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2日,中山市博览中心彩旗飘扬,鼓声响彻云霄,为期4天的第十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中国·沙溪)拉开了帷幕。本届展会围绕“10年大庆典”主题展开,包括举办《影响·中国》中国纺织服装传媒影响力大奖颁奖典礼、中国休闲服装大奖颁奖典礼暨服博会10周年庆典晚会等。在本届展会中,有一所职业学校的名字闪耀着光彩,吸引着众人的眼球。她,就是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作为本届广东服装行业产学研研讨会承办方之一的沙溪理工学校,其独特的“立交桥”办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构建: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产业特色尚未清晰的沙溪镇,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于1991年大胆创办了中山市首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沙溪理工学校,以培养人才来带动经济发展,这种在当时颇具“另辟蹊径”意味的举措,如今早已被证明为远见卓识之举。沙溪理工学校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独特的“立交桥”办学模式。如今,“立交桥”模式辐射广泛,成为了广东省中职学校三大办学模式之一。
办学者,观念为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就能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式,把握办学的“灵魂”。沙溪理工学校于创办的第二年开始研究和探索“立交桥”职教模式的构建。这种职教模式是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以培养社会适用人才为目标,以理工学校为基地,实行一个“并举”、四个“组合”,即是职教与成教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长期与短期培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结合,必修专业与选修专业结合,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以及多元化办学。“立交桥”模式以中职教育为“主桥”,同时架设中专、中技、成人高中、成人大专以及各类型职业培训等层次的“辅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合理的综合利用,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同时,根据市场多样化需求而构建的现代职教体系,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多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和多形式的技能培训为两翼,构成职教在新起点上的腾飞。
记者获悉,沙溪理工学校根据发展中的人才要求,坚持“人才=过硬的技能 优良的品质”的新型人才观,教会学生做人,通过多转向地推行专业学科改革,使得学生由“一技之长”向“一专多能”转向的实用型人才,深受企业的欢迎。毕业后的学生,绝大多数成为厂企单位的技术骨干,更有一大批学生担任厂企管理者或者自主创业,成为业界后起之秀。校长陈仕楷说:“沙溪理工学校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不但要培养出先进能干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人才,真正满足社会所需。”
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
创新是教育的生命。经历了十几年风雨磨砺,沙溪理工学校不断锻造自身的内涵建设。近年来,该校不断调整办学思路,为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职业学校将改革进行到底,调动社会力量,坚持深入教育改革,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己任,结合当地产业经济特色,铸造教育品牌。
“休闲服装看沙溪”,沙溪镇是全国休闲服装名镇,服装是该镇重要的支柱产业。有特色的地方经济,为沙溪理工学校铸造品牌专业创立了良好的基础和发展空间。但是,随着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升格,沙溪理工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该校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10月23日,第十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CHCW2009)之广东服装行业产学研研讨会在该校的综艺厅隆重举行,向社会汇报了沙溪服装产业产学研取得的显著效果。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组委主办,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以及沙溪理工学校承办。广东省服装协会、中山市教育局以及相关领导出席了本届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校长陈仕楷指出,休闲服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沙溪各行各业的繁荣,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陈仕楷认为,产学研结合是市场经济运作的结果,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需要,是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零距离结合的现代化职教模式。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确立,能大大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为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基地,学校不仅承办了广东省职业教育实训中心,还承办了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立足中山沙溪,面向广东省,依托纺织行业,通过中心建立研发、设计、展示、培训、检测五大平台。学校充分发挥名校效应,吸引名师以及名企加盟,实行名牌研发,巧妙地解决了职校力量薄弱的问题,为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实现产学研结合,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创新性的经验。例如,学校充分发挥日益彰显的品牌效应,借助中心雄厚的实力,吸引了不少全国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加盟: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肇达、全国服装“十佳”设计师李小燕、邓兆萍、林姿含、王宝元等一批著名时装设计师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肖文陵教授等全国知名学科带头人已受聘为该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顾问,进一步充实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全方位增强了“教研产结合”、“校企联手”的广度、深度以及力度,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研究开发实力。
