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课堂上采用“模糊任务型”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教师在口语课上常常安排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对话、角色扮演、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等,并让学业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指定任务。这种会正确地使用语言,即“为用而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这种“任务型”口语课堂活动一方面在一定程序上确实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话言使用;但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由于教师不仅在任务的主题上有所规定而且还设定了任务完成的情境背景以及要求学生展示任务的形式,这样的“任务型”口语课堂活动就容易呈现以下两个弊端。
第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小,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组学生之间有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互相参照,造成任务活动展示时出现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的结果。千篇一律的任务不易实现真实语境下真实使用语言的目的,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实际口语表达能力的了解和分析。
第二,即使是同一班的学生,他们的语言水平也有高有低,任务活动的方方面面若限制得太死,就容易缺乏针对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些形式的课堂活动失去最初的新鲜劲,他们不再主动配合教师反而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任务,以至被动地完成任务。
因此,针对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的现状,口语课上,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灵活动性更大的“模糊任务型”(vague task-based)课堂活动形式。所谓“模糊任务”,即教师仅对任务的主题做出限定,将任务活动开展的情境和任务形式的设置权力交给学生自己。例如,传统的“任务型”课堂活动可以安排学生两两进行考官与工作应聘者之间的面试对话,任务的主题是“找工作”,情境为“公司的某个房间内、考官与应聘之间”,任务形式即“问答式对话”。同样一堂课上,如果采用“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则任务的主题不变,仍为“找工作”,但两位学生自设任务,通过多种办法来表现这一主题:向朋友抱怨工作难找(朋友之间谈话形式),打电话问询公司职位空缺情况(电话商务形式),以就业指导人员的身份解释找工作时应注意的事项(社会服务领域的角色扮演)等,只要在不违背主题且各自任务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师应当超越自己头脑中的“任务定式”,允许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所有可能涉及的背景,让他们自愿、自主地进行各自的任务展示。
二、“模糊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意义
鉴于目前口语课在任务安排上的弊端,提倡设置“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利于提高口语课的质量。
第一,从口语课堂活动进展来看,“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更能协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双方对“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均先例各处的主动权;尤其是学生,他们不必完全依照教师的意愿来进行课堂任务活动。教师也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他们主控任务的主题,展示时间及参与活动的人数;学生在这些变量都规定好的前提下,对开展任务活动的形式,包括情境设置和形式选择可以有各自独立的安排。他们不必拘泥于统一单调的表现形式,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任务目标,采用自己认为合理的办法来反映同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任务展示,他们彼此之间还可以相互比较、相互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是改善方式。就“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本身而言,不会因为干预范围小了而导致课堂“失控”的局面,因为每个学生单元(个人,结队或小组)的任务都是遵从各自的任务而展开的,同时教师对任务展示时间的规定也能避免学生在编排中出“话题游离”。
口语课堂活动不是单纯的任务展示过程,它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和他人的任务,逐步理解和掌握外语在真实语境中的恰当使用。这便要求教师在学生展示任务之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开展互动讨论。任务展示的多在传统单一“任务型”课堂活动评价环节,教师只是将某个特定任务的语境、说话者身份地位或文化等因素结合起来分析语言使用情况;而“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能同时为师生提供更多,更完善的语用例证,师生以此作为比较分析的材料,讨论語用与多重因素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说,“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中展现的是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交际社会场。
第二,从学生语言水平来看,“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能够更好地顾及到学生语言水平个体差异,更好地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相比之下“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同一主题形式多样,学生们各得其所。一旦他们选定了某种任务形式和各自的任务目标,就可以通过逐步的安排事件情节的发展。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或自己小组的任务展示能够与众不同,因此他们在完成各自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话语内容表达和意义传输上,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刻意修正语言形式上的小错误。这就更加符合对交际性任务定义中的一项界定:“学习者(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
