终的结果也不言而喻了。
2.4 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替代以提高竞技水平为目标的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有他的特殊性,他完全是在开放平等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有此可以避免因身体条件的原因和强行从事体育运动所产生的恐惧而带来的心理障碍,这与应试教育有着根本区别,体育对促进青年情感成熟,形成道德观培养性格和道精神,潜力是巨大的,通过 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以及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不完善之处,在教育他们如何强健身体的同时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当今社会对健康的追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美容之一。对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众多的研究表明:“经常有规律地参加体育是健康体质的保证措施,有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不比是紧张激烈的运动。”以健康为目的中等强度的健身活动以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锻炼时应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宗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目标。
2.5 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锻炼环境
高校体育教学应将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把有“竞技体育”的健身手段与方法、知识和技能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把那些与游戏、其他活动想结合具有趣味性、娱乐性、休闲性的健身方法和手段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未来发展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建立以健康教育為中心的新体育课程设置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开发课程新资源;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须特别指出的是,高校体育课程重新设置需在师资队伍建设、硬件设施建设、体育教材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使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方向的思考[J].白莉.才智.2015(21).
[2]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陈俊强.知识经济.2014(17).
[3] 基于体育生活方式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标准[J].杨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2).
[4]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谢燕歌,洪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01).
[5]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析[J].高健,颜天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