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浮世间之美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繁华而虚空的世界,它们的美可以永恒。
  北京798艺术区壹梵画廊举办了“浮世今生——木板浮世绘真迹展”,展出的作品来自瑞典私人藏家以及画廊珍藏。精美的浮世绘木版画让我们得以窥见日本江户和明治时期市井文化的繁华,得以体味带有浓厚大和审美趣味的虚浮世间之美。
  “浮世”一词来源于佛教,意指繁华而虚空的世界。浮世绘的最初形式是手绘,木版画由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在世俗文化迅速发展的江户时代,浮世绘作者的大量出现、供需之间的不平衡、版画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浮世绘进入了繁盛的木版画阶段。虽然也有部分手绘作品,但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浮世绘作品大多都以版画的形式流传于世。
  说起浮世绘木版画,人们对于《神奈川外的巨浪》(以下简称《巨浪》)这幅作品一定不会陌生。由被称为日本浮世绘六大代表人物之一的葛饰北斋所创作的《巨浪》在它诞生后的近两百年里,被频繁复制并且运用在生活的各种领域。《巨浪》的成功不仅是在于它表现了葛饰北斋在视觉上对于自然景观的精确把握、对于版画技艺的醇熟运用,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层层巨浪、远山扁舟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及对于命运这一主题的深刻描绘。如果说巨浪、富士山是永恒的、强大的、不可抗的,那么扁舟就如同渺小的人类,在与大海的搏击中,只能带着卑微与无力被更大更深的浪所掩埋。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带给江户市民巨大的冲击力,他擅长的主题除了自然景色外,也包括世俗生活,甚至鬼怪世界。
  除了因画面寓意深刻而著称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以外,擅画美人的喜多川歌麿也不容忽视。提到浮世绘,人们大多会在脑海里浮现出弯眉细眼、身着和服的婀娜舞伎。18世纪是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的浮世绘画家都曾将歌舞伎町的游女作为描绘对象,喜多川歌麿凭借着对吉原风俗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游女生活的细致观察,从众多的美人画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日本浮世绘史上站在美人画巅峰的大师。“歌麿美人”的典型代表《歌撰恋之部 物思恋》成功地将原本侧重于风俗介绍和服装描写的浮世绘转变为以刻画女性不同神态身姿而表现不同人物内心性格和气质上来。明目皓齿、顾盼生情的美人在江户新型市民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喜多川歌麿塑造的江户美人成为浮世绘的典型形象,而浮世绘美人画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新兴市民阶层追求美、追求享乐的内在文化性格的典型代表。
  浮世绘版画在经过了整整18世纪的高峰时期后,从19世纪起开始逐渐走向衰退。江户末期的浮世绘出现良莠不齐的状态,一方面,浮世绘版画的样式、题材和数量不断出新,另一方面,大量的庸作充斥着市场。即便如此,江户末期仍旧是浮世绘最活跃与繁荣的时代。在喜多川歌麿将美人画推向顶峰之后,鸟文斋荣之成为了连接浮世绘艺术繁盛与衰退两个时代的重要画师。与喜多川歌麿相比,鸟文斋荣之的美人画更显高雅清澄,虽然题材依然是游女,但他笔下的女子时常洋溢着矜持超然的古趣。与鸟文斋荣之的古典趣味不同,19世纪末浮世绘美人画的代表大师之一的溪斋英泉以媚态的画风著称。即将进入到20世纪的浮世绘鲜明地反映了如今日本崇尚“物哀”的审美取向,从美而易逝的樱花到誓为君死的武士道精神再到虚华的浮世绘艺术,无不充斥着淡淡的颓废情愫。此时,大众审美趋势急速转向对颓废、艳情的崇尚,《美人图》创作于溪斋英泉个人画风确立的1820年,人物动态的娇柔扭曲、面部的夸张比例、“猫背猪手”的造型风格以及简约的色彩搭配,透露出游女鲜活的生命力。画中美人细眉毛轻佻、微露朱唇,樱花掩映下的婀娜身姿尽显妩媚。
