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模态是话语分析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多元时代,多元化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指导,赏析和探究2014年巴西世界杯会徽这一特殊的话语类别,以此来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并共同参与建构了整体意义,同时还反映了会徽承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的真实。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意义建构 巴西世界杯会徽
一、引言
多模态是话语分析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多元时代,语篇形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文本,语言也不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手段,现代语篇出现了照片、图画、精美的布局等多模态特征。而且,人类的交际过程更多地需要听觉、视觉和触觉的交际配合。所以,多模态话语的分析不仅局限在语言层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图像、动画、声音、动作等多种模态的统一研究,来分析各个模态的协作交际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并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成为时下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面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是R. Barthes。他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age)中,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Kress, G. & van Leeuwen, T. (1996; 2001; 2003)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O’Halloran, K. L. (2004)开拓性地研究了数学语篇中的多模态现象;Royce, T. (2002)研究了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的互补性以及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协同性等。反观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成果也颇丰。其中,胡壮麟(2006)探讨了多模态符号学与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 朱永生(2007)系统地阐述了多模态话语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张德禄(2009) 着手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除了纯理论层面的探讨,典型案例的分析也日渐丰富起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当下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大大推进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
世界杯,作为世界上最高荣誉、最高规格、最高含金量、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赛,与奥运会并称为全球体育两大顶级赛事。2014年世界杯比赛的开展仍旧吸引了无数人熬夜看比赛、刷微博、搏话题等。而世界杯会徽作为每届世界杯的标志,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本文就是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会徽相结合,探析多模态作为社会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并在过程中被打上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烙印,从而推广开来,达到宣传文体的效果。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定义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多模态话语的判断,一是看涉及的模态种类有多少。只使用一种模态的话语叫做单模态话语,如使用视觉模态阅读小说;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叫做多模态话语。二是看涉及的符号系统有多少。有些话语虽然只涉及一种模态,但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系统,如连环画使用的是视觉模态,但既有文字又有图像,也是多模态话语(朱永生2007)。
(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上的出发点是,语言是社会符号(Halliday,1978),主要以Halliday (1985/1994)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韩礼德认为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和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有三种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提出了“语言是社会符号”的理论。但其实,语言只是社会中的众多符号之一,其他各种符号系统也能够用于社会交际,体现各式各样的意义。所以说,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是把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具有的三大元功能延伸到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并把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符号看做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符号资源,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同时强调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视觉、听觉和行为面的符号模态在话语中的作用。
Kress and van Leeuwen (1996) 和 O'Toole (1994)把多元功能的思想延伸到图像上,提出视觉语法的概念;O'Toole (1994)则提出了一个以多元功能分析为基础的,用于分析图画的模式。将韩礼德功能语言学中的纯语言功能思想延伸到以视觉模式为主的图像,就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
三、以世界杯会徽为例的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
会徽是所有会议、盛会的图腾,世界杯会徽要向全世界展示主办国家及城市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是世界杯体系中标志性的设计。本节将通过阐释图像、颜色、语言文字等方面来剖析多种社会符号的共同作用下传达出来的各种意义。
(一)徽标图像分析
巴西世界杯会徽由图像、数字和英语文字组成。会徽的标志基本上是模仿大力神杯的造型,金杯顶端的金球由三只手掌环绕而成,以黄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红色作为点缀,这些构成图像的意象部分。意象当中,数字“2014”被巧妙地安置在了手掌的拇指与食指中间,呈托举之式。英文文字“FIFA WORLD CUP”和“Brasil”分别以蓝色和绿色出现在底部。相对于“FIFI WORLD CUP ”的中规中矩,“Brasil”则显得俏皮和活泼。
1.图像的再现意义
任何模态都可以再现客观事物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一功能是对应于功能语法中的概念意义的。克瑞斯和勒文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叙事图像和概念图像。在叙事类中,有行动过程、反应过程和心理与话语过程。图像的概念类过程实际上表达语言的关系过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我们可以从图中的尺寸,构图位置和色彩对比等方面叙事过程中动作的发出者,也就是处于最凸显位置的元素。 在巴西世界杯的会徽当中,那三只象征胜利的手掌隐含着行动过程的动作者,三只手掌相握环绕,共同置于大力神杯之上,其中一只手掌又托举着“2014”字样,形成反应过程,意味着球场上双方运动员和裁判会共同演绎一场和谐、美好、精彩的球赛,又象征着世界各国和人民相互交流和加深感情。在整个图像中,三只大手是最突出的参与者,并以绿色和黄色这种高饱和色调作填充,并用红色做点缀,充分突出了巴西人民欢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互动以及他们希望将胜利的大力神杯留到本土。
