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药推出而进行的广告宣传往往容易误导广大市民认为新药比老药好,看病时,为了让病好得更快些,有些市民总会要求医师给自己开新药、好药;特别是家长,认为新药比老药好,副作用小、药效快,点名要进口药、新药;还有一些疑难杂症的患者,一见到广告宣传某种新药特药,就心动,想服用试试。那么新药就一定比老药好吗?
所谓新药、老药只是按药品上市时间的早晚而言,并没有好与次之分。总的来说,必须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国家才会批准它成为一个新药。但是,新药的优点不一定都表现为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有时候一个药品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老药差不多,但是因为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便宜等也可能被批准为一个新药。新药的不断出现,确实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先天缺陷。新药因其上市时间短,应用的病例有限,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往往还没有被发现,需要一个在使用中认识的过程。另外,在疗效方面,也并不是所有的新药都优于老药。因此,有了病选用什么药治疗应该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决定。在药店自行购药应听从药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不要盲目“崇拜”和使用新药。
对于新药的使用,医师都要有一个摸索熟悉的过程。而那些所谓的“老药”,则经过了医师长期的临床验证。因此,对于老药的使用,大多数医师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所以一味地认为新药比老药好的观点确实是一种偏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焱教授表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口服降糖药依然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能用口服药解决的2型糖尿病病人,我们一般先用口服药解决,毕竟胰岛素治疗是一个注射治疗。”口服降糖药最早的是双胍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已经在临床上使用60多年了,但现在仍然在用。近年来,有许多老药,比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人们就发现它还有许多新用途,据文献报告,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阿司匹林还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故有降血糖作用。阿司匹林(不是降糖药)已经使用100多年了,也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以后也一定会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这些老药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医生对它们的不良反应非常了解,也很好掌控。“相对来说,新药虽然克服了老药的一些缺点,但新药因为新,在临床使用时间上稍微短一点,长期使用效果如何我们心里还没数,所以安全性问题也需要考虑。”李焱说。所以,不能说新药就一定比老药好,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适合患者的才是最好的,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某种药物对患者甲有效,但对患有同样疾病的乙却疗效不佳。原因在于,患者的机体在与药物相互作用时表现出了个体差异。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尤其是在对新药的认知上更为明显。可见,临床上用什么药应该由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而不要盲目追求新药特药,因为,新药并不一定比老药好。
所谓新药、老药只是按药品上市时间的早晚而言,并没有好与次之分。总的来说,必须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国家才会批准它成为一个新药。但是,新药的优点不一定都表现为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有时候一个药品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老药差不多,但是因为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便宜等也可能被批准为一个新药。新药的不断出现,确实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先天缺陷。新药因其上市时间短,应用的病例有限,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往往还没有被发现,需要一个在使用中认识的过程。另外,在疗效方面,也并不是所有的新药都优于老药。因此,有了病选用什么药治疗应该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决定。在药店自行购药应听从药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不要盲目“崇拜”和使用新药。
对于新药的使用,医师都要有一个摸索熟悉的过程。而那些所谓的“老药”,则经过了医师长期的临床验证。因此,对于老药的使用,大多数医师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所以一味地认为新药比老药好的观点确实是一种偏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焱教授表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口服降糖药依然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能用口服药解决的2型糖尿病病人,我们一般先用口服药解决,毕竟胰岛素治疗是一个注射治疗。”口服降糖药最早的是双胍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已经在临床上使用60多年了,但现在仍然在用。近年来,有许多老药,比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人们就发现它还有许多新用途,据文献报告,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阿司匹林还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故有降血糖作用。阿司匹林(不是降糖药)已经使用100多年了,也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以后也一定会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这些老药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医生对它们的不良反应非常了解,也很好掌控。“相对来说,新药虽然克服了老药的一些缺点,但新药因为新,在临床使用时间上稍微短一点,长期使用效果如何我们心里还没数,所以安全性问题也需要考虑。”李焱说。所以,不能说新药就一定比老药好,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适合患者的才是最好的,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某种药物对患者甲有效,但对患有同样疾病的乙却疗效不佳。原因在于,患者的机体在与药物相互作用时表现出了个体差异。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尤其是在对新药的认知上更为明显。可见,临床上用什么药应该由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而不要盲目追求新药特药,因为,新药并不一定比老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