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释读的整理与研究

来源 :语言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zhan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土文献中有“■”字,见于楚帛书、包山简等多种材料,学者多释为“李”字。文章从形体演变、文献用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认为“■”字当为“釐”字,直接释为“李”并不恰当。 Unearthed in the literature, “■ ”, found in Chu silk book, Bao Shan and other materials, scholars and more interpreted as “Li ” word. The article discusses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body and the use cases of the literature.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 “” as “% ” as “Li”.
其他文献
文章论述不同认知图景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它们之间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容性;其次,一个句法结构中会有一个构成成分对该结构格局的形成起主导的作用,由这一成分所激活的认
文章主要讨论历史文献资料和现代方言(尤其是吴语)中身体部位词“头、首、手、脚”和方位词“底”用作时间表达词的语法现象。文章指出,从表示空间范畴的身体部位词、方位词
揭阳方言有两种处置句,介词型处置句和复指型处置句,文章主要探讨复指型处置句。复指型处置句中介引复指性宾语的介词“□[kai55]”是由受益介词经由处置介词发展而来的,“□
文章整理出了一批侗汉上古关系词.这批词的声调与汉语并无明显对应规律.声母方面,表现出上古汉语复辅音和词头交替痕迹.韵母方面,表现出上古汉语主元音交替现象.一些关系词和
目前,古汉语学界关于上古汉语指示词“之”的语义属性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我们认为,“之”回指类指名词或触发词的用法可以用约束理论中的约束变项来解释,由于它没有直指功能,
文章讨论了桂北平话、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古上声字的主要今读,并对主要今读进行了相关分析,认为这三个地区的古上声字既有外方言影响下的接触演变,又有自身演变。浊上今读阴
9月1日是个让孩子特别期待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将遇见不一样的老师和同学,开始一段新的学习旅程。  第一波的报名热潮过后,丁欢和父亲出现在教室门口。对这个刚分到我班的女孩,我早有耳闻。据说她是抱养的,父母很少关心她,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上学几乎天天迟到,作业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考试也从来没及格过。更可怜的是,她如一只离群的孤雁,没有玩伴。父亲看着成绩册上女儿的成绩,黑着脸大声说道:“老师,这孩子就是太
文章主要考察“只见”功能演化的路径和机制。宋元时期,经过语义泛化、词汇化、语法化等过程,“只见”从短语分两条路径演变为动词和副词;明清时期,“只见”进一步演化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