2.图像的互动意义
对应于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在多模态话语中体现为互动意义。在实现互动意义时,主要有四个要素: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在会徽这种图像中,情态是最直接体现出来的。它“可以被定义为对图像的‘现实主义’的再现,以感官的编码倾向为出发点,基于色彩的饱和程度。”
该图像是以绿色和黄色为主,象征着巴西,因为巴西的国旗是绿色和黄色组成的,同时绿和黄也代表着激情与希望、环保。而红色点缀的“2014”则富含着热烈、喜庆等情感。这样具有高情态的色彩组合在一起,赋予会徽图像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且明快、生动,富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3.图像的构图意义
相对于功能语法的语篇意义,多模态话语称之为构图意义。构图意义通过三方面来实现: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显著性可以通过位置、大小、颜色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在2014世界杯的图像中,三只大手位于最上方,中间是大力神杯,根基是“V”型造型,底部上排为“FIFA WORLD CUP”,是国际足联世界杯的英文拼写。下排是“Brasil”是巴西的拼写,说明举办地是巴西。整幅图像充满了巴西元素,特别是黄绿两色显现出桑巴激情,这就表明巴西热烈欢迎各国参加世界杯比赛,彼此交流互动。当然,桑巴军团对本土登顶的渴望也昭然若揭。
(二)语言文字
多模态话语理论倾向于将图像当做宏观标点符号,将粗体、斜体等“异形”安排视为对文本中某些内容的深化、强调、优化和升华(Bateman, 2008:103-104)。所以,在一则话语中,语言和视觉模态在投射意义上互为补充,相互照应。在这个会徽图像中,底部的“FIFA WORLD CUP”,英文文字所涉及字母均为大写,显得庄重、肃穆,体现出这一国际盛事的盛大。下方的“Brasil”只有第一个字母大写,且仍旧着以灿烂的绿色,字母与字母之间不是整齐排列,而是有些参差不齐,仿佛巴西人民跳桑巴舞时的灵动和飘逸,顿时增加了俏皮可爱、激情热烈的感觉。这里的语言文字是图像上的延伸,两者相互照应,相辅相成,共同传达出会徽的意义。
四、结语
世界杯会徽作为每届世界杯的标志,必然要在形象、外观、色彩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其中自然就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一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因素,也会体现着一场国际赛事的传统和习惯。就像会徽图像中的大力神杯,是现今足球世界杯的奖杯,是足球界的最高荣誉象征。又像是会徽图像中涌动的桑巴元素,则体现出巴西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本文以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会徽图像为例,先概述了在数字化时代出现的多模态话语,然后借鉴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探讨了图像和文字两种模式如何共同作用来成功传达意义。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巴西世界杯会徽的图像意图,真正感受到多模态话语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3]Kress, G&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London: Routledge, 1996.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1):1-10.
[5]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外语研究,2003 (5):1-8.
[6]孙毅.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为基点.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44-47.
[7]田璐,刘泽权.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23-126.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中国外语,2009(1):24-30.
[9]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外语学刊,2007(5):82-86.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意义建构 巴西世界杯会徽
一、引言
多模态是话语分析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多元时代,语篇形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文本,语言也不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手段,现代语篇出现了照片、图画、精美的布局等多模态特征。而且,人类的交际过程更多地需要听觉、视觉和触觉的交际配合。所以,多模态话语的分析不仅局限在语言层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图像、动画、声音、动作等多种模态的统一研究,来分析各个模态的协作交际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并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成为时下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面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是R. Barthes。他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age)中,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Kress, G. & van Leeuwen, T. (1996; 2001; 2003)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O’Halloran, K. L. (2004)开拓性地研究了数学语篇中的多模态现象;Royce, T. (2002)研究了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的互补性以及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协同性等。反观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成果也颇丰。其中,胡壮麟(2006)探讨了多模态符号学与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 朱永生(2007)系统地阐述了多模态话语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张德禄(2009) 着手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除了纯理论层面的探讨,典型案例的分析也日渐丰富起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当下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大大推进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
世界杯,作为世界上最高荣誉、最高规格、最高含金量、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赛,与奥运会并称为全球体育两大顶级赛事。2014年世界杯比赛的开展仍旧吸引了无数人熬夜看比赛、刷微博、搏话题等。而世界杯会徽作为每届世界杯的标志,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本文就是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会徽相结合,探析多模态作为社会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并在过程中被打上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烙印,从而推广开来,达到宣传文体的效果。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定义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多模态话语的判断,一是看涉及的模态种类有多少。只使用一种模态的话语叫做单模态话语,如使用视觉模态阅读小说;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叫做多模态话语。二是看涉及的符号系统有多少。有些话语虽然只涉及一种模态,但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系统,如连环画使用的是视觉模态,但既有文字又有图像,也是多模态话语(朱永生2007)。
