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思想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在全球迅速蔓延,并逐步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网络走进高校校园,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巨大冲击。网络是把“双刃剑”,既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良好的机遇,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信息网络背景下唱响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不良网络文化;如何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基础上引进网络新理念,开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道德观等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而对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种种挑战,学校应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优势、人员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对网络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四个建设”即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氛围建设。
一、建设“红色”阵地——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网络是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网络内容色彩纷呈,对于网上各种颓废的、消极的信息,封堵不是真正好的办法,疏导才具可行性。学校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占领校园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使网上有更多更强的正面声音,通过网络给大学生更多健康有益的东西,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从而在网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网络阵地,我们应利用现有网络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制度、经验材料、数据资料等信息输入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校园网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建立的网站要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要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宣传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目前高校宣传教育媒体如校报、广播、闭路电视等,形式上相对独立,如果把上述传媒通过数字化系统处理后移置到网络上,可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和互补,从而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大大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阵地犹如舞台,要发挥作用必须异常精彩,因为精彩大学生才会主动点击,而要想让大学生主动点击,就必须有丰富内容来吸引学生,令其打开便不愿离开,阅读栏目内容爱不释手,我们可以把以下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融入我们的红色阵地:电子布告系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入其中;检索数据库,包括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安排,考试成绩、评优评奖、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业余党校等,供学生免费查询;大学生心理咨询系统,进行网上咨询,这样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更有效,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毕业生需求信息系统,及时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毕业生可以在网上求职,通过就业指导中心进行网上的就业指导;发布考研信息等。各院系新闻系统,可利用网络收集学生对学校、院系事务的建议及学生关注的问题,并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扶持优秀的社团建立自己的网站,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大学院校建立了红色网站,但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头,互联网上的红色网站还显得太少,要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相互呼应、有巨大宣传力、震撼力的红色阵地,还需我们作较长时间的努力。
二、建设一支队伍——建设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队伍
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贯彻还是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改进,都离不开一支既有过硬政治思想水平和觉悟又具备较高的网络管理才能的工作队伍。如何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呢?我们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选拔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精、作风正、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使政工队伍不断地得到新鲜血液的补充,保持新的活力。其次,要对原有的政工干部进行定期培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牢固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学历层次,重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不仅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自如,而且还能进行一般的软件开发与网络系统的维护,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第三,要加强考核。定期考核政工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业务能力,对那些作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干部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要进行批评,对思想素质不高,工作能力较弱的要进行调整。政治是先导,组织是保障,只有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队伍,才能适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健全一系列制度——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具体实施的全面的规章制度
校园网是向全社会开放的网站,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网站。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的青年学生,他们相对于一般的网民来说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也存在自身的弱点,如身心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等,加上校园网自身服务校园而非以盈利为目的的特点,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和健全一套特殊的管理体制,以保障正常的校园生活和教学秩序。例如,制定《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条例》及《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罚条例》等,以此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与监控;规范学生上网的言行。其次,要加强网上道德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网上自律意识。我们要在思想品德课、法律基础课和有关专业课程中适当增加网络道德、网络法制观念教育的内容,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与有害信息侵入的能力,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要筑牢防火墙,净化网络环境,适时监控,定期安检,使境外的不良网站被滤除。同时,利用访问控制、目录管理、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技术来加强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当然,在加强网络防范管理的同时,我们要把工作重点定位在对学生引导和帮助上。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和对待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哪些内容是正确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可以学习、借鉴、吸收的,哪些内容是西方文化的糟粕、是丑恶的、错误的东西。从而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思想主动自觉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筑牢“防火墙”。
四、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培育和优化校园小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集中体现。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精神文化建设,而校风(包括学风和教风)的建设又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校风建设,使学生充分参与,尊重学生的智慧,满足学生的需求,信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校风的提炼和制订中来,使学生在讨论中加强对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的辨析和扬弃,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从而更加自觉理解和贯彻校风精神。其次,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学生负有管理、教育、指导的责任,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师长”与“榜样”的力量,以此带动并感化学生,促进优良校风的建设。应在校园环境布置上根据德育任务进行选择和加工,有目的地“优化”“人格化”校园环境,力求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并产生引导、约束、凝聚、愉悦身心、传承辐射等作用。因此,在进行各种环境建设时,要注重对人的关怀,注重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健康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氛围熏陶。一个充满民族文化和艺术美的校园环境,是极具吸引力的,是学生熏心启智的无声教科书,更是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从校园文化的特点看,学生受社会思潮或时尚影响建立的社团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学生活动基本上是以班级和社团为单位组织的。因此,在组建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特别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每个时期学生关注的热点,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在营造班级和社团文化时,要加强引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正确把握社会价值导向,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而又坚实的阵地。
