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阳光普照万物,是爱的象征。“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永恒的课题。应试教育重视优等生,忽视“后进生”,是“精英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成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那么,对待“后进生”就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做好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使之融入到整体集体中。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转化;有效引导
“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光实验学校以阳光育人理念为本,育人以德为先。近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以“阳光”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全面、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针对班级的“后进生”转化问题,单靠班主任来开展工作还不够。为此,学校采用“特殊学生特殊教育”的策略,组织青年教师成立阳光助教队,协助跟踪教育“后进生”。下面,笔者通过参加助教工作,谈谈关于“后进生”教育转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用阳光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在人的心灵深处,最大的动力莫过于“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热爱学生是教师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每一个“后进生”,给他们以无私的、真诚的爱,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
以前,“后进生”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慢慢形成自卑和无心向学的心理。因此,一定要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更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消除师生间的感情障碍,让师生关系密切些。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如,小刘一直调皮捣蛋、无心向学,还欺负同学,经常打架。因此,班里同学对他的印象不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而他也知道别人看不起他,所以自暴自弃。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每天到校无心听课,即使不惹是非,也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笔者了解情况后,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谈心。
有一天放学,他按笔者约定的时间来找笔者谈心。笔者先是和蔼地询问了他近日的纪律和学习等方面情况,并让他拿出作业本来,给他“开小灶”,检查批阅,进行辅导补课。笔者的亲切关怀感动了他,他不好意思地拿出皱巴巴的作业本,笔者用红笔仔细地把他做错的地方标上记号,让他及时改正,还教给他解答问题的方法,让他回家补做欠下的作业,第二天再拿来检查。渐渐地,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歧视他,而是真心诚意想帮助他。期末考试后,他主动来向笔者汇报考试的情况,笔者肯定了他的点滴进步,激励他说:“加把劲,你一定能行!”这时,笔者发现他的手和衣服都很脏,马上带他去洗刷干净。笔者看到他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开心的笑容。他感受到老师阳光般的关怀,从而增进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可喜的进步。
二、用信心点亮学生的心灵之光
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只有让“后进生”看到自己身上的力量、自身的价值,对未来怀有信心、怀有希望,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后进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以为老师和同学、家长看不起他们,即使做了好事,别人也不会说好,因而缺乏动力,自暴自弃。所以,在批评他们时,首先要尊重他们,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们;批评的言语要温和、态度要诚恳;学生有问题尽量不找家长,师生面对面开诚布公地解决问题;只要学生保证改正错误就要相信他,并对他进行鼓励。在热爱学生的教师心目中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信任学生就是相信他们的自觉性、相信他们的进取意识。一般来讲,“后进生”会主观地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不信任他。他们想努力上进、改过自新,却管不住自己,又怕别人讽刺、挖苦。针对“后进生”的特点,笔者认为,本来应该委托给“好学生”去干的事情,让给“后进生”去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个学生小谢,平时纪律散漫、无心向学,经常拖欠作业。针对该生的问题,笔者每周定期和他交流,并进行家访。通过接触,发现该生在田径上有特长。于是,笔者以体育活动为“突破口”,通过体育比赛活动来对他进行教育转化,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在一次校运会中,笔者私下找他谈话,鼓励他带好班队为班级争光。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们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眼光,自信心陡增。后来他对笔者说:“老师,那天晚上我是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我高兴得一夜没有睡好。以后,我一定认真遵守纪律,好好学习,争取得到更多的表扬。”在后来的日子里,他遵守规矩了,学习也自觉了。当然,他训练的时间也多了,惹是生非的机会少了,也没了。后来,他作为校队的主力参加湘桥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男子60米比赛第一名和200米比赛第二名,让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其他表现也都变好了。
总之,让“后进生”感觉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就能鼓起他们好好做人、好好学习的勇气;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就能促使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细心做及时捕抓教育契机的有心人
常言道:“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教师洗涤“后进生”精神上的污垢,应该像医生护理伤病员那样细心和耐心。要时时观察、常常研究、观其微,察其毫,从他们一言一行中发现异常现象,然后对症下药,及时医治。
