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威宁的乡村,不管是几岁的儿童还是十几岁的青年,都知道“抖音”、“王者”、“吃鸡”,却几乎没有人知道“老变婆”的故事,没有人知道“小三小三你要来”、“张打铁,李打铁”的歌谣。而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及以上的人群之中,这些歌谣和传说却张口即来。威宁民间的传说和歌谣等口头文化在近二十年来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乃至出现了断层。为什么几千年一直流传的文化在近二十年来没有得到继续传承下去却产生断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科技的进步带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的需求的改变,文化的市场化带来的文化的趋同等因素都是其断层的原因所在。而它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口头文化,在全国民间文化的普遍性之中蕴含着它自身的特殊性,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域性文化,对它进行保护,是保存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关键词:口头文化 科技冲击 经济因素 文化市场
贵州威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汉、彝、回、苗等少数民族都在这里生存,威宁海拔高、地势陡,被称为“贵州屋脊”,地势的因素使得威宁与外界的交通不便,交流甚少,这样的结果就是威宁即使在21世纪的初期,仍然是以经济较落后的姿态而相对独立的发展着。
一.贵州威宁民间的口头文化
民间文学又通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即口头之间的流传,是口头文化的最主要的流传方式。而代代之间的口头传承,是口头文化传承的最主要的方式。
作为云贵高原上典型的高原地貌,各个民族之间因为历史因素而相对独立的各自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虽不见以前的械斗与仇视,但是其地理位置如村落、城镇等却是没有较大改变,这使得各个民族之间的传说得以较大保全。但因为技术文化等方面原因,传说、歌谣等均以口头文化的形式传播保存。
威宁民间的传统口头文化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不管是汉族的“将军岭”、“草海当阳桥”,还是彝族的“撮泰吉”、“背新娘”,亦或是回族的“开斋节”等等,有威宁地区自己的特有的文化,也有共同大背景之下的文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大背景之下的文化,亦有威宁地区自己的相对的特色。染上威宁地区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等方面的色彩。威宁民间此类口头文化,不仅是自己的文化,更是研究威宁地区传统文化,并将其纳入全国文化宝库的珍宝。其存在,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对于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民间文化的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近二十年来,威宁民间的口头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可以说,以2000年左右的世纪之交作为其分界线是即为合适的,在这之后的孩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他们成长之后,世界已经与20世纪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这变化带来如何带来文化的断层呢?其原因如下文所探讨。
二.科技的冲击
民间口头文化,它的传承主要是靠着劳动者的口口相传,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故而,它所拥有的传承方式堪称最古老的与原始的方式,这为它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让它的传承拥有几乎无限的生命力。毕竟,从广义上对于口头文化来说,只要人民群众依然还在有口头交流,它就可以一直被创造。但是,具体到某些特定的或具体的口头文化上来说,它的生命力却又是脆弱的,就像现存的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只剩下了一个传承者。口头文化的口口相传,对口头的依赖性质极大,继而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口头文化的传承既如此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者可以称为最原始的传承受到了生产力发展之后的新的文化传承方式所带来的冲击。生产力发展对于人的日常生活的改變是极大的。科技对世界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几乎是全部都有改变。举一个特殊却又蕴含着普遍性的例子:在20年前的威宁农村,不少农村还没有通电或间歇性通电,孩子们没有电视,没有小人书,他们的娱乐方式很明显的是唱长辈们教给的童谣,那时候的孩子们,不管是男孩女孩,不管是劳动休息,任何人都能种种童谣张口就来。客观条件的限制,让孩子们以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方式来传承了传统的歌谣。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农村已经和二十年前有了极大的转变,孩子们不再需要月夜下的游戏,也不需要长辈们教给童谣,对于他们而言,一部手机便满足了他们所有的需求。很显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手机里的光怪陆离的世界,比长辈们口中老旧的童谣具有太多的吸引力,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兴趣去了解。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进步,也极大地影响了口头文化的传承。更甚者,若是科技改变生活的脚步太快,以至于口头文化的传承跟不上的时候,就会出现口头文化传承的断层。
三.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对于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一段时间内都是以经济的发展来衡量地区的发展。经济因素越来越多的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我国五千余年的历史中,基本都是小农经济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和统治基础存在着。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形态在数千年内没有多大的转变,所以,农村的变化和发展一直是极为缓慢落后于同时代的城市的,可以这么说,与城市往往孕育着改革和激进的萌芽不同,农村一直是作为一个稳定的因素存在于中国社会中,也正是这个稳定的农村稳定了中国农耕社会几千年的政治基础。但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1992年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和思想在中国开始及其迅猛的席卷了方方面面,就如同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促进农村小农经济解体一般,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自然也跟随着社会的脚步进入或者说不由自主的卷入了市场经济之中。
