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教学整齐划一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教师从宏观角度把控,对数学课程标准、数学知识体系、学生情况以及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要合理对学生划分层次,和小组合作形式相结合;分层意识必须要贯穿到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真正发挥分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上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分层教学 中职数学 宏观把控 合理分层 分层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46-01
因为普通高中的入学标准降低,初中学生最后到中职学校就读的部分,从基础到能力都比较落后又参差不齐。中职数学教学如果一味采用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学生培养目标也实现不了。那么中职数学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最好呢?笔者总结多年中职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分层教学是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
所谓的分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的明显差异,而进行分层次教学,达成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那么怎样实施分层教学,才会达到预期目标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中职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教师宏观把控,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导条件
一种教学方法顺利达到预期目标,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只有对学科教学内容、课程目标,以及学生基础条件都有清晰认识的情况下,才能合理应用某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其顺利有效的实施,需要教师能从宏观角度把控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这里的“宏观角度”,主要包括:
①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具体规定,这是制定分层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
②熟悉数学学科知识体系。重点是中职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这是选择分层次教学内容的重要条件。
③了解学生情况。包括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班级地位等等。这是分层教学中制定分层次评价机制的根据。
④掌握必要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學科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些理念都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也是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选择有效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二、学生合理“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基础
所谓的“合理”,既包括符合教师对学生基础条件的认知,也包括学生心理上的接受程度。以往开展分层教学,只是教师单一角度对学生进行划分,虽然这可以保护成绩差学生的自尊心,但是也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2]我们倡导的分层教学,建立在明确划分学生层次基础之上。
教师要做到合理“分层”,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统一思想,正确认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分层不是给自己贴上成绩好坏的标签,而是在班级中为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以便明确努力方向。
②统筹兼顾,个别调整。让分组尽量接近教师认知。为学生划分层次,要兼顾教师的认识和学生的意愿。教师要针对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调整。
③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已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常态。小组的划分需要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搭配,不同层次学生在合作中达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目的。
三、“层次”意识贯穿始终,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力保障
“分层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具有“层次”意识。也就是说,教师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步骤的实施,再到教学效果的反馈,都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关注,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以《等比数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例,其知识技能目标是: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针对学生划分的三个层次,这一目标也解读为三个层次:①识记等比数列概念,能识别等比数列;②识记等比数列概念,并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③在理解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基础上,理解等比数列概念,能说出等比数列的本质特征。
学生只要完成自己所在层次的目标,就代表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学生在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得到提高,分层教学的意义得到了体现。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这一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已经得到证实的有效教学方法很多,但是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分层教学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帮他们重拾学习信心,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不是最好,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李媛媛,姚长永.高职院校应用数学分层教学探索[J]. 职业技术. 2012,3.
[2]孙龙华.高二数学分层流动式教学的学生学习心理分析[D].苏州大学. 2013,10.
【关键词】分层教学 中职数学 宏观把控 合理分层 分层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46-01
因为普通高中的入学标准降低,初中学生最后到中职学校就读的部分,从基础到能力都比较落后又参差不齐。中职数学教学如果一味采用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学生培养目标也实现不了。那么中职数学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最好呢?笔者总结多年中职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分层教学是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
所谓的分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的明显差异,而进行分层次教学,达成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那么怎样实施分层教学,才会达到预期目标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中职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教师宏观把控,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导条件
一种教学方法顺利达到预期目标,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只有对学科教学内容、课程目标,以及学生基础条件都有清晰认识的情况下,才能合理应用某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其顺利有效的实施,需要教师能从宏观角度把控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这里的“宏观角度”,主要包括:
①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具体规定,这是制定分层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
②熟悉数学学科知识体系。重点是中职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这是选择分层次教学内容的重要条件。
③了解学生情况。包括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班级地位等等。这是分层教学中制定分层次评价机制的根据。
④掌握必要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學科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些理念都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也是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选择有效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二、学生合理“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基础
所谓的“合理”,既包括符合教师对学生基础条件的认知,也包括学生心理上的接受程度。以往开展分层教学,只是教师单一角度对学生进行划分,虽然这可以保护成绩差学生的自尊心,但是也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2]我们倡导的分层教学,建立在明确划分学生层次基础之上。
教师要做到合理“分层”,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统一思想,正确认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分层不是给自己贴上成绩好坏的标签,而是在班级中为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以便明确努力方向。
②统筹兼顾,个别调整。让分组尽量接近教师认知。为学生划分层次,要兼顾教师的认识和学生的意愿。教师要针对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调整。
③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已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常态。小组的划分需要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搭配,不同层次学生在合作中达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目的。
三、“层次”意识贯穿始终,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力保障
“分层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具有“层次”意识。也就是说,教师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步骤的实施,再到教学效果的反馈,都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关注,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以《等比数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例,其知识技能目标是: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针对学生划分的三个层次,这一目标也解读为三个层次:①识记等比数列概念,能识别等比数列;②识记等比数列概念,并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③在理解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基础上,理解等比数列概念,能说出等比数列的本质特征。
学生只要完成自己所在层次的目标,就代表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学生在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得到提高,分层教学的意义得到了体现。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这一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已经得到证实的有效教学方法很多,但是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分层教学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帮他们重拾学习信心,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不是最好,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李媛媛,姚长永.高职院校应用数学分层教学探索[J]. 职业技术. 2012,3.
[2]孙龙华.高二数学分层流动式教学的学生学习心理分析[D].苏州大学.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