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现代教育中的一次重大革新。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体系中,我们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这种体系是一套相互配合、内在一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 政治课教学 教学方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教育部于2001年6月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现代教育中的一次重大革新。其中,对中学政治课教学也提出了具有时代针对性的科学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感受的实际问题变成书本内容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理念重点突出了中学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从而教学方式也必然要求相应的调整,本文拟作简要探析。
一、政治课教学中师生身份的定位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我国教育理论界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素质发展摆上了研究日程。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从多方面整体的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主体性素质发展水平。什么是人的主体性?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主体性是相对于客体性而言,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为了弘扬人的主体性,培育富有主体性的人才,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思想政治课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这一环节,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提高教学实效。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即是以学生自身的能力发展为本,即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需要营造相应的环境,其中,师生的相互关系与学生主题意识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完成自身从过去的权威式身份到互动身份的转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以此作为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性的基础。在实际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主张教师用高昂的情绪与高超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并利用多媒体等辅导手段,形成学生乐学、教师导学、师生互学的教学氛围。
二、注重教学内容和测试题目的的开放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教室中心、书本中心、课文中心、知识中心、班级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型教学。这种封闭型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运用开放性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的特点是:教学空间的开放性;教学关系的主体性;思维方式的挑战性。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生活密切地关联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应该以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为基础;必须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比如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最新的科技成果、理论成果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等。新课改强调,政治学习不是机械的背诵行为,而是与现实相关的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政治学习活动,要成为政治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的教学内容和题目。应当注意的是:首先,选取的政治事件应当为学生所熟悉,内容比较有趣,与学生所学习的现有理论知识有可相关性;其次,教学过程中,可以突破现有课本范围,做出适当的延伸,以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选取,可以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是最终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
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身份观念,并通过精心选取和编排教学内容之后,最终还是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是教学活动自身可以产生出来的,而是需要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因为在信息时代,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开放,如果不注重这一社会状态的外部影响,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内容自身的时效范围不可避免地造成与现实社会状态不同程度的脱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刻把握社会发展的新动向,从而弥补课本的缺陷,则可能给学生造成知识上的混乱和困惑,不利于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学生真正获得自身的主题意识。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可以体现在多样的教学手段上。例如:
情景创设法。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一种互相研究探讨,而不是机械传授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学习中的美感,从而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情绪,使得某些课本上的抽象观点和逻辑与学生的情绪相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一些相关的电影片段,尤其是记录片段,来增强学生的现实感。或者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进行升华,使得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与讨论。
案例讨论法。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多面性的政治事件作为案例,给出相对充分的材料。集中时间引导学生较为深入地讨论这一案例的各个方面。或者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或者组织学生形成双方辩论的形势,互相质疑和辩难,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势必会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相关资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具有竞争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一个协助的角色,给予学生在深入了解和思考案例的过程中以各方面的帮助,进一步调整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活体验法。主要是指通过将课本理论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多样性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是科学教学方式的重要保障
作为教学来说,考核是完全必要的。传统教学理念将考试等同于考核,产生了巨大的诱导效果,也制约了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调整考核体系,引导学生由应试型学习向素质型学习的转变,也是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的最终保证。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说,不能将单纯的记忆背诵作为考察的重点,而是通过对平时课堂参与的程度等进行综合考核,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片面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由记忆评价转化为理解评价,由知识评价转化为知能并重、智德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由单一的书面考试评价让位于考试考核考查结合、口试笔试结合、开卷闭卷结合等全方位多形式并举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变分数制为等级制,由重视结果变为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变重视答案的一致性为重视结论的创造性;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让位于师生民主评价,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观念变同步为异步评价,形成评价观念、内容、主体、方法、标准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开放评价机制。
总之,在新课改的提出和实践过程中,中学政治课教学的观念、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体系是一套相互配合、内在一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 政治课教学 教学方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教育部于2001年6月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现代教育中的一次重大革新。其中,对中学政治课教学也提出了具有时代针对性的科学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感受的实际问题变成书本内容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理念重点突出了中学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从而教学方式也必然要求相应的调整,本文拟作简要探析。
一、政治课教学中师生身份的定位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我国教育理论界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素质发展摆上了研究日程。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从多方面整体的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主体性素质发展水平。什么是人的主体性?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主体性是相对于客体性而言,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为了弘扬人的主体性,培育富有主体性的人才,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思想政治课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这一环节,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提高教学实效。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即是以学生自身的能力发展为本,即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需要营造相应的环境,其中,师生的相互关系与学生主题意识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完成自身从过去的权威式身份到互动身份的转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以此作为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性的基础。在实际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主张教师用高昂的情绪与高超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并利用多媒体等辅导手段,形成学生乐学、教师导学、师生互学的教学氛围。
二、注重教学内容和测试题目的的开放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教室中心、书本中心、课文中心、知识中心、班级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型教学。这种封闭型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运用开放性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的特点是:教学空间的开放性;教学关系的主体性;思维方式的挑战性。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生活密切地关联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应该以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为基础;必须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比如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最新的科技成果、理论成果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等。新课改强调,政治学习不是机械的背诵行为,而是与现实相关的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政治学习活动,要成为政治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的教学内容和题目。应当注意的是:首先,选取的政治事件应当为学生所熟悉,内容比较有趣,与学生所学习的现有理论知识有可相关性;其次,教学过程中,可以突破现有课本范围,做出适当的延伸,以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选取,可以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是最终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
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身份观念,并通过精心选取和编排教学内容之后,最终还是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是教学活动自身可以产生出来的,而是需要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因为在信息时代,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开放,如果不注重这一社会状态的外部影响,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内容自身的时效范围不可避免地造成与现实社会状态不同程度的脱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刻把握社会发展的新动向,从而弥补课本的缺陷,则可能给学生造成知识上的混乱和困惑,不利于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学生真正获得自身的主题意识。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可以体现在多样的教学手段上。例如:
情景创设法。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一种互相研究探讨,而不是机械传授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学习中的美感,从而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情绪,使得某些课本上的抽象观点和逻辑与学生的情绪相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一些相关的电影片段,尤其是记录片段,来增强学生的现实感。或者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进行升华,使得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与讨论。
案例讨论法。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多面性的政治事件作为案例,给出相对充分的材料。集中时间引导学生较为深入地讨论这一案例的各个方面。或者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或者组织学生形成双方辩论的形势,互相质疑和辩难,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势必会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相关资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具有竞争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一个协助的角色,给予学生在深入了解和思考案例的过程中以各方面的帮助,进一步调整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活体验法。主要是指通过将课本理论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多样性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是科学教学方式的重要保障
作为教学来说,考核是完全必要的。传统教学理念将考试等同于考核,产生了巨大的诱导效果,也制约了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调整考核体系,引导学生由应试型学习向素质型学习的转变,也是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的最终保证。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说,不能将单纯的记忆背诵作为考察的重点,而是通过对平时课堂参与的程度等进行综合考核,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片面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由记忆评价转化为理解评价,由知识评价转化为知能并重、智德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由单一的书面考试评价让位于考试考核考查结合、口试笔试结合、开卷闭卷结合等全方位多形式并举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变分数制为等级制,由重视结果变为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变重视答案的一致性为重视结论的创造性;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让位于师生民主评价,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观念变同步为异步评价,形成评价观念、内容、主体、方法、标准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开放评价机制。
总之,在新课改的提出和实践过程中,中学政治课教学的观念、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体系是一套相互配合、内在一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