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中感知,探究中建构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尝试设计适宜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迁移类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小数的意义》一课教学,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指导学生迁移类推,把获得的直接经验逐步转化为科学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情境探究迁移类推《小数的意义》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播放国庆阅兵视频,旁白:“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阅兵中的一些细节,更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津津乐道:国旗升到28.3米……行进间的阅兵车队,横竖都是一条线,要知道人眨眼的速度大约为0.3秒,阅兵车队驾驶员通过200米距离,要控制时间误差在0.15秒之内,距离误差在0.05米之内……”)
  师大家看完视频,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觉得祖国很强大!
  生阅兵的场面很壮观!解放军战士很威武!
  师在观看视频时,你关注到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国旗升起的高度是28.3米、人眨眼的速度是0.3秒。
  师这些都是什么数?谁能来读一读。
  生这些都是小数,28.3读作二十八点三,0.3读作零点三。
  师谁能说一说关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生根据小数部分位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题式自有境,入境始与亲。”模拟生活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借助生活现象理解教学内容。三年级时,学生在情境中联系生活中具体的数量认识了小数,而本节课则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小数的开始。教师选取国庆阅兵视频,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祖国强大的同时领会数学源于生活,唤醒已有的认知经验,产生探索小数的欲望。由此,巧妙地结合“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走进生活: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
  (出示商店图片:一张邮票的面值为0.3元、一本本子的单价为0.78元、一把小尺的单价为2.6元。)
  师你能读一读这些数吗?并说说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生0.3元表示3角,0.78元表示7角8分,2.6元表示2元6角。
  师你能试着让这些小数与分数相关联吗?并用分数的意义表述。
  生0.3元等于310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
  生0.78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78份。
  师(出示:7角=□元=□元,35分=□元=□元)你能把这些数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吗?
  生7角=710元=0.7元。
  生35分=35100元=0.35元。
  师你觉得小数与分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我觉得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不少关于小数的经验,特别是购物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常常是用小数表示的。以此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正好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学生接触较多,在教学中,要充分唤醒并利用学生这一生活经验,借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渗透位值原则,促进学习的迁移——从0.3元到0.3再到310,由生活中的具体数量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数形结合:建构小数的抽象概念
  师(出示米尺,展示测量一个实物的长度,如图1)你能读出这个长度吗?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生20厘米,也可以用2分米表示。
  师20厘米或2分米,这个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吗?
  生应该是0.2米,或者是0.20米。
  师如果是28厘米呢?
  生可以用0.28米来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28厘米就表示其中的28份,也就是28100米=0.28米。
  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米?
  生每份是1毫米,也就是11000米=0.001米。
  师(出示图2—下页图4)图中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生0.2、0.28、0.003。
  师你能说说小数和分数的關系吗?
  生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出示3种不同刻度的数轴,如图5。板书:0.5、1.6、0.07、0.29、0.005)请在数轴中找出相应的小数。
  (学生在数轴上指出小数。)
  在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三位小数后,教师分别出示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正方形及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让学生表示所学的小数。学生要根据小数想对应的分数,再选择相应的图。这一活动能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内在联系,渗透对整体“1”的感知。这同时也强调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更从直观上突出了这些纯小数与整体“1”的联系。学生用图表示这些小数时,初步体会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是若干个0.1、0.01、0.001累加构成新的小数,感受小数的计数单位。数形结合,从具体到抽象,助力学生自主构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联。
  (四)总结并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小数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
  生我重新认识了小数,并知道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联。
  生我理解了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师(依次出示:0.9、0.39、0.206、0.300;310、3100、32100、181000、1281000)请抢答,迅速说出对应的分数或小数。   (学生抢答。)
  师(出示:0.□、0.8□、0.3□9)请在方框中填入数字,将小数补充完整。
  (学生填空。)
  师(播放视频《有名的小数》,介绍圆周率π、“黄金数”0.618等小数)数学世界奥妙无穷,建议同学们课后阅读《数学史》和《数是怎么来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设立快速抢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小数的本质,在对比中寻找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由此,促进学生对小数的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迁移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在知识迁移中,也会出现不少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优化知识迁移的环境和方式。这里,让学生将三个不完整的小数补充完整,使学生的迁移不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有意义、有价值、有质量的智慧学习。
  二、教学反思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应是学生通过自己所经历或从事的数学活动而获得的感性经验与直接经验。”当前的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尝试设计适宜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迁移类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具体地,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接着,指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把获得的直接经验逐步转化为科学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充分感知,明确小数的产生源于实践
