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我园全体教师教育理念和方式有了春风化雨般的转变,我们期待孩子们的一日生活能闪烁游戏的星光。因此,在“发现儿童”的基础上,尝试改变原来较为封闭、高控、整齐划一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方式。
一、欢畅晨曲:晨间游戏的整合与开放
开心的晨间活动可以开启孩子一天美好的心情,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对晨间户外活动做了新的尝试,采取了户外混班体育活动方式:
1.合理规划环境,设定户外活动区域。
我们现有园舍已有18年,建园初的场地规划已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需要,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为孩子活动提供保障。利用现有跑道、木地板操场、小花园、楼顶平台、走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边边角角”,按每个场地的固定特征和优势划分户外体育活动区域,投放合适的器械。
2.投放多种器械,实现材料开放多元。
我们研讨了已有现成的材料如何为这个区服务,作为配套设施,还需要提供哪些新的材料,这些新材料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通过教研组让教师了解每一件运动器械的用途、玩法、可开展的形式,从而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器材组织和引导幼儿活动。
3.逐步推进混班方式,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首先是同龄混班形式,即同年级组幼儿打破班级界限在一起玩耍,通过“同龄混班”、“以强带弱”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幼儿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每个班级每个幼儿有自己的游戏牌,为了便于区分且老师观察,各班级选用不同颜色的游戏牌。在同龄混班的情况下,逐步过渡到全园混班混龄体育锻炼,让所有孩子在相互交流、互助、模仿等活动中自主活动,从而达到混龄的目的。
二、体验学习:集体活动的简约与优化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集体活动不应被弱化,而应更加高效、有价值。我们对园本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和补充,淘汰以识记为主的课程,补充以往只随机开展却深受幼儿喜爱的课程,保留下来的课程进行以幼儿体验与操作为先的修改,同时预留空白,以待幼儿生成。教师建构与选择课程时注意以下三点:
1.在“周计划”的课程背景下思考每天“一节课”的定位。
在思考“一节课”的定位时,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地思考,而应放在整体课程的背景下考虑:考虑一周,甚至一个月课程的平衡问题。
2.思考“一节课”与“主题课程”的关系。
使集体教学充分体现推动主题学习的价值,使幼儿学习真正充满自主、探索、发现的精神。
3.处理好“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的关系。
当教师设计、开展主题内容时,对该主题的“素材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甄别出哪些更适合动手操作学习(个别学习),哪些更适合语言交流学习(集体学习);哪些需要幼儿进行过程性探索、尝试、体验、发现学习(个别学习),哪些则更需要师幼共同碰撞、挑战、分享、合作式学习(集体学习),等等。
因此,课程均以资源包形式呈现,这是为了兼顾不同梯次教师的需要,课程意识较强的老师,生成与调整的空间可以大一些,年轻教师可以先按资源包的推荐按序进行,各班级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资源包列出的菜单自选。
三、愉悦游戏:区域游戏的规范与丰富
一个高质量的区域应有清晰的目标,独具吸引力和美感,能提供符合儿童发展水平、有趣、可互动的丰富材料,让孩子们感到在向他们发出学习邀请。我们在活动室内部游戏区域设计上确立了区域游戏设置的核心要素:
1.有策略地分区。
每个班级区域数量和种类因各活动室的空间、班级人数、儿童年龄及教师的兴趣而不同,但是每个班都不少于5到6个。设计区域布局时,重点考虑以下三个要素:1.活动室的固定特征;2.区域的动静性质;3.如何使用相邻区域中的材料。固定特征如自然光线、盥洗室的位置等,图书区选择班级中光线最好的地方,偏安一隅,周围区域要相对安静;美工区、沙水区最好毗邻水源;建构区远离走动路线;吵闹的音乐律动区最好放在户外或与其他安静区域相隔较远的地方。
2.有效运用选择面板。
使用选择面板能够让孩子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计划,并且告诉儿童:自己做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有的选择面板上,老师隐含了人数的限制规则,避免因为材料有限而造成的矛盾。
3.区域的使用规则。
教师和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和程序,让孩子的游戏更有内在条理性。为使制订的规则便于孩子记忆及执行,我们将它物化成“规则提示牌”和收放材料的标志对应牌。教育契机无处不在。
4.区域的材料展示。
材料展示应该触手可及、引人注目且便于幼儿独立使用该空间。通过研讨,我们尝试这样的做法:每个区域不少于3个收纳架或收纳柜,分别盛放本区域的基础材料,与课程联结的材料,幼儿的作品等,为了便于幼儿使用,所有材料均放在开放的矮架上陈列整齐并贴上标签。
四、快乐生活:自主管理与自我服务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参与幼儿园管理,我们设立了儿童参与幼儿园管理与维护的小组活动,即“小帮厨”、“小园丁”、“小小维修工”、“小小清洁工”、“小小志愿者”及“小小沙水匠”六个小组。
小帮厨:参与幼儿园膳食管理,帮助食堂的阿姨择菜、分发早午点;小园丁:和园丁爷爷一起为小花松土、施肥,为小树浇水、修剪枯叶;小维修工:和门卫高大大一起修理损坏的小椅子、小床;小清洁工:和保育员阿姨一起清洗小毛巾、纱布、桌布等;小小志愿者:根据幼儿园的节庆活动等随机生成活动,如端午节大班的哥哥姐姐编制了蛋网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小小沙水匠:在沙水池中玩耍游戏,并做好沙水池的清洁及每天及时用油布遮挡沙池的任务……这些游戏任务的开设使孩子知道每一天都有很多成人在为他们的成长努力工作,在懂得感恩的同时拥有温暖的归属感,乐意为维护我们的幼儿园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们期待:让孩子们在更为低结构、更具差异性的一日活动中自然“游离”与“伸展”的权利。我们祈盼:我们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成为孩子,让他们慢慢长大。