  除了美人画,浮世绘的另外一个重要题材便是武士。发展到19世纪后半叶的浮世绘,出现了由歌川丰春开创的“歌川派”。在江户末期至明治初年,歌川派门下画师多达一百五十余人,此派的其中一位继承者歌川国贞,因所画内容更贴近平民生活而备受市民阶层喜爱,他的代表作《霜夜星当世风俗 蚊帐》直接表现了江户时代的日常风情。除此以外,该流派的另外一位重要传人——被称为“武者国芳”的歌川国芳,在“武者绘”领域大显身手。在当时,日本民间传说以及中国古籍中的勇武打斗故事、飞檐走壁的古装英雄、英勇善战的将领传奇,都是江户市民们十分喜欢的题材。歌川国芳的代表作《通俗水浒传豪杰百八人之一》因其对于英雄人物充满力量的造型刻画以及动感十足的构图在江户百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神话传奇的题材成为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市民热爱追捧的对象。除此以外,歌川国芳也擅美人画与役者画,他所创作的作品涉及浮世绘的所有题材,壹梵画廊展出的《本朝二十四孝》系列版画集中体现了歌川国芳对于人物刻画的表现力,作品摆脱了以往“役者绘”的程式化手法,并非热衷表现完美的瞬间造型,而是努力营造动态气氛,使得画面充满感染力。在古代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浮世绘画中,歌川国芳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成为江户时代最负盛名的“武者绘”大师。
  早期的浮世绘木版画借鉴了中国明末清初的版画风格和雕刻技法,江户后期又融入了西方的透视法,得以最终形成具有“大和风格”的独特艺术形式。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门打开,与西方的交流日渐频繁,大量的浮世绘木版画流入欧洲。这些色彩明丽、构图新颖、意蕴深长、充满着浓厚东方韵味的浮世绘木版画令无数西方艺术家为之倾倒,尤其是对于色彩有着灵敏感知的印象派。马奈将其称之为“充满太阳光辉的崭新色彩”;莫奈的《日本桥》极尽挥洒着色彩向歌川广重致敬;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梵高一生拮据却仍珍藏许多浮世绘版画……
  浮世绘木版画的中的自然主义、浪漫美感以及平面化的装饰性,成为日本美术最典型的符号。壹梵画廊举办的“浮世今生——木板浮世绘真迹展”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繁华的江户时代,窈窕舞伎的曼妙身姿、英勇武士的传奇故事、自然风景的浪漫幽美、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构成了一张张迤逦画卷。在这个繁华虚空的世界,它们的美可以永恒。
其他文献
新水墨的“新”是以图像为支撑的样貌之新,以自我表达为重的观念之新以及以年轻画家为主的创作主体之新。  采访时间:2014年7月11日  采访形式:邮件采访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当中,你为什么选择水墨画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式呢?  自然而然的事,我并没有刻意选择。当意识到可以选择的时候,已经没得选择了。  为什么偏爱以人物作为主要的绘画对象呢?  表达更直接,更容易切入当。  传统和当代这两者在你的创作中
期刊
对艺术史家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值得仔细研究的。这个问题和艺术批评或者艺术鉴赏常常被混为一谈,我觉得这是和艺术史完全不同的问题。  ——柯律格  本期专题所提及的这些老外们在最初接触到中国当代艺术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查不到任何相关的资料,于是他们参与到“资料”的创建中去。对许多外国人来说,中国曾经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他们为中国的文化所着迷,其中不乏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者,他们的学术态度令人敬佩。  201
期刊
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还处于朦胧的睡梦之中,一批来自国外的有志之士率先在这片土地上举起了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旗帜。他们带领着自己的画廊亲眼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萌芽、发展与繁荣。  灰暗凝重的明砖,红色深沉的木门,海蓝日红的雕梁,一切都显得古老而静谧。这个屹立在北京旧城东南城门上的灰筒瓦顶小角楼,在经历了五百余年历史猎猎之风洗礼的沧桑后,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最早得以窥见当代艺术的一扇窗,成为了如今北京
