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客觀来讲,目前的国际竞争集中在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层面,而其中的竞争关键便在于人才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水平,所以现在的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其中,实验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及时组织探究式实验教学活动,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本文将从创设实验情境,调动动手积极性;组建实验小组,实现分工合作;丰富实验展现,完善探究反思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探究式科学实验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实验;组织策略
在过去,小学科学教师并不会经常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因为科学课程的课时数量很少,但是学科教学任务却比较繁重,担心如果让小学生独立设计、实施科学实验活动会影响教学进度,无法在学期结束之际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出于这种担心,在小学科学教学领域所存在的少量实验活动则是以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但是,这将难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不利于发展小学生的科学认识。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探究式科学实验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实验操作经验分析、内化科学知识,更易于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尝试利用探究式科学实验来优化学科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实验情境,调动动手积极性
由于探究式科学实验活动必须要保证小学生的思维状态是活跃的,且能使其自主整合生活经验来分析实施科学实验的可行方法,所以如何调动起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则至关重要。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则可创设直观生动的实验教学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其能够全面参与到探究式实验活动中。
就如在“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丰富的动物世界资料,通过照片资源让学生观察了不同姿态、不同种类的动物,借此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科学思考状态。果不其然,本班学生很有爱心,也很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所以当他们看到这些动物照片时,都流露出了惊喜、喜悦的神色,也主动分享了自己与小猫、小狗、小鸟、蜥蜴等动物亲密相处的真实经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引导学生重点阐述各类动物的饮食特点、成长规律、行为特点等等,希望学生可以由此整理科学知识,也为后续的观察实验做准备。
二、组建实验小组,实现分工合作
客观来讲,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生活经验较为匮乏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一现实问题也有可能会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产生一定的认知盲区,难以顺利完成探究任务。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则可组建实验小组,坚持异质分组、公平竞争的分组原则,让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分工合作,降低科学实验的操作难度,由此提高探究式实验活动的教学效率。
就如在“仙人掌与莲”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及时组建了4人学习小组,要求学生种植仙人掌、莲花,认真观察仙人掌与莲花的成长规律与生存条件。在组内,学生可以继续细化分组,以二人为一小组,分别负责种植仙人掌、莲花,分头行动,观察这两类植物的生物规律与生长条件,通过改变光照、水分、土壤条件来观察仙人掌与莲花的成长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现象,定期在组内共享实验观察结论,由此得出科学结论。如此,本班学生便可有效完成实验探究任务,积累有效观察经验。
三、丰富实验展现,完善探究反思
不得不承认的是,小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以失败、成功并存的,而强烈的学习效能感是促使学生直面挫折与不足,且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条件,所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毅力十分重要。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则要组织丰富的实验成果展现活动,及时肯定学生,且要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得失,使其自觉调整实验探究方案,由此优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就如在“动物的换毛与换羽”一课教学中,笔者同样也组织了写4人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范围、观察对象、观察方式,使其通过小组讨论实施了科学探究方案。待各个小组完成课外实验观察任务之后,笔者就利用科学课组织了实验成果展示活动,让各个小组轮流解释动物的换毛、换毛特点,一组主讲,其余小组补充阐述,由此归纳有效的实验探究结论。在此过程中,笔者也可准确判断各小组的实验探究效果,及时进行实验评价,指出各个小组的探究优势、现有不足,希望学生可以在下一轮实验探究活动中规避相关问题。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探究式实验活动可以很好地优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易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形成科学精神。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解放学生、突出学生,通过丰富的探究式实验活动改善学生的科学学习形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科学探究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何志辉.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59.
[2] 王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88-89.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实验;组织策略
在过去,小学科学教师并不会经常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因为科学课程的课时数量很少,但是学科教学任务却比较繁重,担心如果让小学生独立设计、实施科学实验活动会影响教学进度,无法在学期结束之际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出于这种担心,在小学科学教学领域所存在的少量实验活动则是以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但是,这将难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不利于发展小学生的科学认识。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探究式科学实验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实验操作经验分析、内化科学知识,更易于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尝试利用探究式科学实验来优化学科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实验情境,调动动手积极性
由于探究式科学实验活动必须要保证小学生的思维状态是活跃的,且能使其自主整合生活经验来分析实施科学实验的可行方法,所以如何调动起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则至关重要。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则可创设直观生动的实验教学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其能够全面参与到探究式实验活动中。
就如在“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丰富的动物世界资料,通过照片资源让学生观察了不同姿态、不同种类的动物,借此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科学思考状态。果不其然,本班学生很有爱心,也很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所以当他们看到这些动物照片时,都流露出了惊喜、喜悦的神色,也主动分享了自己与小猫、小狗、小鸟、蜥蜴等动物亲密相处的真实经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引导学生重点阐述各类动物的饮食特点、成长规律、行为特点等等,希望学生可以由此整理科学知识,也为后续的观察实验做准备。
二、组建实验小组,实现分工合作
客观来讲,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生活经验较为匮乏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一现实问题也有可能会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产生一定的认知盲区,难以顺利完成探究任务。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则可组建实验小组,坚持异质分组、公平竞争的分组原则,让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分工合作,降低科学实验的操作难度,由此提高探究式实验活动的教学效率。
就如在“仙人掌与莲”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及时组建了4人学习小组,要求学生种植仙人掌、莲花,认真观察仙人掌与莲花的成长规律与生存条件。在组内,学生可以继续细化分组,以二人为一小组,分别负责种植仙人掌、莲花,分头行动,观察这两类植物的生物规律与生长条件,通过改变光照、水分、土壤条件来观察仙人掌与莲花的成长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现象,定期在组内共享实验观察结论,由此得出科学结论。如此,本班学生便可有效完成实验探究任务,积累有效观察经验。
三、丰富实验展现,完善探究反思
不得不承认的是,小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以失败、成功并存的,而强烈的学习效能感是促使学生直面挫折与不足,且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条件,所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毅力十分重要。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则要组织丰富的实验成果展现活动,及时肯定学生,且要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得失,使其自觉调整实验探究方案,由此优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就如在“动物的换毛与换羽”一课教学中,笔者同样也组织了写4人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范围、观察对象、观察方式,使其通过小组讨论实施了科学探究方案。待各个小组完成课外实验观察任务之后,笔者就利用科学课组织了实验成果展示活动,让各个小组轮流解释动物的换毛、换毛特点,一组主讲,其余小组补充阐述,由此归纳有效的实验探究结论。在此过程中,笔者也可准确判断各小组的实验探究效果,及时进行实验评价,指出各个小组的探究优势、现有不足,希望学生可以在下一轮实验探究活动中规避相关问题。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探究式实验活动可以很好地优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易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形成科学精神。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解放学生、突出学生,通过丰富的探究式实验活动改善学生的科学学习形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科学探究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何志辉.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59.
[2] 王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