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体验,有效理解词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fj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通过活化词语形象、引导学生角色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等方式,能有效理解词语,增强词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活化形象 角色体验 联系生活 理解词语
  学生阅读时理解句子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文章蕴含情感,都建立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传统词语教学中,学生很难体会到词语的形象感、色彩感。言语学习与心灵丰富是同步的,如果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充分感悟到词语形象、韵味和色彩,就能更有效理解词语,增强词语教学效果。
  一、活化形象,理解词语
  小学生对词语的感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积累,如果缺乏一定表象积累,就会在词语理解过程中形成认知障碍。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表象积累不多,词语蕴涵的表象本身不具有实体性和直接可感性,不能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直接感知它们。且由于小学生认知的形象性和词语理解的情境性,我们必须借助各种媒体中介,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再创造力,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具体可感的鲜活形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获得感悟。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想象还原、音像展示、动作表演等手段活化形象、引导感悟。
  1.想象还原
  儿童天生就有想象和模仿能力。模拟情境就是让学生处在虚拟情境中有所认识获得感悟。最常见的模拟情境就是对生活情境的模拟,学生容易产生“感同身受”的移情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抽象的词语描绘或表示的生动情景和形象,通过大脑加工改造,还原成生动的形象画面,再通过想象中的画面感悟词语。《詹天佑》一文中有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我是这样引导的:“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你能具体描述“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消息一传出,大街上人如潮涌,锣鼓喧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消息一传出,大家欢聚在一起,老人不住点头,孩子们载歌载舞,青年男女乐得合不拢嘴……
  2.音像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以音像为媒体,激活经验与词语的相似组块,把死的词语活化为可感的形象,这样沟通学生大脑与词语的渠道。如一位教师教学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一句时,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小朋友都找到这句话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我好像看到了许多花儿盛开着。
  生: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
  师:请你再说具体一点。
  生:我好像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有粉红的,有金黄的,有雪白的,有淡紫的……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课件:色彩鲜艳的各色花儿竞相开放。)。这么多颜色的花儿,课文用了什么词来说?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对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花儿有这么多色彩,这就叫“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凭借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什么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但不足以完全领悟其内涵,这时教师采用音像展示方法,让学生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理解。
  3.动作表演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表现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教师如果生硬地照搬字典上的解释,学生不但不能理解,反而被搞得稀里糊涂。此时,可以采用动作、神情表演的方法,通过师生模仿表演予以形象再现,让词语活起来、动起来。如六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战士们尝瓜这一段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默读这段话,边读边标出表示动作的词;接着让学生边轻声读边做相应的动作;再请几位同学表演读,师生共同评价。通过这样的动作表演,孩子们对一系列动作有了直观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一厢情愿地灌输词语,而是运用动作、神情表演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启发学生感悟词语意思。
  二、角色体验,理解词语
  角色体验强调学生发生心理上的身份替代进入角色之中,以角色观点、立场、感情、态度认知事物。结合故事情节,把学生引入课文描述情境中,分析词语反映的“状”,体验词语蕴涵的“情”,让学生自己感知、体验词语的意思及感情色彩。如《陶罐和铁罐》中“奚落”一词教学: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让我们进入御厨房看看吧(课件播放场景对话。)。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
  生:我觉得铁罐很傲慢。
  生:我觉得陶罐很谦虚。
  师:现在,你们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吗?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觉得铁罐很骄傲,所以铁罐的话要提高语调,陶罐比较谦虚,声音就应该比较低点。
  师:谁愿意再读?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出了铁罐很骄傲的样子。
  师:大家注意到铁罐第二次说话时脸上的神情了吗?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一读铁罐的话?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房里的那两只罐子。现在,大家明白“奚落”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奚落”就是嘲笑别人。
  生:“奚落”就是笑话别人的缺点。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不是事先解释“奚落”这个抽象的词语,而是让学生进入铁罐奚落陶罐的角色体验之中,在具体体验中领悟“奚落”的意思就水到渠成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联系生活,就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语相关的表象和情感体验,使词语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应,让学生产生心灵顿悟,获得直观感受。如对《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准备”一词的理解,按传统方法,学生通过字典查得:预先安排或筹划。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而言,这样解释是行不通的。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如果哪位同学要去旅游,会带些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有的说要带足够的钱,有的说要带地图,有的说要买好车票……然后教师总结引导:这些都是为搞好这次旅游做的——“准备”。这位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有过“准备”的经历和体验,打通词语与生活相联系的通道,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词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主张采用引导体验让学生理解词语,并不是一概反对理性解释。有些词语比较难借助感悟意会,查字典是一种重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抽象思维增强,对合成词进行语素分析也是一种有效办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言文作为我国文化魁宝,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对学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语文教育教学中,文言文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各类考试还是考察中都占有一定比例。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文言文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线语文教师必须革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重笔分析文言文教学方法,希望对文言文教学
摘 要: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学生和孩子在学习方面不让自己费心,学生其实也不希望在学习方面别人给予过多束缚。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大纲解读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我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一个名词,即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语文这样一门科目而言需要学生具有好的学习品质。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明确学生心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毒。目前,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措施,故探索新型抗HCV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选择HCV基因组中序
摘 要: 在中职学校中,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用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但中职语文教学的低效问题一直存在。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文章对中职生语文学习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学习特点 现状分析  在中职学校中,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用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同时它能发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但是,林林总总的原因,导致中职语文教学一片“泥泞”。借用
摘 要: 语文教学是大课堂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只有课内外结合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不断打开知识宝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兴趣 讲究方法 注重引导 养成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基础。可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更显示出重要性。因为有了自主
摘 要: 现今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认识阅读的意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引领他们走进名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 名著阅读 阅读意义 阅读方法 人生观 价值观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性格。
摘 要: 课堂上的时间就是知识、能力、本领。教师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中,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合作学习 解决问题 合作关系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学会勤勉做事、学会融融共处、学会端正做人,其中就要求个人有团队合作、互相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习、做事,培养合作精神,是时代赋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当今社会经济竞争的核心;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发求知欲望;二是求异思维;三是引导质疑解难;四是重视合作学习;五是重视实践活动。  关键词: 教育工作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当今社会经济竞争的核心;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创新能力