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自然现象又赋予化学“魔幻”般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珍视并充分发挥化学的“魔力”,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魔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种运用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1 “魔术”引入,开启心智
引入新课时,教师有意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新奇玄妙的“化学魔术”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可使学生在惊讶与惑然之间,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好奇的心扉砰然开启,探索未知的欲望被强烈激发,进而促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之中。例如,在新学期学生刚接触学习化学课,第一节在讲授《化学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的课时,为了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用毛笔蘸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写出“二班好”三个字。把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出现“二班好”三个红字。再把此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三个字渐渐消失。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教师顺势说:“这就是化学中的一种现象,大家说,化学是不是很神奇呢?你们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进这奇妙的化学世界呢?”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另外,又做了“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魔术”印证,巩固强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述完某一知识点后,及时运用“化学魔术”加以印证,既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又可通过主动有趣的感性刺激,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进而引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愿望,激励其科学志趣。例如,在学习了“碘的升华”之后,可用“巧取指纹”或“滴水生烟”等趣味实验加以强化;又如,在学习了磷的性质之后,则可人造“鬼火”,从而戳穿“鬼火”的秘密;在学了碳酸氢钠的性质以后,制造一个简易“泡沫灭火器”,让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化学;在学习了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后,又可玩一下“冰块燃烧”。
3“魔术”结尾,意犹未尽
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用“魔术”来为此划上一个精彩的句号,则留下的不只是回味,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刻的思索之中。例如,在讲授完《原电池的原理》以后,我设计了一个“西红柿与音乐”的趣味实验,具体操作是:先出示一张音乐贺卡,打开贺卡,优美悦耳的旋律传出……请一学生拿出组装在贺卡上音乐能源——纽扣电池,乐曲自然就中断了。教师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西红柿中(注意铜片与锌片不接触),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分别与曾和纽扣电池相接触的两个端点相连,果然优美的音乐再次奏响。此时,大多数学生可联想起刚学过的“原电池的原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纽扣电池与原电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的结尾,既新颖别致,又为下一课“干电池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由上可见,教师善于挖掘并展示化学教材中所蕴含的“魔术”,便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爱因斯坦所说的境界:“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
1 “魔术”引入,开启心智
引入新课时,教师有意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新奇玄妙的“化学魔术”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可使学生在惊讶与惑然之间,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好奇的心扉砰然开启,探索未知的欲望被强烈激发,进而促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之中。例如,在新学期学生刚接触学习化学课,第一节在讲授《化学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的课时,为了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用毛笔蘸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写出“二班好”三个字。把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出现“二班好”三个红字。再把此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三个字渐渐消失。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教师顺势说:“这就是化学中的一种现象,大家说,化学是不是很神奇呢?你们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进这奇妙的化学世界呢?”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另外,又做了“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魔术”印证,巩固强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述完某一知识点后,及时运用“化学魔术”加以印证,既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又可通过主动有趣的感性刺激,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进而引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愿望,激励其科学志趣。例如,在学习了“碘的升华”之后,可用“巧取指纹”或“滴水生烟”等趣味实验加以强化;又如,在学习了磷的性质之后,则可人造“鬼火”,从而戳穿“鬼火”的秘密;在学了碳酸氢钠的性质以后,制造一个简易“泡沫灭火器”,让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化学;在学习了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后,又可玩一下“冰块燃烧”。
3“魔术”结尾,意犹未尽
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用“魔术”来为此划上一个精彩的句号,则留下的不只是回味,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刻的思索之中。例如,在讲授完《原电池的原理》以后,我设计了一个“西红柿与音乐”的趣味实验,具体操作是:先出示一张音乐贺卡,打开贺卡,优美悦耳的旋律传出……请一学生拿出组装在贺卡上音乐能源——纽扣电池,乐曲自然就中断了。教师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西红柿中(注意铜片与锌片不接触),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分别与曾和纽扣电池相接触的两个端点相连,果然优美的音乐再次奏响。此时,大多数学生可联想起刚学过的“原电池的原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纽扣电池与原电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的结尾,既新颖别致,又为下一课“干电池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由上可见,教师善于挖掘并展示化学教材中所蕴含的“魔术”,便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爱因斯坦所说的境界:“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