每个“后进生”的思想都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师要以辩证发展的目光、坚忍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地去挖掘,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实施转化。有一次,在和小刘同学的谈话中,笔者发现,其实他也是一个重视学习、希望进步的学生,只是父母经常不在家,自己自控能力差,贪玩,有时只顾看电视,而忘了做作业,耽误了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笔者还了解到他爷爷答应他这次期末考如果考得好成绩,将会奖励他,笔者抓住他渴望进步的积极心理,鼓励他要增强学习自觉性,加倍努力,别让教师和家人失望。从此,他开始懂得了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复习,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用耐心去接納学生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有犯错的时候,尤其是“后进生”,犯错的机会更多。有时经过教育有了转变,过不了多久又出现反复,发生一些错误行为,耐心对待他们的错误,做好引导转化是教育工作的关键。一次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位同学胡乱作答,惹得哄堂大笑,而当老师再次提问时,小刘就跟着故意捣乱。得知情况后,笔者没有严厉地呵斥,而是让他先静下来好好想一想,直到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接着告诉他,这样做破坏了课堂纪律,干扰了教学秩序,影响了同学的学习。他诚恳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还写了检讨书。这时,笔者向他许诺:“如果以后能遵守纪律,好好学习,这件事可以当作没发生,也不告诉家长,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学生。”笔者的宽容换来了他的信任,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期望,从那以后,没有发现他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
五、用恒心去感化学生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情绪变化、课堂表现等,才能真正了解偏常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促进转变。在助教工作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转化工作并非一次就可以完成,在转化的过程中要允许出现反复。因此,笔者注重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与“后进生”每周沟通两次,他们进步,就表扬;他们灰心,则激励;他们出现缺点错误,就耐心诱导教育,从不间断,从不放弃。他们是满脸童真、稚气未除的孩子,可塑性很强,笔者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用爱心、恒心去感染“后进生”,没有学不好的孩子。
实施春风化雨般阳光育人是一种教育艺术,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研究、学习和运用这一艺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及问题的成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就能实现更多“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麦志强,潘海燕.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韩东才,班主任叙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3]卢春梅,七彩阳光教育[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6.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转化;有效引导
“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光实验学校以阳光育人理念为本,育人以德为先。近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以“阳光”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全面、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针对班级的“后进生”转化问题,单靠班主任来开展工作还不够。为此,学校采用“特殊学生特殊教育”的策略,组织青年教师成立阳光助教队,协助跟踪教育“后进生”。下面,笔者通过参加助教工作,谈谈关于“后进生”教育转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用阳光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在人的心灵深处,最大的动力莫过于“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热爱学生是教师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每一个“后进生”,给他们以无私的、真诚的爱,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
以前,“后进生”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慢慢形成自卑和无心向学的心理。因此,一定要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更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消除师生间的感情障碍,让师生关系密切些。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如,小刘一直调皮捣蛋、无心向学,还欺负同学,经常打架。因此,班里同学对他的印象不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而他也知道别人看不起他,所以自暴自弃。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每天到校无心听课,即使不惹是非,也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笔者了解情况后,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谈心。
有一天放学,他按笔者约定的时间来找笔者谈心。笔者先是和蔼地询问了他近日的纪律和学习等方面情况,并让他拿出作业本来,给他“开小灶”,检查批阅,进行辅导补课。笔者的亲切关怀感动了他,他不好意思地拿出皱巴巴的作业本,笔者用红笔仔细地把他做错的地方标上记号,让他及时改正,还教给他解答问题的方法,让他回家补做欠下的作业,第二天再拿来检查。渐渐地,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歧视他,而是真心诚意想帮助他。期末考试后,他主动来向笔者汇报考试的情况,笔者肯定了他的点滴进步,激励他说:“加把劲,你一定能行!”这时,笔者发现他的手和衣服都很脏,马上带他去洗刷干净。笔者看到他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开心的笑容。他感受到老师阳光般的关怀,从而增进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可喜的进步。