改革:特色多元化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中职教育整体优化中的一个核心模块。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生源素质下滑等问题,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各种层次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要,而且随着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职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呈多元化态势。因此,沙溪理工学校认清时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确立了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整合专业资源,实施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改革与专业管理,结合该校自身实际,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多元化分段教学法及学分制,给各种层次的学生以多样选择,实现多种目标协调发展,为学生拓宽了成才的渠道,使各式各类的学生都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陈仕楷认为,中职学校培养出來的学生应该是“一专多能”。因此,该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宗旨,以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探索和完善“一专多能”教学机制,实行“宽”与“活”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加强服装、汽车等品牌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学科和文化学科的现代化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多证毕业。
与此同时,学校从社会、市场以及学生的共同需要出发,从新的人才发展需要出发,发挥专业优势,引导部分有条件的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在“立交桥”中开辟了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又一新途径。近年,累计考上各类艺术设计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立交桥”延伸到社会,实施具有该校自身特色的多元化分段教学法:一是不断加快校内各专业实验(实习)场室的建设,同时借助厂企生产技术力量,有计划地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学生;二是一、二年级以校内基础学习为主,三年级则以社会实践为主,面向社会。这种多元化分段教学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能够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在社会的接触中把书读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潜能,培养自身的个性特长。
优化:十个“现代化”促发展
在改革创新之后,需要对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在优化“立交桥”模式的过程中,沙溪理工学校经过不断总结和摸索,通过十大途径的纵横联系、有机结合,树立起现代化、多元化的立体教育平台。
一是架设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根据学校的整体目标实行规范化、序列化的管理。二是创设现代化的育人环境,以文明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为主,使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校园文化中。三是建设现代化的教师队伍,从社会与人的发展需求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四是运用现代化的评估手段,在德育管理、教学实绩、教育科研等五方面调整和制定相关的评估操作方法。五是设计现代化的专业模块,针对目前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打破原有专业界限,采用宽基础、模块式的专业设置。六是铺设现代化的教学新路,教学途径由“独木桥”向“立交桥”发展。七是拓宽现代化的成才渠道,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全方位发展成人教育。八是增强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为巩固现代化“立交桥”提供可靠的物质和技术保障。九是提高现代化的科研水平,要求全体教师围绕整体目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十是铸造现代化品牌专业,依托地方经济,结合生产实际,不断树立鲜明的专业品牌形象。
莘莘学子,届届成才。实践证明,沙溪理工学校的“立交桥”办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18年中,学校先后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3万多名合格的建设者;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大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成为企业争先聘用的对象,就业率达100%。同时,学生就业的层次和质量也不断提高,他们过硬的技能水平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极高评价。该校连续三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多个一等奖、二等奖。2009年,更是获得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1个优秀奖的骄人成绩。
超越:“沙溪”文化结硕果
面对沙溪理工学校取得的骄人成绩,回望学校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不由得令人深思:是什么令沙溪理工学校从众多的职业学校中脱颖而出?又有什么力量让沙溪理工学校辉煌至今?
