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力量,是智慧的开端、发现的基石,是开发智力、激活思维的推动力量。可以说,有效提问是教师制胜的法宝。但是,传统教学只将提问作为一种检测的手段,学生成为机械而被动的问题解决者。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提问,高效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怎么提问,先提什么,再提什么,问题之间如何联系,这是教师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这样才能以问题为契机,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深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维,学会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同时,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运用提问艺术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展开论述。
一、趣味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成功的推动力量。提问也是如此,如果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枯燥、形式单一,无法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那么学生就只成为解决问题的机器,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会严重束縛学生的思维,扼制学生大脑兴奋度,让学生游离在教学之外。而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多样化地呈现问题,这样更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更加切合学生喜新求异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目的,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度,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而快乐学习的乐园。
二、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也就是说,要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抓住新知的本质与核心,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旧知来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思维探究活动,从而才能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与思维来将新知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为此,教师要善于提出启发式提问,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与认知规律,同时还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把握,要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将看似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学生的现有知识为着力点来引导学生深入新知的本质来展开探究,进而不断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三、递进式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学生的认知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这决定了我们的提问不能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也不能直接指向新知,而是要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即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后一问题是前一问题的延伸与继续。这样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进而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自主探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设计递进式问题,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的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透过表象来达到对知识本质属性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四、分层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认知基础与学习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这正是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全体学生展开独立思维的关键。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增强提问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依据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来展开一系列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促进学生基于自身基础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五、开放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传统教学中所提问题大部分是封闭性的,即指向特定的答案,往往是学生通过阅读直接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这样只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教材上,只能围绕着标准答案来展开,显然不利于学生展开深入的思维与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要提出更多的开放性问题,既基于文本,同时又向外延伸,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自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展开思考与思维,从而将学生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同时也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创造的基石。课堂提问正是对学生进思维训练的指挥棒。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巧妙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责编 张翼翔)
一、趣味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成功的推动力量。提问也是如此,如果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枯燥、形式单一,无法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那么学生就只成为解决问题的机器,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会严重束縛学生的思维,扼制学生大脑兴奋度,让学生游离在教学之外。而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多样化地呈现问题,这样更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更加切合学生喜新求异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目的,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度,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而快乐学习的乐园。
二、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也就是说,要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抓住新知的本质与核心,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旧知来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思维探究活动,从而才能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与思维来将新知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为此,教师要善于提出启发式提问,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与认知规律,同时还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把握,要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将看似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学生的现有知识为着力点来引导学生深入新知的本质来展开探究,进而不断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三、递进式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学生的认知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这决定了我们的提问不能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也不能直接指向新知,而是要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即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后一问题是前一问题的延伸与继续。这样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进而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自主探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设计递进式问题,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的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透过表象来达到对知识本质属性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四、分层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认知基础与学习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这正是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全体学生展开独立思维的关键。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增强提问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依据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来展开一系列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促进学生基于自身基础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五、开放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传统教学中所提问题大部分是封闭性的,即指向特定的答案,往往是学生通过阅读直接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这样只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教材上,只能围绕着标准答案来展开,显然不利于学生展开深入的思维与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要提出更多的开放性问题,既基于文本,同时又向外延伸,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自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展开思考与思维,从而将学生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同时也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创造的基石。课堂提问正是对学生进思维训练的指挥棒。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巧妙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