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教育界普遍都倡导有效的阅读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讲授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师生互动。虽然也强调阅读,可是都是千篇一律的念经式,缺乏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现代有效课堂强调真实实在的课堂,树立了一系列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实施对话教学,突出主体地位,自然这个主体地位更多的是突出以生为本。在对话式教育中,教师必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并努力唤醒生命,激扬生命。把学生看成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以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一、唤醒灵性的课堂
课堂有了活水和灵性的注入,才能突显出课堂的功效,才能做到有效的学习,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有思想撞击的课堂。由此而延伸出来的对话教育,已发展成为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课堂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学生的语言就是课堂的灵性之所在。
培训实习时执教的六年级学生里,就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这一首将会作为汇报课,所以提前就给学生布置预习。但第二天在早读课上问及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却从学生口中听到类似的话:“老师,我们都已经背得烂熟了!”“老师,我课课通上都解释得很详细了,意思我都知道!”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在告诉老师,“这堂课老师你不用上了,我们都懂了!”也许你会说这些学生实在太不懂事了,应该好好教训一下。其实换个角度去思考,作为语文老师是不是也可以反思一下,其实这种表现都突出了学生对诗歌课堂的厌恶。因为诗歌不像记叙文那样能上出趣味性,相反,往往表现出的是一种枯燥无味。试问孩子们对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进行学习,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催眠的课堂。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只是静静地说了一句话:“既然大家这么聪明,那么今天的语文课就来比一比谁掌握的最多好吗?有信心吗?”学生立刻反响很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唤醒实效的课堂
成功的课堂除了要有灵性,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新课程倡导鼓励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因为,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特别是课文)本身是丰富多元的,而每个学生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等又是有差异的,对同一语文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出现个体差异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的个性,想怎么理解都可以。举个极简单的例子,雪融化了是什么?说水是对的,说是春天、是绿色似乎也对,但如果说是酒、是汗水,那就不一定有道理了。这就是说,在倡导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多元化解读的时候,教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能无基本标准地盲目称赞,也不能无主见地附和。
其实课堂上教师适当的引领,也是唤醒生命课堂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执教者,更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教育者。如果学生已经完全偏离文本的内涵,如何将学生思维转入正轨,是此时执教者的首要任务。由此再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教师通过点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进而冲击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深入地感受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会,达到语文课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堂实效有意义的语文课便在学生的正确思考中诞生了。
最后,让人又想起了“现代与经典”活动中倪鸣老师执教的《人类的老师》,她通过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这种联系发现其他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从中发现生物之所以成为人类老师的原因和真谛所在。从中联想到,哪些生物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科学上的,生活上的,等等。对比与联想也是语文教学中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有时这种对比与联想,往往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倪老师的课不是无目的的联想,相反这种对比和联想,更多地渗透着各种科学常识在里面。一堂课下来,学生学有所得,自然就更能体现课堂的实效性。
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正确地引导学生,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唤醒课堂上的生命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得到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也能收获高级的趣味和做人的道理。
一、唤醒灵性的课堂
课堂有了活水和灵性的注入,才能突显出课堂的功效,才能做到有效的学习,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有思想撞击的课堂。由此而延伸出来的对话教育,已发展成为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课堂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学生的语言就是课堂的灵性之所在。
培训实习时执教的六年级学生里,就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这一首将会作为汇报课,所以提前就给学生布置预习。但第二天在早读课上问及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却从学生口中听到类似的话:“老师,我们都已经背得烂熟了!”“老师,我课课通上都解释得很详细了,意思我都知道!”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在告诉老师,“这堂课老师你不用上了,我们都懂了!”也许你会说这些学生实在太不懂事了,应该好好教训一下。其实换个角度去思考,作为语文老师是不是也可以反思一下,其实这种表现都突出了学生对诗歌课堂的厌恶。因为诗歌不像记叙文那样能上出趣味性,相反,往往表现出的是一种枯燥无味。试问孩子们对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进行学习,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催眠的课堂。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只是静静地说了一句话:“既然大家这么聪明,那么今天的语文课就来比一比谁掌握的最多好吗?有信心吗?”学生立刻反响很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唤醒实效的课堂
成功的课堂除了要有灵性,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新课程倡导鼓励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因为,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特别是课文)本身是丰富多元的,而每个学生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等又是有差异的,对同一语文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出现个体差异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的个性,想怎么理解都可以。举个极简单的例子,雪融化了是什么?说水是对的,说是春天、是绿色似乎也对,但如果说是酒、是汗水,那就不一定有道理了。这就是说,在倡导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多元化解读的时候,教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能无基本标准地盲目称赞,也不能无主见地附和。
其实课堂上教师适当的引领,也是唤醒生命课堂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执教者,更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教育者。如果学生已经完全偏离文本的内涵,如何将学生思维转入正轨,是此时执教者的首要任务。由此再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教师通过点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进而冲击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深入地感受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会,达到语文课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堂实效有意义的语文课便在学生的正确思考中诞生了。
最后,让人又想起了“现代与经典”活动中倪鸣老师执教的《人类的老师》,她通过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这种联系发现其他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从中发现生物之所以成为人类老师的原因和真谛所在。从中联想到,哪些生物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科学上的,生活上的,等等。对比与联想也是语文教学中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有时这种对比与联想,往往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倪老师的课不是无目的的联想,相反这种对比和联想,更多地渗透着各种科学常识在里面。一堂课下来,学生学有所得,自然就更能体现课堂的实效性。
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正确地引导学生,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唤醒课堂上的生命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得到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也能收获高级的趣味和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