二、用信心点亮学生的心灵之光
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只有让“后进生”看到自己身上的力量、自身的价值,对未来怀有信心、怀有希望,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后进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以为老师和同学、家长看不起他们,即使做了好事,别人也不会说好,因而缺乏动力,自暴自弃。所以,在批评他们时,首先要尊重他们,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们;批评的言语要温和、态度要诚恳;学生有问题尽量不找家长,师生面对面开诚布公地解决问题;只要学生保证改正错误就要相信他,并对他进行鼓励。在热爱学生的教师心目中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信任学生就是相信他们的自觉性、相信他们的进取意识。一般来讲,“后进生”会主观地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不信任他。他们想努力上进、改过自新,却管不住自己,又怕别人讽刺、挖苦。针对“后进生”的特点,笔者认为,本来应该委托给“好学生”去干的事情,让给“后进生”去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个学生小谢,平时纪律散漫、无心向学,经常拖欠作业。针对该生的问题,笔者每周定期和他交流,并进行家访。通过接触,发现该生在田径上有特长。于是,笔者以体育活动为“突破口”,通过体育比赛活动来对他进行教育转化,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在一次校运会中,笔者私下找他谈话,鼓励他带好班队为班级争光。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们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眼光,自信心陡增。后来他对笔者说:“老师,那天晚上我是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我高兴得一夜没有睡好。以后,我一定认真遵守纪律,好好学习,争取得到更多的表扬。”在后来的日子里,他遵守规矩了,学习也自觉了。当然,他训练的时间也多了,惹是生非的机会少了,也没了。后来,他作为校队的主力参加湘桥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男子60米比赛第一名和200米比赛第二名,让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其他表现也都变好了。
总之,让“后进生”感觉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就能鼓起他们好好做人、好好学习的勇气;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就能促使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细心做及时捕抓教育契机的有心人
常言道:“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教师洗涤“后进生”精神上的污垢,应该像医生护理伤病员那样细心和耐心。要时时观察、常常研究、观其微,察其毫,从他们一言一行中发现异常现象,然后对症下药,及时医治。
每个“后进生”的思想都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师要以辩证发展的目光、坚忍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地去挖掘,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实施转化。有一次,在和小刘同学的谈话中,笔者发现,其实他也是一个重视学习、希望进步的学生,只是父母经常不在家,自己自控能力差,贪玩,有时只顾看电视,而忘了做作业,耽误了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笔者还了解到他爷爷答应他这次期末考如果考得好成绩,将会奖励他,笔者抓住他渴望进步的积极心理,鼓励他要增强学习自觉性,加倍努力,别让教师和家人失望。从此,他开始懂得了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复习,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用耐心去接納学生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有犯错的时候,尤其是“后进生”,犯错的机会更多。有时经过教育有了转变,过不了多久又出现反复,发生一些错误行为,耐心对待他们的错误,做好引导转化是教育工作的关键。一次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位同学胡乱作答,惹得哄堂大笑,而当老师再次提问时,小刘就跟着故意捣乱。得知情况后,笔者没有严厉地呵斥,而是让他先静下来好好想一想,直到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接着告诉他,这样做破坏了课堂纪律,干扰了教学秩序,影响了同学的学习。他诚恳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还写了检讨书。这时,笔者向他许诺:“如果以后能遵守纪律,好好学习,这件事可以当作没发生,也不告诉家长,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学生。”笔者的宽容换来了他的信任,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期望,从那以后,没有发现他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
五、用恒心去感化学生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情绪变化、课堂表现等,才能真正了解偏常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促进转变。在助教工作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转化工作并非一次就可以完成,在转化的过程中要允许出现反复。因此,笔者注重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与“后进生”每周沟通两次,他们进步,就表扬;他们灰心,则激励;他们出现缺点错误,就耐心诱导教育,从不间断,从不放弃。他们是满脸童真、稚气未除的孩子,可塑性很强,笔者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用爱心、恒心去感染“后进生”,没有学不好的孩子。
实施春风化雨般阳光育人是一种教育艺术,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研究、学习和运用这一艺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及问题的成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就能实现更多“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麦志强,潘海燕.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韩东才,班主任叙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3]卢春梅,七彩阳光教育[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