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组合作的课改模式下独生子女缺乏沟通、情感寄托单一、控制情绪和协作能力较差等问题凸显。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导、班团活动和家校合作可以逐步提高其团体意识,减少矛盾冲突,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独生子女 新课改 人际交往 小组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獨生子女成为现在入学适龄儿童的主流。从整个教学管理环境来看,学校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都全面在推行课改,即以小组的模式进行教学和管理。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人际交往比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人际交往更加的频繁、交往的范围的更广,对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团结、协作等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小组合作的课改模式也使得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暴露得更明显、更突出。
(1)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沟通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沟通意识,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抓住别人的过错不放。我近期就处理了这样一起学生问题:班上两个学生因为在搬座位时,女生的凳子占了同桌男生的位置,男生就直接用脚把凳子踢走,引起女生的不满,于是发生了肢体冲突。在这件事情之前两人并没有矛盾,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也清楚简单,但在处理的过程中两人却一直相互指责,认为是对方的过错。这种沟通和换位思考能力的缺乏,使得学生人际交往的矛盾变得更加琐碎和频繁。
(2)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面较窄,感情寄托较为单一,心理较为敏感
从我班的情况来看由于87%的父母都是双职工,父母的工作非常繁忙,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简单,缺少同龄伙伴,独生子女容易陷入孤独之中,因此在交友的过程中感情寄托容易单一,心理较为脆弱。这种情感上的依赖,在独生子女的现有的友情模式中比重越来越大,也成为许多突发问题的导火索。
(3)在人际交往中,协作能力较差
现在很多学生的家庭都是“四二一”模式,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就享受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从小就缺乏在团队中“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改推行之初,每天班级的大扫除就成为了班级管理的重灾区。我们班每天放学后的大扫除由每天小组操行总分的小组来完成的,由小组长来进行安排。但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拈轻怕重,在安排清洁的问题上经常跟小组长发生矛盾,一些学生往往不服从安排,逃清洁的现象屡屡发生。
(4)在人际交往中,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
独生子女既承担家庭的过高期望,同时又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精神上常处于一种焦虑和烦燥之中,缺乏健康的情绪生活。因此,给予他们的关注,他们往往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接受,从而采取自我防卫机制加以抵制和抗议。
二、对策及措施
(1)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针对独生子女出现的问题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并在各班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在出现学生人际关系冲突时,及时进行心理梳理,因材施教,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2)班级开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班级作为学校最小的组织,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部份是在班级之中建立和进行的,因此,班级的建设、管理对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中可以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将班团活动承包给各个小组,全员参与、合理分工,鼓励性格孤僻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增强组内的凝聚力。
(3)加强家校沟通,大力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教及家风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家长遇到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应避免过份袒护自己的孩子,影响孩子的是非判断,并给孩子人际交往方式以错误的引导。做一名合格的家长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针对家长对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多种亲子活动,如:邀请专家向家长传授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教育方式,向家长免费发放关于亲子教育的图书和影像资料,利用家长会、班会活动等平台,通过经验分享、小品式的问题呈现等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能力。
三、解决成效
(1)学生矛盾逐渐减少
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推行课改的第二年学生的矛盾爆发次数明显降低。据统计,现在学生因人际交往而出现的矛盾冲突已经从每月十多起下降到每月几起。
(2)学生合作意识明显加强
在班级活动中学生逐渐学会分享与同伴互助,从之前的单打独斗个式的人英雄主义开始向合作共赢的集体主义转变。在学习上,已经形成了小组互助的学习模式,在我班多次出现为了提高小组的平均成绩,小组内自主组织成绩较好的同学在考前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辅导,自主印发学习资料在小组共享。在班级活动上,小组组员的参与度到达了100%,组内分工明确,协调性增强。
(3)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增强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交往”,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对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我班政治学科为例,在未实行课改前,我班政治平均为分31.2,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行之后,政治平均分提高到38.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独生子女 新课改 人际交往 小组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獨生子女成为现在入学适龄儿童的主流。从整个教学管理环境来看,学校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都全面在推行课改,即以小组的模式进行教学和管理。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人际交往比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人际交往更加的频繁、交往的范围的更广,对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团结、协作等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小组合作的课改模式也使得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暴露得更明显、更突出。
(1)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沟通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沟通意识,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抓住别人的过错不放。我近期就处理了这样一起学生问题:班上两个学生因为在搬座位时,女生的凳子占了同桌男生的位置,男生就直接用脚把凳子踢走,引起女生的不满,于是发生了肢体冲突。在这件事情之前两人并没有矛盾,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也清楚简单,但在处理的过程中两人却一直相互指责,认为是对方的过错。这种沟通和换位思考能力的缺乏,使得学生人际交往的矛盾变得更加琐碎和频繁。
(2)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面较窄,感情寄托较为单一,心理较为敏感
从我班的情况来看由于87%的父母都是双职工,父母的工作非常繁忙,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简单,缺少同龄伙伴,独生子女容易陷入孤独之中,因此在交友的过程中感情寄托容易单一,心理较为脆弱。这种情感上的依赖,在独生子女的现有的友情模式中比重越来越大,也成为许多突发问题的导火索。
(3)在人际交往中,协作能力较差
现在很多学生的家庭都是“四二一”模式,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就享受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从小就缺乏在团队中“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改推行之初,每天班级的大扫除就成为了班级管理的重灾区。我们班每天放学后的大扫除由每天小组操行总分的小组来完成的,由小组长来进行安排。但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拈轻怕重,在安排清洁的问题上经常跟小组长发生矛盾,一些学生往往不服从安排,逃清洁的现象屡屡发生。
(4)在人际交往中,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
独生子女既承担家庭的过高期望,同时又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精神上常处于一种焦虑和烦燥之中,缺乏健康的情绪生活。因此,给予他们的关注,他们往往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接受,从而采取自我防卫机制加以抵制和抗议。
二、对策及措施
(1)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针对独生子女出现的问题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并在各班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在出现学生人际关系冲突时,及时进行心理梳理,因材施教,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2)班级开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班级作为学校最小的组织,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部份是在班级之中建立和进行的,因此,班级的建设、管理对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中可以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将班团活动承包给各个小组,全员参与、合理分工,鼓励性格孤僻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增强组内的凝聚力。
(3)加强家校沟通,大力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教及家风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家长遇到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应避免过份袒护自己的孩子,影响孩子的是非判断,并给孩子人际交往方式以错误的引导。做一名合格的家长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针对家长对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多种亲子活动,如:邀请专家向家长传授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教育方式,向家长免费发放关于亲子教育的图书和影像资料,利用家长会、班会活动等平台,通过经验分享、小品式的问题呈现等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能力。
三、解决成效
(1)学生矛盾逐渐减少
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推行课改的第二年学生的矛盾爆发次数明显降低。据统计,现在学生因人际交往而出现的矛盾冲突已经从每月十多起下降到每月几起。
(2)学生合作意识明显加强
在班级活动中学生逐渐学会分享与同伴互助,从之前的单打独斗个式的人英雄主义开始向合作共赢的集体主义转变。在学习上,已经形成了小组互助的学习模式,在我班多次出现为了提高小组的平均成绩,小组内自主组织成绩较好的同学在考前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辅导,自主印发学习资料在小组共享。在班级活动上,小组组员的参与度到达了100%,组内分工明确,协调性增强。
(3)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增强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交往”,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对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我班政治学科为例,在未实行课改前,我班政治平均为分31.2,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行之后,政治平均分提高到38.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交往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教育基础知识》[M]成都时代出版社,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