(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上的出发点是,语言是社会符号(Halliday,1978),主要以Halliday (1985/1994)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韩礼德认为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和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有三种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提出了“语言是社会符号”的理论。但其实,语言只是社会中的众多符号之一,其他各种符号系统也能够用于社会交际,体现各式各样的意义。所以说,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是把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具有的三大元功能延伸到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并把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符号看做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符号资源,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同时强调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视觉、听觉和行为面的符号模态在话语中的作用。
Kress and van Leeuwen (1996) 和 O'Toole (1994)把多元功能的思想延伸到图像上,提出视觉语法的概念;O'Toole (1994)则提出了一个以多元功能分析为基础的,用于分析图画的模式。将韩礼德功能语言学中的纯语言功能思想延伸到以视觉模式为主的图像,就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
三、以世界杯会徽为例的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
会徽是所有会议、盛会的图腾,世界杯会徽要向全世界展示主办国家及城市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是世界杯体系中标志性的设计。本节将通过阐释图像、颜色、语言文字等方面来剖析多种社会符号的共同作用下传达出来的各种意义。
(一)徽标图像分析
巴西世界杯会徽由图像、数字和英语文字组成。会徽的标志基本上是模仿大力神杯的造型,金杯顶端的金球由三只手掌环绕而成,以黄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红色作为点缀,这些构成图像的意象部分。意象当中,数字“2014”被巧妙地安置在了手掌的拇指与食指中间,呈托举之式。英文文字“FIFA WORLD CUP”和“Brasil”分别以蓝色和绿色出现在底部。相对于“FIFI WORLD CUP ”的中规中矩,“Brasil”则显得俏皮和活泼。
1.图像的再现意义
任何模态都可以再现客观事物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一功能是对应于功能语法中的概念意义的。克瑞斯和勒文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叙事图像和概念图像。在叙事类中,有行动过程、反应过程和心理与话语过程。图像的概念类过程实际上表达语言的关系过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我们可以从图中的尺寸,构图位置和色彩对比等方面叙事过程中动作的发出者,也就是处于最凸显位置的元素。 在巴西世界杯的会徽当中,那三只象征胜利的手掌隐含着行动过程的动作者,三只手掌相握环绕,共同置于大力神杯之上,其中一只手掌又托举着“2014”字样,形成反应过程,意味着球场上双方运动员和裁判会共同演绎一场和谐、美好、精彩的球赛,又象征着世界各国和人民相互交流和加深感情。在整个图像中,三只大手是最突出的参与者,并以绿色和黄色这种高饱和色调作填充,并用红色做点缀,充分突出了巴西人民欢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互动以及他们希望将胜利的大力神杯留到本土。
2.图像的互动意义
对应于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在多模态话语中体现为互动意义。在实现互动意义时,主要有四个要素: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在会徽这种图像中,情态是最直接体现出来的。它“可以被定义为对图像的‘现实主义’的再现,以感官的编码倾向为出发点,基于色彩的饱和程度。”
该图像是以绿色和黄色为主,象征着巴西,因为巴西的国旗是绿色和黄色组成的,同时绿和黄也代表着激情与希望、环保。而红色点缀的“2014”则富含着热烈、喜庆等情感。这样具有高情态的色彩组合在一起,赋予会徽图像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且明快、生动,富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3.图像的构图意义
相对于功能语法的语篇意义,多模态话语称之为构图意义。构图意义通过三方面来实现: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显著性可以通过位置、大小、颜色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在2014世界杯的图像中,三只大手位于最上方,中间是大力神杯,根基是“V”型造型,底部上排为“FIFA WORLD CUP”,是国际足联世界杯的英文拼写。下排是“Brasil”是巴西的拼写,说明举办地是巴西。整幅图像充满了巴西元素,特别是黄绿两色显现出桑巴激情,这就表明巴西热烈欢迎各国参加世界杯比赛,彼此交流互动。当然,桑巴军团对本土登顶的渴望也昭然若揭。
(二)语言文字
多模态话语理论倾向于将图像当做宏观标点符号,将粗体、斜体等“异形”安排视为对文本中某些内容的深化、强调、优化和升华(Bateman, 2008:103-104)。所以,在一则话语中,语言和视觉模态在投射意义上互为补充,相互照应。在这个会徽图像中,底部的“FIFA WORLD CUP”,英文文字所涉及字母均为大写,显得庄重、肃穆,体现出这一国际盛事的盛大。下方的“Brasil”只有第一个字母大写,且仍旧着以灿烂的绿色,字母与字母之间不是整齐排列,而是有些参差不齐,仿佛巴西人民跳桑巴舞时的灵动和飘逸,顿时增加了俏皮可爱、激情热烈的感觉。这里的语言文字是图像上的延伸,两者相互照应,相辅相成,共同传达出会徽的意义。
四、结语
世界杯会徽作为每届世界杯的标志,必然要在形象、外观、色彩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其中自然就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一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因素,也会体现着一场国际赛事的传统和习惯。就像会徽图像中的大力神杯,是现今足球世界杯的奖杯,是足球界的最高荣誉象征。又像是会徽图像中涌动的桑巴元素,则体现出巴西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本文以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会徽图像为例,先概述了在数字化时代出现的多模态话语,然后借鉴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探讨了图像和文字两种模式如何共同作用来成功传达意义。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巴西世界杯会徽的图像意图,真正感受到多模态话语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3]Kress, G&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London: Routledge, 1996.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1):1-10.
[5]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外语研究,2003 (5):1-8.
[6]孙毅.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为基点.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44-47.
[7]田璐,刘泽权.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23-126.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中国外语,2009(1):24-30.
[9]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外语学刊,2007(5):82-86.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