广东教育杂志社副社长、本刊执行主编陈昭庆数次踏足沙溪这片神奇的土地,仅今年就两度深入沙溪理工学校一探究竟。他认真查阅了有关隆都沙溪的历史,广泛接触了沙溪理工学校的校长、师生,并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他从“沙溪”二字中读到了沙溪理工学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他认为:“沙溪”主要有两种元素:一是沙,二是溪。沙,是泥土的结晶,是石头的散体,多是自成一体,各自为政。如果没有约束,就会成一盘散沙;如果有粘合,有向心力,就会集聚成塔,集聚成形,可塑性大,凝聚力强,这是师生的象征。溪,多是水的源头,是江河的分支,污染少,透明度高,清新活泼,这是学校领导艺术的显现。沙涵水,水洗沙,沙溪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是学校群体的高度概括。因此可以说,是凝聚力,令沙溪理工学校创办即成,并脱颖而出;是对新活的追求,让沙溪理工学校一再辉煌,绵延至今。沙溪理工学校正是这样,以事业凝聚人心,以待遇留住人才,因创新保持活力,因执着达至卓越。
大鹏展翅乘风起,风劲扬帆正当时。我们深信,面对风起云涌的时代变迁,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沙溪理工学校将抓住机遇,不断改革创新,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责任编辑郑蔼娴
构建: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产业特色尚未清晰的沙溪镇,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于1991年大胆创办了中山市首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沙溪理工学校,以培养人才来带动经济发展,这种在当时颇具“另辟蹊径”意味的举措,如今早已被证明为远见卓识之举。沙溪理工学校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独特的“立交桥”办学模式。如今,“立交桥”模式辐射广泛,成为了广东省中职学校三大办学模式之一。
办学者,观念为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就能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式,把握办学的“灵魂”。沙溪理工学校于创办的第二年开始研究和探索“立交桥”职教模式的构建。这种职教模式是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以培养社会适用人才为目标,以理工学校为基地,实行一个“并举”、四个“组合”,即是职教与成教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长期与短期培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结合,必修专业与选修专业结合,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以及多元化办学。“立交桥”模式以中职教育为“主桥”,同时架设中专、中技、成人高中、成人大专以及各类型职业培训等层次的“辅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合理的综合利用,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同时,根据市场多样化需求而构建的现代职教体系,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多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和多形式的技能培训为两翼,构成职教在新起点上的腾飞。
记者获悉,沙溪理工学校根据发展中的人才要求,坚持“人才=过硬的技能 优良的品质”的新型人才观,教会学生做人,通过多转向地推行专业学科改革,使得学生由“一技之长”向“一专多能”转向的实用型人才,深受企业的欢迎。毕业后的学生,绝大多数成为厂企单位的技术骨干,更有一大批学生担任厂企管理者或者自主创业,成为业界后起之秀。校长陈仕楷说:“沙溪理工学校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不但要培养出先进能干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人才,真正满足社会所需。”
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
创新是教育的生命。经历了十几年风雨磨砺,沙溪理工学校不断锻造自身的内涵建设。近年来,该校不断调整办学思路,为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职业学校将改革进行到底,调动社会力量,坚持深入教育改革,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己任,结合当地产业经济特色,铸造教育品牌。
“休闲服装看沙溪”,沙溪镇是全国休闲服装名镇,服装是该镇重要的支柱产业。有特色的地方经济,为沙溪理工学校铸造品牌专业创立了良好的基础和发展空间。但是,随着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升格,沙溪理工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该校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10月23日,第十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CHCW2009)之广东服装行业产学研研讨会在该校的综艺厅隆重举行,向社会汇报了沙溪服装产业产学研取得的显著效果。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组委主办,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以及沙溪理工学校承办。广东省服装协会、中山市教育局以及相关领导出席了本届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校长陈仕楷指出,休闲服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沙溪各行各业的繁荣,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陈仕楷认为,产学研结合是市场经济运作的结果,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需要,是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零距离结合的现代化职教模式。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确立,能大大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为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基地,学校不仅承办了广东省职业教育实训中心,还承办了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立足中山沙溪,面向广东省,依托纺织行业,通过中心建立研发、设计、展示、培训、检测五大平台。学校充分发挥名校效应,吸引名师以及名企加盟,实行名牌研发,巧妙地解决了职校力量薄弱的问题,为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实现产学研结合,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创新性的经验。例如,学校充分发挥日益彰显的品牌效应,借助中心雄厚的实力,吸引了不少全国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加盟: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肇达、全国服装“十佳”设计师李小燕、邓兆萍、林姿含、王宝元等一批著名时装设计师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肖文陵教授等全国知名学科带头人已受聘为该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顾问,进一步充实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全方位增强了“教研产结合”、“校企联手”的广度、深度以及力度,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研究开发实力。
