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生命的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_flyi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教育界普遍都倡导有效的阅读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讲授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师生互动。虽然也强调阅读,可是都是千篇一律的念经式,缺乏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现代有效课堂强调真实实在的课堂,树立了一系列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实施对话教学,突出主体地位,自然这个主体地位更多的是突出以生为本。在对话式教育中,教师必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并努力唤醒生命,激扬生命。把学生看成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以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一、唤醒灵性的课堂
  课堂有了活水和灵性的注入,才能突显出课堂的功效,才能做到有效的学习,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有思想撞击的课堂。由此而延伸出来的对话教育,已发展成为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课堂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学生的语言就是课堂的灵性之所在。
  培训实习时执教的六年级学生里,就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这一首将会作为汇报课,所以提前就给学生布置预习。但第二天在早读课上问及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却从学生口中听到类似的话:“老师,我们都已经背得烂熟了!”“老师,我课课通上都解释得很详细了,意思我都知道!”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在告诉老师,“这堂课老师你不用上了,我们都懂了!”也许你会说这些学生实在太不懂事了,应该好好教训一下。其实换个角度去思考,作为语文老师是不是也可以反思一下,其实这种表现都突出了学生对诗歌课堂的厌恶。因为诗歌不像记叙文那样能上出趣味性,相反,往往表现出的是一种枯燥无味。试问孩子们对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进行学习,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催眠的课堂。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只是静静地说了一句话:“既然大家这么聪明,那么今天的语文课就来比一比谁掌握的最多好吗?有信心吗?”学生立刻反响很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唤醒实效的课堂
  成功的课堂除了要有灵性,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新课程倡导鼓励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因为,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特别是课文)本身是丰富多元的,而每个学生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等又是有差异的,对同一语文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出现个体差异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的个性,想怎么理解都可以。举个极简单的例子,雪融化了是什么?说水是对的,说是春天、是绿色似乎也对,但如果说是酒、是汗水,那就不一定有道理了。这就是说,在倡导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多元化解读的时候,教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能无基本标准地盲目称赞,也不能无主见地附和。
  其实课堂上教师适当的引领,也是唤醒生命课堂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执教者,更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教育者。如果学生已经完全偏离文本的内涵,如何将学生思维转入正轨,是此时执教者的首要任务。由此再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教师通过点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进而冲击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深入地感受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会,达到语文课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堂实效有意义的语文课便在学生的正确思考中诞生了。
  最后,让人又想起了“现代与经典”活动中倪鸣老师执教的《人类的老师》,她通过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这种联系发现其他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从中发现生物之所以成为人类老师的原因和真谛所在。从中联想到,哪些生物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科学上的,生活上的,等等。对比与联想也是语文教学中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有时这种对比与联想,往往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倪老师的课不是无目的的联想,相反这种对比和联想,更多地渗透着各种科学常识在里面。一堂课下来,学生学有所得,自然就更能体现课堂的实效性。
  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正确地引导学生,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唤醒课堂上的生命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得到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也能收获高级的趣味和做人的道理。
其他文献
大凡特级名师,都把课堂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教学既有匠心独运的构思,光彩夺目的开场,智慧互动的过程,又有自然生成的华章,还有余音绕梁的结束语,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艺术的享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打造充满艺术味道的课堂,实践中发现:精彩的课堂结束语,能为整个课堂锦上添花!它犹如古刹钟声,余音绕梁;又如美人回眸一笑,勾魂摄魄,能激活学生新的兴奋点,能在最后再次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这是对课堂的升
期刊
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丰富课内外生活,千方百计主动积极地发掘、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的、立体的教育大环境,把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开放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既是践行“新教育理论”创新实验,也是落实“缔造完美和谐课堂”的重要举措。近几年的课改,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再不能呈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老师和学生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
期刊
前不久,县里举行了“观摩课”活动,在认真学习他们授课方法的同时,感受颇深的是:通过“读”来掌握的语文课堂,让声音引导声音,让声音唤醒心灵,让声音点燃激情,把学生导入了真实而又动情的语言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情感得以发挥,能用自己的心灵与文章对话,这样才是一节极为成功的语文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
期刊
任何课堂的教学都是动态教学,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如何才能上“活”语文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语文课堂教育新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期刊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是语文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实现语文素质教学的必要途径。在写作实践中,心灵的自由度决定了学生写作的张力。提倡自然为文,就是给学生作文“松绑”,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写作心境。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杜绝把学生的思维纳入既定模式的做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但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沉闷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激发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一、教师要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深知其重要性。为改变学生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胸中无墨、笔下无言的尴尬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资源,拓宽写作素材的积累途径。  一、巧用“每日一言”,让学生每天记一句名言  学校规定:教室前面黑板的最左边设“每日一言” 一栏。学校领导的用心良苦,想让学生每天都受到激励,可学生却流于形式,班长每天写一句,也无人去看。这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素材的途径,从网
期刊
“先写”,是决定写读法这种新教学方法成败的开路先锋。它能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怎样开好写读法的“先写”这个“风头”,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先写”在课文写读法的导学三步骤中,既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人公的地位,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了“减负”的目的。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得到愉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关系到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那么,如何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呢?多年来教学中一直践行的“321教学法”,让师生成为朋友,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期刊
父亲抱着我的女儿,指着相片说:“雪儿,这是你的大姨、老姨和妈妈,是姥爷我的贴身小棉袄。”父亲那慈祥的面容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这一场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  人们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当了母亲之后,才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伟大。我的父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他们勤劳、朴实、善良。先后生下了我们三姐妹。在过去的日子里,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现在我们都参加了工作,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我也成了一名中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