期刊
贺慕群的艺术单纯、简约而饱含情感。作品以极强的形式感显示出特有的视觉张力,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没有明显的女性艺术家的细腻婉约,而是显出一种雄壮和肃穆。  2000年之前国内美术圈很少提及贺慕群这个名字,即便她被誉为“继潘玉良之后最杰出的华裔女艺术家”。20世纪早期在法国学习、创作的华裔艺术家有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赵无极、朱德群、常玉、潘玉良,而稍晚于他们的贺慕群有着更加颠沛漂泊的人生
期刊
5月底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推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展览——“戴汉志:5000个名字”,该展览遵循时间顺序展出大量戴汉志的信函、文件、照片、曾编辑的书目、曾策划的展览, 以及关于他的生平的详实资料。通过讲述戴汉志的故事,折射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  自中国当代艺术产生至今,短短的30余年间有许多外国人偶然与中国结缘,尤其是在当代艺术发端的那些年,这些外国人敏感地发现了当时不受待见的艺术家
期刊
在商场策划艺术展在目前的阶段并不容易,所谓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是“无界”的,也只是一种较为乌托邦的愿景。  在一个消费至上的商业社会中,随着各大集团对资源整合与品牌塑造的重视,集团旗下的各大购物中心已不满足仅仅作为一个购物的场所,而开始尝试搭建跨界平台,以呈现多元的消费体验,并借以阐释品位的文化理念。而把艺术展搬入商场是时下新兴的这种对品位诠释的途径,并已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已经风靡开来。  6月
期刊
如果入市者还在关注着当代艺术中的F4,就太OUT,买家手中的名单正在悄然变化。  历时两个月的春拍如今也差不多接近尾声了。和往年相似香港佳士得(“Asia+”专场)和香港苏富比依旧于4月份率先起拍,其中佳士得人气颇旺,51件拍品全部成交,曾梵志的《浴室》以550万港币的价格成为该专场落槌价最高的作品,而在苏富比夜场,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3号》最终以9420万港币的价格落槌,创造了其个人最新的价格
期刊
正是这种孤行于世的状态,使他伏得很低,尽可能地贴近大地;使他更为统一地投入自己的绘画,更加专情于自己的世界。孤行者的路有寂寥,亦别有风光。  ——许江  早期赴日研习西画蔚为风潮,以关良、丁衍庸、陈抱一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都在20世纪初便东渡扶桑,学成回国后又大多返回国内或从教、或创作,但这其中林达川却自去国后居留日本将近20年,是这一群体中经历颇为独特的一位。  1935年林达川进入东京美术学校
期刊
我们卖掉、捐掉,等于是传给更高一层的保护者,毕竟艺术品永远都在恒温恒湿的地方流转。当价格越来越高,艺术品受保护的程度越来越大。大家都可以玩艺术,但是那些最有价值、历史意义的,最终是有钱人保护它们,最终捐给美术馆。  ——余德耀  近几个月,上海有两个大展与海外收藏家有关。一个是将展出至7月20日的“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15年”,这是CCAA这个由瑞士大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创立的奖项
期刊
冯法祀自从拿起画笔就再也没放下过,去世前一天他还在创作苏州古镇的风景系列,那会儿天非常热,儿子一直劝他好好休息,等热劲过去了再画,只可惜他没能等到。  1957年5月24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举办了结业展览,前来参观画展的朱德元帅提议大家合影留念,当时作为合影背景的正是冯法祀的结业创作《刘胡兰就义》,照片中依稀可辨冯法祀、詹建俊、靳尚谊等先生年轻时的相貌。今年6月27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艺为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