自给自足不再是农村劳动者的追求,生活的质量和水平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者所追求,但是很明显农村的土壤上生长的植物是满足不了农村劳动者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的,故而在近些年的农民工大潮便是其体现。经济因素促使农村劳动者离开土地,或者说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故而,农村近年来的劳动者或常年在外打工,或早出晚归,与孩子们的交流时间大幅减少,故而在闲暇之时当做消遣而传承口头文化被提起的频率亦是大幅减少。对于依赖口口相传来保证生命力的口头文化来说,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口头文化传承的断代,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许多新生代不知道曾经的口头文化,更遑论对其传承了。 四.文化市场造成的趋同
民间文学在所有的文学划分中基本都被划为俗文学,而俗文学的最突出的特点娱乐趣味性与流行商业性。文化的商业性其实自古以来便已有之,在宋代雕版印刷极为发达的情况下便已出现专业印刷和售卖书籍的坊市,但是那是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且极为流行,但是它的生产效率和数量却是难以和现在相比的,是以当时的文化市场上面即使是同一个诗人的同一首诗也是各个版本并行不悖。但是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对我国的输入,尤其是在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技得到了极大地进步,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因为生产力极大提高的条件下,我国的书籍流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覆盖率和流行率。除此之外,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除了物质需要之外,也加强了对精神需要的需求和生产,这一现实条件进而催生了极为庞大的文化市场。是以我国出现了文化市场化的现象。现在在流行文化极为流行且市场化的情况下,我国的许多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被极大的发掘,民间童话、传说等极大部分已经有了专门的出版专集在全国流通。
这样所帶来的结果,便是某一个版本在全国的通行,继而这一版本的传说或童话或寓言等传统民间文化便流行开来。这样所带来的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民间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地域性,即使是某个母题的文化类型,也有各地自己的版本流传,这样的丰富的地域性所带来的是民间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文化的极大财富。但是单一版本通行之后,便会造成其他版本的慢慢消亡,造成了文化的趋同。
这一结论运用于威宁民间口头文化上,也是适用且正确的,在文化市场的趋同之后,威宁民间的口头文化便大量的断层,便不足为奇了。
威宁民间口头文化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但是却在近年来大量的出现传承断层,这样对我国的文化多样性的损害是极其明显的,对我国民间文化的丰富性也是有损害的,但是截至目前,政府与民间并未投入较大意识的去进行传承和保护。
对于民间口头文化的保护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并不仅仅是单一的进行记录就算是保护,而是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不管是文化的市场化,还是文化的趋同化,都是经济社会下难以避免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民间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这一问题是无可回避的,也是是亟待解决的。
【基金】本文为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YJC75103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口头文化 科技冲击 经济因素 文化市场
贵州威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汉、彝、回、苗等少数民族都在这里生存,威宁海拔高、地势陡,被称为“贵州屋脊”,地势的因素使得威宁与外界的交通不便,交流甚少,这样的结果就是威宁即使在21世纪的初期,仍然是以经济较落后的姿态而相对独立的发展着。
一.贵州威宁民间的口头文化
民间文学又通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即口头之间的流传,是口头文化的最主要的流传方式。而代代之间的口头传承,是口头文化传承的最主要的方式。
作为云贵高原上典型的高原地貌,各个民族之间因为历史因素而相对独立的各自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虽不见以前的械斗与仇视,但是其地理位置如村落、城镇等却是没有较大改变,这使得各个民族之间的传说得以较大保全。但因为技术文化等方面原因,传说、歌谣等均以口头文化的形式传播保存。
威宁民间的传统口头文化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不管是汉族的“将军岭”、“草海当阳桥”,还是彝族的“撮泰吉”、“背新娘”,亦或是回族的“开斋节”等等,有威宁地区自己的特有的文化,也有共同大背景之下的文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大背景之下的文化,亦有威宁地区自己的相对的特色。染上威宁地区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等方面的色彩。威宁民间此类口头文化,不仅是自己的文化,更是研究威宁地区传统文化,并将其纳入全国文化宝库的珍宝。其存在,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对于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民间文化的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近二十年来,威宁民间的口头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可以说,以2000年左右的世纪之交作为其分界线是即为合适的,在这之后的孩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他们成长之后,世界已经与20世纪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这变化带来如何带来文化的断层呢?其原因如下文所探讨。
二.科技的冲击