一、欢畅晨曲:晨间游戏的整合与开放
开心的晨间活动可以开启孩子一天美好的心情,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对晨间户外活动做了新的尝试,采取了户外混班体育活动方式:
1.合理规划环境,设定户外活动区域。
我们现有园舍已有18年,建园初的场地规划已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需要,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为孩子活动提供保障。利用现有跑道、木地板操场、小花园、楼顶平台、走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边边角角”,按每个场地的固定特征和优势划分户外体育活动区域,投放合适的器械。
2.投放多种器械,实现材料开放多元。
我们研讨了已有现成的材料如何为这个区服务,作为配套设施,还需要提供哪些新的材料,这些新材料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通过教研组让教师了解每一件运动器械的用途、玩法、可开展的形式,从而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器材组织和引导幼儿活动。
3.逐步推进混班方式,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首先是同龄混班形式,即同年级组幼儿打破班级界限在一起玩耍,通过“同龄混班”、“以强带弱”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幼儿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每个班级每个幼儿有自己的游戏牌,为了便于区分且老师观察,各班级选用不同颜色的游戏牌。在同龄混班的情况下,逐步过渡到全园混班混龄体育锻炼,让所有孩子在相互交流、互助、模仿等活动中自主活动,从而达到混龄的目的。
二、体验学习:集体活动的简约与优化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集体活动不应被弱化,而应更加高效、有价值。我们对园本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和补充,淘汰以识记为主的课程,补充以往只随机开展却深受幼儿喜爱的课程,保留下来的课程进行以幼儿体验与操作为先的修改,同时预留空白,以待幼儿生成。教师建构与选择课程时注意以下三点:
1.在“周计划”的课程背景下思考每天“一节课”的定位。
在思考“一节课”的定位时,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地思考,而应放在整体课程的背景下考虑:考虑一周,甚至一个月课程的平衡问题。
2.思考“一节课”与“主题课程”的关系。
使集体教学充分体现推动主题学习的价值,使幼儿学习真正充满自主、探索、发现的精神。
3.处理好“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的关系。
当教师设计、开展主题内容时,对该主题的“素材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甄别出哪些更适合动手操作学习(个别学习),哪些更适合语言交流学习(集体学习);哪些需要幼儿进行过程性探索、尝试、体验、发现学习(个别学习),哪些则更需要师幼共同碰撞、挑战、分享、合作式学习(集体学习),等等。
因此,课程均以资源包形式呈现,这是为了兼顾不同梯次教师的需要,课程意识较强的老师,生成与调整的空间可以大一些,年轻教师可以先按资源包的推荐按序进行,各班级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资源包列出的菜单自选。
三、愉悦游戏:区域游戏的规范与丰富
一个高质量的区域应有清晰的目标,独具吸引力和美感,能提供符合儿童发展水平、有趣、可互动的丰富材料,让孩子们感到在向他们发出学习邀请。我们在活动室内部游戏区域设计上确立了区域游戏设置的核心要素:
1.有策略地分区。
每个班级区域数量和种类因各活动室的空间、班级人数、儿童年龄及教师的兴趣而不同,但是每个班都不少于5到6个。设计区域布局时,重点考虑以下三个要素:1.活动室的固定特征;2.区域的动静性质;3.如何使用相邻区域中的材料。固定特征如自然光线、盥洗室的位置等,图书区选择班级中光线最好的地方,偏安一隅,周围区域要相对安静;美工区、沙水区最好毗邻水源;建构区远离走动路线;吵闹的音乐律动区最好放在户外或与其他安静区域相隔较远的地方。
2.有效运用选择面板。
使用选择面板能够让孩子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计划,并且告诉儿童:自己做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有的选择面板上,老师隐含了人数的限制规则,避免因为材料有限而造成的矛盾。
3.区域的使用规则。
教师和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和程序,让孩子的游戏更有内在条理性。为使制订的规则便于孩子记忆及执行,我们将它物化成“规则提示牌”和收放材料的标志对应牌。教育契机无处不在。
4.区域的材料展示。
材料展示应该触手可及、引人注目且便于幼儿独立使用该空间。通过研讨,我们尝试这样的做法:每个区域不少于3个收纳架或收纳柜,分别盛放本区域的基础材料,与课程联结的材料,幼儿的作品等,为了便于幼儿使用,所有材料均放在开放的矮架上陈列整齐并贴上标签。
四、快乐生活:自主管理与自我服务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参与幼儿园管理,我们设立了儿童参与幼儿园管理与维护的小组活动,即“小帮厨”、“小园丁”、“小小维修工”、“小小清洁工”、“小小志愿者”及“小小沙水匠”六个小组。
小帮厨:参与幼儿园膳食管理,帮助食堂的阿姨择菜、分发早午点;小园丁:和园丁爷爷一起为小花松土、施肥,为小树浇水、修剪枯叶;小维修工:和门卫高大大一起修理损坏的小椅子、小床;小清洁工:和保育员阿姨一起清洗小毛巾、纱布、桌布等;小小志愿者:根据幼儿园的节庆活动等随机生成活动,如端午节大班的哥哥姐姐编制了蛋网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小小沙水匠:在沙水池中玩耍游戏,并做好沙水池的清洁及每天及时用油布遮挡沙池的任务……这些游戏任务的开设使孩子知道每一天都有很多成人在为他们的成长努力工作,在懂得感恩的同时拥有温暖的归属感,乐意为维护我们的幼儿园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们期待:让孩子们在更为低结构、更具差异性的一日活动中自然“游离”与“伸展”的权利。我们祈盼:我们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成为孩子,让他们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