网络的发展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充分重视和运用网络技术,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必能抓住这一机遇,完善和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和高校育人目标服务。
而对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种种挑战,学校应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优势、人员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对网络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四个建设”即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氛围建设。
一、建设“红色”阵地——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网络是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网络内容色彩纷呈,对于网上各种颓废的、消极的信息,封堵不是真正好的办法,疏导才具可行性。学校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占领校园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使网上有更多更强的正面声音,通过网络给大学生更多健康有益的东西,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从而在网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网络阵地,我们应利用现有网络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制度、经验材料、数据资料等信息输入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校园网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建立的网站要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要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宣传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目前高校宣传教育媒体如校报、广播、闭路电视等,形式上相对独立,如果把上述传媒通过数字化系统处理后移置到网络上,可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和互补,从而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大大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阵地犹如舞台,要发挥作用必须异常精彩,因为精彩大学生才会主动点击,而要想让大学生主动点击,就必须有丰富内容来吸引学生,令其打开便不愿离开,阅读栏目内容爱不释手,我们可以把以下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融入我们的红色阵地:电子布告系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入其中;检索数据库,包括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安排,考试成绩、评优评奖、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业余党校等,供学生免费查询;大学生心理咨询系统,进行网上咨询,这样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更有效,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毕业生需求信息系统,及时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毕业生可以在网上求职,通过就业指导中心进行网上的就业指导;发布考研信息等。各院系新闻系统,可利用网络收集学生对学校、院系事务的建议及学生关注的问题,并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扶持优秀的社团建立自己的网站,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大学院校建立了红色网站,但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头,互联网上的红色网站还显得太少,要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相互呼应、有巨大宣传力、震撼力的红色阵地,还需我们作较长时间的努力。
二、建设一支队伍——建设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队伍
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贯彻还是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改进,都离不开一支既有过硬政治思想水平和觉悟又具备较高的网络管理才能的工作队伍。如何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呢?我们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选拔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精、作风正、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使政工队伍不断地得到新鲜血液的补充,保持新的活力。其次,要对原有的政工干部进行定期培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牢固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学历层次,重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不仅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自如,而且还能进行一般的软件开发与网络系统的维护,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第三,要加强考核。定期考核政工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业务能力,对那些作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干部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要进行批评,对思想素质不高,工作能力较弱的要进行调整。政治是先导,组织是保障,只有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队伍,才能适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健全一系列制度——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具体实施的全面的规章制度
校园网是向全社会开放的网站,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网站。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的青年学生,他们相对于一般的网民来说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也存在自身的弱点,如身心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等,加上校园网自身服务校园而非以盈利为目的的特点,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和健全一套特殊的管理体制,以保障正常的校园生活和教学秩序。例如,制定《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条例》及《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罚条例》等,以此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与监控;规范学生上网的言行。其次,要加强网上道德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网上自律意识。我们要在思想品德课、法律基础课和有关专业课程中适当增加网络道德、网络法制观念教育的内容,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与有害信息侵入的能力,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要筑牢防火墙,净化网络环境,适时监控,定期安检,使境外的不良网站被滤除。同时,利用访问控制、目录管理、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技术来加强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当然,在加强网络防范管理的同时,我们要把工作重点定位在对学生引导和帮助上。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和对待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哪些内容是正确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可以学习、借鉴、吸收的,哪些内容是西方文化的糟粕、是丑恶的、错误的东西。从而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思想主动自觉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筑牢“防火墙”。
四、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培育和优化校园小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集中体现。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精神文化建设,而校风(包括学风和教风)的建设又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校风建设,使学生充分参与,尊重学生的智慧,满足学生的需求,信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校风的提炼和制订中来,使学生在讨论中加强对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的辨析和扬弃,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从而更加自觉理解和贯彻校风精神。其次,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学生负有管理、教育、指导的责任,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师长”与“榜样”的力量,以此带动并感化学生,促进优良校风的建设。应在校园环境布置上根据德育任务进行选择和加工,有目的地“优化”“人格化”校园环境,力求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并产生引导、约束、凝聚、愉悦身心、传承辐射等作用。因此,在进行各种环境建设时,要注重对人的关怀,注重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健康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氛围熏陶。一个充满民族文化和艺术美的校园环境,是极具吸引力的,是学生熏心启智的无声教科书,更是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从校园文化的特点看,学生受社会思潮或时尚影响建立的社团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学生活动基本上是以班级和社团为单位组织的。因此,在组建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特别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每个时期学生关注的热点,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在营造班级和社团文化时,要加强引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正确把握社会价值导向,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而又坚实的阵地。
网络的发展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充分重视和运用网络技术,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必能抓住这一机遇,完善和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和高校育人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