民间口头文化,它的传承主要是靠着劳动者的口口相传,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故而,它所拥有的传承方式堪称最古老的与原始的方式,这为它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让它的传承拥有几乎无限的生命力。毕竟,从广义上对于口头文化来说,只要人民群众依然还在有口头交流,它就可以一直被创造。但是,具体到某些特定的或具体的口头文化上来说,它的生命力却又是脆弱的,就像现存的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只剩下了一个传承者。口头文化的口口相传,对口头的依赖性质极大,继而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口头文化的传承既如此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者可以称为最原始的传承受到了生产力发展之后的新的文化传承方式所带来的冲击。生产力发展对于人的日常生活的改變是极大的。科技对世界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几乎是全部都有改变。举一个特殊却又蕴含着普遍性的例子:在20年前的威宁农村,不少农村还没有通电或间歇性通电,孩子们没有电视,没有小人书,他们的娱乐方式很明显的是唱长辈们教给的童谣,那时候的孩子们,不管是男孩女孩,不管是劳动休息,任何人都能种种童谣张口就来。客观条件的限制,让孩子们以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方式来传承了传统的歌谣。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农村已经和二十年前有了极大的转变,孩子们不再需要月夜下的游戏,也不需要长辈们教给童谣,对于他们而言,一部手机便满足了他们所有的需求。很显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手机里的光怪陆离的世界,比长辈们口中老旧的童谣具有太多的吸引力,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兴趣去了解。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进步,也极大地影响了口头文化的传承。更甚者,若是科技改变生活的脚步太快,以至于口头文化的传承跟不上的时候,就会出现口头文化传承的断层。
三.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对于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一段时间内都是以经济的发展来衡量地区的发展。经济因素越来越多的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我国五千余年的历史中,基本都是小农经济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和统治基础存在着。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形态在数千年内没有多大的转变,所以,农村的变化和发展一直是极为缓慢落后于同时代的城市的,可以这么说,与城市往往孕育着改革和激进的萌芽不同,农村一直是作为一个稳定的因素存在于中国社会中,也正是这个稳定的农村稳定了中国农耕社会几千年的政治基础。但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1992年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和思想在中国开始及其迅猛的席卷了方方面面,就如同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促进农村小农经济解体一般,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自然也跟随着社会的脚步进入或者说不由自主的卷入了市场经济之中。
自给自足不再是农村劳动者的追求,生活的质量和水平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者所追求,但是很明显农村的土壤上生长的植物是满足不了农村劳动者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的,故而在近些年的农民工大潮便是其体现。经济因素促使农村劳动者离开土地,或者说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故而,农村近年来的劳动者或常年在外打工,或早出晚归,与孩子们的交流时间大幅减少,故而在闲暇之时当做消遣而传承口头文化被提起的频率亦是大幅减少。对于依赖口口相传来保证生命力的口头文化来说,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口头文化传承的断代,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许多新生代不知道曾经的口头文化,更遑论对其传承了。 四.文化市场造成的趋同
民间文学在所有的文学划分中基本都被划为俗文学,而俗文学的最突出的特点娱乐趣味性与流行商业性。文化的商业性其实自古以来便已有之,在宋代雕版印刷极为发达的情况下便已出现专业印刷和售卖书籍的坊市,但是那是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且极为流行,但是它的生产效率和数量却是难以和现在相比的,是以当时的文化市场上面即使是同一个诗人的同一首诗也是各个版本并行不悖。但是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对我国的输入,尤其是在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技得到了极大地进步,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因为生产力极大提高的条件下,我国的书籍流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覆盖率和流行率。除此之外,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除了物质需要之外,也加强了对精神需要的需求和生产,这一现实条件进而催生了极为庞大的文化市场。是以我国出现了文化市场化的现象。现在在流行文化极为流行且市场化的情况下,我国的许多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被极大的发掘,民间童话、传说等极大部分已经有了专门的出版专集在全国流通。
这样所帶来的结果,便是某一个版本在全国的通行,继而这一版本的传说或童话或寓言等传统民间文化便流行开来。这样所带来的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民间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地域性,即使是某个母题的文化类型,也有各地自己的版本流传,这样的丰富的地域性所带来的是民间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文化的极大财富。但是单一版本通行之后,便会造成其他版本的慢慢消亡,造成了文化的趋同。
这一结论运用于威宁民间口头文化上,也是适用且正确的,在文化市场的趋同之后,威宁民间的口头文化便大量的断层,便不足为奇了。
威宁民间口头文化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但是却在近年来大量的出现传承断层,这样对我国的文化多样性的损害是极其明显的,对我国民间文化的丰富性也是有损害的,但是截至目前,政府与民间并未投入较大意识的去进行传承和保护。
对于民间口头文化的保护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并不仅仅是单一的进行记录就算是保护,而是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不管是文化的市场化,还是文化的趋同化,都是经济社会下难以避免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民间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这一问题是无可回避的,也是是亟待解决的。
【基金】本文为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YJC75103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