  认知规律告诉我们,要使学生形成表象,加强感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国庆阅兵视频和超市商品标价,引出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小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和求知欲。接着又借助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不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时,也常用小数来表示。
  (二)以表象为依托,展开联想推理
  建立表象后,应以表象为依托,联系旧知,结合采集的数据,有层次地展开联想推理。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把分米数、厘米数改写成用分数形式表示的米数,再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米数,帮助学生体会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表示。接着,让学生把毫米数改写成米数,迁移知识,写出三位小数,并类推出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表示。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实例—联想类推—得出结论”的过程,找到了分数(特定分母)与小数在数位、定义、进率等方面的实质性联系,为小数意义的抽象概括做了充分的铺垫。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还同时培养了分析、联想类推的能力。
  (三)抽象概括,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本节课,教师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议、比、读”等方法,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抓住三点:(1)强调位数的扩展规律这根主线,界定能仿照整数写法的特定分数的范围;(2)通過小数的特征,建立抽象的概念——小数的意义;(3)联想、分析、概括小数的意义。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及相互启发,逐步理解小数意义的各个要素。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潜在的理解后,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帮助他们较完整地表达小数的意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四)多元反馈,巩固强化新知
  练习不仅是内化和巩固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形成基本技能与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教师紧紧围绕小数的意义,设计多层次的练习。在练习中注意思维步骤的具体化,按照“一看、二比、三写、四查”的步骤思考和运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通过视频的适时展示、多媒体动态直观的演示、正确新颖的多渠道反馈、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及简洁科学的板书设计等,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其他文献
在儿童文学领域,不与小说、童话相比,即便跟诗歌站在一起,散文似乎也显弱势。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精心选择了20世纪初叶至今百余年间的120多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其中,体裁标注为“散文集”的仅8部:  丰子恺《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冰心《寄小读者》;  郭风《孙悟空在我们村里》;  苏叔阳《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吴然《天使
期刊
摘要:UbD理论认为,为达到“理解”这一教学目的,最好的设计应该“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因而,倡导“逆向教学设计”,基本步骤为: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以《健康地生活》单元为例,将学生的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预期学习结果,探索基于UbD理论的初中生物逆向教学设计。  关键词:UbD理论逆向教学设计《健康地生活》  UbD(Understanding by
期刊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教学提供了诸多方便,师生能够快捷获得海量资讯,学生的学习视野得以开阔。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律能力不足以及部分家庭陪伴缺位,学生作业过于依赖搜索引擎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创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百度不到”。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一个知识点”“一次作业”的得与失,更应该为他们做好知识导航、心理续航,让学生在师长看不到的地方也能茁壮成长。  关键词:原创作业紧扣时事契
期刊
摘要:以对《2—5的分与合》这一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改进为基础,思考“简单”的课怎么上。教学的落脚点不能仅仅放在例题中承载的知识上,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优化、提升:着眼多元,让学生在交流中学;着眼历史,让学生在文化中学;着眼过程,让学生在思维中学;着眼结构,让学生在联系中学。  关键词:“简单”的课教学诊断《2—5的分与合》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调用已有经验或迁移已有知识,显得比较“简单
期刊
摘要:发展学生的應用意识,需要关注“学以致用”和“用以促学”的关系。“学以致用”讲的是先学而后以致用;“用以促学”讲的是在反复应用中促进更深刻的学习,从而达到“学用相长”的效果。特级教师王凌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反复应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运算技能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应用意识《结
期刊
摘 要:在发现中改变思维模式、修正自身立场,局部甚至整体地重新构建认知、情感、美学乃至精神体系,这样的发现就是重构性发现。“发现语文”是基于发现的语文教学科目,这种发现是教师发现教学、学生发现学习与环境催生发现的总和。在语文教育中推进和强化重构性发现,需要重新确立听、说、读、写的教学姿态和学习要求,让倾听从认知到发现、言说从跟从到自主、读解从必然到可能、写作从复现到重构,从而构建一个始于发现、兴于
期刊
摘要:儿童创造信息是儿童生长的关键证据,儿童在课堂上创造了怎样的信息?如何才能帮助儿童在课堂上创造丰富、正确的信息?以黄寅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Project 1 A profile为例,先后开展4次課堂观察,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发现儿童创造信息与教师的课前工作相关,包括大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大标准的开发与引领、大情境的创设与链接等。  关键词:儿童创造信息课堂观察大任务大标准大情境  一、主题解读:
期刊
摘要:以“任务型课堂儿童信息的产生和优化”为主题的观察和研究,分析学生在任务指引下信息的产生和优化的相关证据。观察发现,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课堂中更易产生大量信息,教师若能合理有效的捕捉和优化,便能呈现出支持学生成长的动力系统。  关键词:任务型课堂儿童信息信息产生信息优化  学习任务的设计会催生许多学习信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会影响学习信息的产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以及思维的个性化,这
期刊
摘要:“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教学可以尝试运用现象教学的根本观点——回到更真实、开放的现象上,引导学生展开更自然、深入的探究。具体地,可以让学生从现象感知开始,先直观地认识“哪个东西”是异面直线的距离,再严格地定义异面直线的距离;并提升到本质认识层面,在严格定义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这样定义”,联系之前学习的多个距离概念,归纳出“最短”这个本质特征,抽象出“点集距离”这个更一般的概念。  关键词:现象教
期刊
摘要:“展评式教学”是在探究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评析探究成果,从而优化过程性思考,实现自我习得(领悟)。教学“隔位退位减法”,可以引导学生展评操作过程、笔算过程、纠错过程。一般而言,“展评式教学”需要做到合理安排活动任务、科学选用学生作品、引导开展深度展评。  关键词:展评式教学过程性思考隔位退位减法  学生计算隔位退位减法时普遍容易出错,虽然教师教学这类计算知识时反复交代什么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