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什么时候,阅读教学都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必须从小抓起,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是,既要突出识字这个重点,又要把识字教学和朗读、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很好地向中年级阅读过渡。
一、激发阅读兴趣
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儿童,学习虽然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然而他们对学习任务尚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很大程度上受着情绪的支配,因此,阅读教学首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为此,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做到:
1.阅读活动情境化。
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内容生动活泼,其中韵文占相当比例,语言更为优美,极易唤起儿童的联想,并易创设情境。有些记叙体裁的短文,也可设计表演动作,再现课文的事物或情境,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方式多样化。
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当他们感到学习无趣时,注意力便会分散,思维处于消极状态。因此,阅读教学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把读、说、听、写、玩、做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使一种学习活动,方式也要灵活多样。
二、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阅读能力首先体现在对词和句的理解上,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理解词、句为重点,使儿童顺利地理解课文。教学时要将词、句的朗读和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教给儿童理解词和句的方法。
1.改换同义词。
理解词和句义,这是运用儿童已掌握的词语来理解新词的一种自然而简便的方法。这种改换同义词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儿童理解词、句,而且能提高儿童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
2.改变句子,理解词义和句义。
课文中有些句式在儿童口语中很少运用,较难理解。教学时可以利用儿童在口语中常说的句子去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句式。低年级词和句的教学,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义和句义等,同时也可运用图画、幻灯等方式。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凡是习惯的培养都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就注意培养。低年级尤其要重视朗读训练。教儿童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个字一个字要读正确,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要读清楚,不丢字、不加字、不读错字、不重复读。读书时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如出现读错、加字、漏字,一定令其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
四、初步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一般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先提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阅读,读后检查;2.提出阅读思考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然后应答;3.学生阅读,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应答;4.学生边看书,边听他人朗读,读后评议;5.设计书面作业,学生边阅读,边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阅读的要求越明确,他们的阅读思维就越活跃,阅读的效果越佳。
为了培养学生读书务求甚解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低年级儿童要注意激发他们大胆提问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上好阅读课(讲读课)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例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质疑问难阶段,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因此,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筛选问题、重点研读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自主读懂课文,自主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整体回顾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思想、升华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品味吟诵。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实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情感为宗旨,总之,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六、指导写读书心得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对感受最深的人、事及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让学生体验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一、激发阅读兴趣
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儿童,学习虽然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然而他们对学习任务尚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很大程度上受着情绪的支配,因此,阅读教学首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为此,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做到:
1.阅读活动情境化。
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内容生动活泼,其中韵文占相当比例,语言更为优美,极易唤起儿童的联想,并易创设情境。有些记叙体裁的短文,也可设计表演动作,再现课文的事物或情境,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方式多样化。
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当他们感到学习无趣时,注意力便会分散,思维处于消极状态。因此,阅读教学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把读、说、听、写、玩、做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使一种学习活动,方式也要灵活多样。
二、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阅读能力首先体现在对词和句的理解上,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理解词、句为重点,使儿童顺利地理解课文。教学时要将词、句的朗读和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教给儿童理解词和句的方法。
1.改换同义词。
理解词和句义,这是运用儿童已掌握的词语来理解新词的一种自然而简便的方法。这种改换同义词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儿童理解词、句,而且能提高儿童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
2.改变句子,理解词义和句义。
课文中有些句式在儿童口语中很少运用,较难理解。教学时可以利用儿童在口语中常说的句子去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句式。低年级词和句的教学,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义和句义等,同时也可运用图画、幻灯等方式。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凡是习惯的培养都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就注意培养。低年级尤其要重视朗读训练。教儿童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个字一个字要读正确,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要读清楚,不丢字、不加字、不读错字、不重复读。读书时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如出现读错、加字、漏字,一定令其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
四、初步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一般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先提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阅读,读后检查;2.提出阅读思考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然后应答;3.学生阅读,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应答;4.学生边看书,边听他人朗读,读后评议;5.设计书面作业,学生边阅读,边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阅读的要求越明确,他们的阅读思维就越活跃,阅读的效果越佳。
为了培养学生读书务求甚解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低年级儿童要注意激发他们大胆提问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上好阅读课(讲读课)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例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质疑问难阶段,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因此,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筛选问题、重点研读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自主读懂课文,自主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整体回顾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思想、升华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品味吟诵。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实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情感为宗旨,总之,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六、指导写读书心得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对感受最深的人、事及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让学生体验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