改革:特色多元化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中职教育整体优化中的一个核心模块。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生源素质下滑等问题,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各种层次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要,而且随着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职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呈多元化态势。因此,沙溪理工学校认清时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确立了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整合专业资源,实施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改革与专业管理,结合该校自身实际,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多元化分段教学法及学分制,给各种层次的学生以多样选择,实现多种目标协调发展,为学生拓宽了成才的渠道,使各式各类的学生都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陈仕楷认为,中职学校培养出來的学生应该是“一专多能”。因此,该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宗旨,以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探索和完善“一专多能”教学机制,实行“宽”与“活”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加强服装、汽车等品牌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学科和文化学科的现代化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多证毕业。
与此同时,学校从社会、市场以及学生的共同需要出发,从新的人才发展需要出发,发挥专业优势,引导部分有条件的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在“立交桥”中开辟了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又一新途径。近年,累计考上各类艺术设计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立交桥”延伸到社会,实施具有该校自身特色的多元化分段教学法:一是不断加快校内各专业实验(实习)场室的建设,同时借助厂企生产技术力量,有计划地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学生;二是一、二年级以校内基础学习为主,三年级则以社会实践为主,面向社会。这种多元化分段教学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能够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在社会的接触中把书读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潜能,培养自身的个性特长。
优化:十个“现代化”促发展
在改革创新之后,需要对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在优化“立交桥”模式的过程中,沙溪理工学校经过不断总结和摸索,通过十大途径的纵横联系、有机结合,树立起现代化、多元化的立体教育平台。
一是架设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根据学校的整体目标实行规范化、序列化的管理。二是创设现代化的育人环境,以文明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为主,使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校园文化中。三是建设现代化的教师队伍,从社会与人的发展需求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四是运用现代化的评估手段,在德育管理、教学实绩、教育科研等五方面调整和制定相关的评估操作方法。五是设计现代化的专业模块,针对目前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打破原有专业界限,采用宽基础、模块式的专业设置。六是铺设现代化的教学新路,教学途径由“独木桥”向“立交桥”发展。七是拓宽现代化的成才渠道,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全方位发展成人教育。八是增强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为巩固现代化“立交桥”提供可靠的物质和技术保障。九是提高现代化的科研水平,要求全体教师围绕整体目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十是铸造现代化品牌专业,依托地方经济,结合生产实际,不断树立鲜明的专业品牌形象。
莘莘学子,届届成才。实践证明,沙溪理工学校的“立交桥”办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18年中,学校先后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3万多名合格的建设者;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大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成为企业争先聘用的对象,就业率达100%。同时,学生就业的层次和质量也不断提高,他们过硬的技能水平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极高评价。该校连续三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多个一等奖、二等奖。2009年,更是获得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1个优秀奖的骄人成绩。
超越:“沙溪”文化结硕果
面对沙溪理工学校取得的骄人成绩,回望学校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不由得令人深思:是什么令沙溪理工学校从众多的职业学校中脱颖而出?又有什么力量让沙溪理工学校辉煌至今?
广东教育杂志社副社长、本刊执行主编陈昭庆数次踏足沙溪这片神奇的土地,仅今年就两度深入沙溪理工学校一探究竟。他认真查阅了有关隆都沙溪的历史,广泛接触了沙溪理工学校的校长、师生,并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他从“沙溪”二字中读到了沙溪理工学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他认为:“沙溪”主要有两种元素:一是沙,二是溪。沙,是泥土的结晶,是石头的散体,多是自成一体,各自为政。如果没有约束,就会成一盘散沙;如果有粘合,有向心力,就会集聚成塔,集聚成形,可塑性大,凝聚力强,这是师生的象征。溪,多是水的源头,是江河的分支,污染少,透明度高,清新活泼,这是学校领导艺术的显现。沙涵水,水洗沙,沙溪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是学校群体的高度概括。因此可以说,是凝聚力,令沙溪理工学校创办即成,并脱颖而出;是对新活的追求,让沙溪理工学校一再辉煌,绵延至今。沙溪理工学校正是这样,以事业凝聚人心,以待遇留住人才,因创新保持活力,因执着达至卓越。
大鹏展翅乘风起,风劲扬帆正当时。我们深信,面对风起云涌的时代变迁,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沙溪理工学校将抓住机遇,不断改革创新,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责任编辑郑蔼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