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除以上谈到的模糊任务型外,还有许多颇见成效的方法。例如,组织课外英语演讲会、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角、英语诗歌朗诵、英语辩论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了英语视野,并要求学生经常与外国人一起聊天,口语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教师在口语课上常常安排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对话、角色扮演、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等,并让学业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指定任务。这种会正确地使用语言,即“为用而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这种“任务型”口语课堂活动一方面在一定程序上确实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话言使用;但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由于教师不仅在任务的主题上有所规定而且还设定了任务完成的情境背景以及要求学生展示任务的形式,这样的“任务型”口语课堂活动就容易呈现以下两个弊端。
第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小,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组学生之间有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互相参照,造成任务活动展示时出现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的结果。千篇一律的任务不易实现真实语境下真实使用语言的目的,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实际口语表达能力的了解和分析。
第二,即使是同一班的学生,他们的语言水平也有高有低,任务活动的方方面面若限制得太死,就容易缺乏针对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些形式的课堂活动失去最初的新鲜劲,他们不再主动配合教师反而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任务,以至被动地完成任务。
因此,针对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的现状,口语课上,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灵活动性更大的“模糊任务型”(vague task-based)课堂活动形式。所谓“模糊任务”,即教师仅对任务的主题做出限定,将任务活动开展的情境和任务形式的设置权力交给学生自己。例如,传统的“任务型”课堂活动可以安排学生两两进行考官与工作应聘者之间的面试对话,任务的主题是“找工作”,情境为“公司的某个房间内、考官与应聘之间”,任务形式即“问答式对话”。同样一堂课上,如果采用“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则任务的主题不变,仍为“找工作”,但两位学生自设任务,通过多种办法来表现这一主题:向朋友抱怨工作难找(朋友之间谈话形式),打电话问询公司职位空缺情况(电话商务形式),以就业指导人员的身份解释找工作时应注意的事项(社会服务领域的角色扮演)等,只要在不违背主题且各自任务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师应当超越自己头脑中的“任务定式”,允许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所有可能涉及的背景,让他们自愿、自主地进行各自的任务展示。
二、“模糊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意义
鉴于目前口语课在任务安排上的弊端,提倡设置“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利于提高口语课的质量。
第一,从口语课堂活动进展来看,“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更能协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双方对“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均先例各处的主动权;尤其是学生,他们不必完全依照教师的意愿来进行课堂任务活动。教师也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他们主控任务的主题,展示时间及参与活动的人数;学生在这些变量都规定好的前提下,对开展任务活动的形式,包括情境设置和形式选择可以有各自独立的安排。他们不必拘泥于统一单调的表现形式,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任务目标,采用自己认为合理的办法来反映同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任务展示,他们彼此之间还可以相互比较、相互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是改善方式。就“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本身而言,不会因为干预范围小了而导致课堂“失控”的局面,因为每个学生单元(个人,结队或小组)的任务都是遵从各自的任务而展开的,同时教师对任务展示时间的规定也能避免学生在编排中出“话题游离”。
口语课堂活动不是单纯的任务展示过程,它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和他人的任务,逐步理解和掌握外语在真实语境中的恰当使用。这便要求教师在学生展示任务之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开展互动讨论。任务展示的多在传统单一“任务型”课堂活动评价环节,教师只是将某个特定任务的语境、说话者身份地位或文化等因素结合起来分析语言使用情况;而“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能同时为师生提供更多,更完善的语用例证,师生以此作为比较分析的材料,讨论語用与多重因素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说,“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中展现的是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交际社会场。
第二,从学生语言水平来看,“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能够更好地顾及到学生语言水平个体差异,更好地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相比之下“模糊任务型”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同一主题形式多样,学生们各得其所。一旦他们选定了某种任务形式和各自的任务目标,就可以通过逐步的安排事件情节的发展。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或自己小组的任务展示能够与众不同,因此他们在完成各自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话语内容表达和意义传输上,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刻意修正语言形式上的小错误。这就更加符合对交际性任务定义中的一项界定:“学习者(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
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除以上谈到的模糊任务型外,还有许多颇见成效的方法。例如,组织课外英语演讲会、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角、英语诗歌朗诵、英语辩论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了英语视野,并要求学生经常与外国人一起聊天,口语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